朱保一 黄梅
[摘 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安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6.02%,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仅凭政府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建设,市场化运营是解决养老困境的最佳途径。文章依据西安市养老服务现状,结合其需求特点,分析“十五分钟养服务老圈”建设的供需矛盾和成本效益,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提供多层级、多种类的养老服务,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经济效率;对策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46
[中圖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3-0151-04
[收稿日期]2023-06-19
[基金项目]陕西开放大学2022年度科研项目“西安市
‘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经济效率分析及对策研究”(2022KY-B13);陕西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研究院2022年度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22YB006);陕西开放大学2021年“金融支持陕西乡村振兴发展研究团队”(TD2021001)。
[作者简介]朱保一(1982— ),女,河南南阳人,硕士,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经济;黄梅(1981— ),女,四川眉山人,硕士,中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0 引 言
“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指的是老年人从家步行或在家十五分钟内能够享受到养老服务,不离家、方便、快捷是其最大的特点。养老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助餐送餐、康复保健、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紧急援助、辅助出行、代办代购等,一应俱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共有1 295.29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有207.53万人,占比16.02%,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或依托社区养老,国家将建设“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照护服务体系来应对老龄化。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
“生活圈”这一概念起源于日本,1969年日本在“三全综”规划中提出建立“地方生活圈”和“定住圈”的设想。其中“定住圈”是指以家为中心,针对居民各项日常购物、休闲、医疗等生活需要,规划一日活动所需的空间范围,是组织生活圈的基本单位,为“社区生活圈”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之后,韩国的住区规划学习和模仿了日本“生活圈”规划,把城市空间划分为“小生活圈—中生活圈—大生活圈”的层级结构规划和配置商场、公园、公交站等社区服务设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紧随其后将“生活圈”在本国开展广泛实践[1]。
1.2 国内研究综述
史晓丹、陈友华(2022)指出:养老服务业归根结底属于服务业,具有商品属性,其供需关系会受到居民收入水平、服务价格、规模经济、需求密度、服务人员发展等要素的影响[2]。陈杰等(2022)论证了“物业+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推广性,同时强调“物业+养老”推广的最大难点是处理社区公共资源分配的矛盾冲突,必须有社区组织尤其社区党组织的介入与引领[3]。汪洋等(2022)深挖成因发现,社区养老服务现行的收费水平与支付能力间的较大缺口是问题关键,构建了政策议程、政策行动、政策评估三个不同维度的政策驱动模型,提出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应继续发挥政府兜底作用,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改善失能老人的消费条件[4]。
国外的“生活圈”规划和实践为“养老服务圈”提供了空间范围参考。国内关于“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概念和要求已经明晰,很多理论研究已经明确了养老服务的“商品”属性,但是针对西安市养老建设现状、需求特点、经济效率的研究并不多。仅凭政府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建设,我们依据西安市养老服务现状,结合其需求特点,分析供需矛盾和成本效益,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市场化运营可以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提供多层级、多种类的养老服务,是解决养老困境的最好出路。
2 “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效率”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这里选择成本效益比作为经济效率的衡量指标,具体指成本既定下收益大或收益既定下成本少。接下来我们以养老服务企业的视角分析其经济效率影响因素。
2.1 经济收益
(1)老人付费能力有限。“养老服务”的对象是60岁及以上人口,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工资。我国现在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养老金替代率偏低,退休之后较退休之前的收入水平大幅下降,生活水平也会随之下降。根据公开报道,陕西2022年人均养老金为3 381元,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西安市的数据会略高此水平。“养老服务”价格只有低于社会平均价格才能实现购买,这极大限制了养老服务企业的收益。
(2)养老市场需求零散。我国目前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只有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第一服务对象应该是居家养老的老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柳叶刀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预期寿命将达81.3岁。退休之后,大部分老人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居家养老最受青睐。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法律维权、体育健身、志愿服务、应急救援服务等,每位老人只需要其中二三项或者一项,甚至不需要。这使老年服务需求呈现零散化和波动性特点,加大了企业提供服务的难度,破坏了收益的持续性。
(3)当前制约养老市场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养老企业盈利性差,一是用户付费能力弱,服务供应商价格受限。二是“十五分钟”限制了服务范围,很难突破老年服务需求的零散化和波动性,发挥规模效益。
2.2 经济成本
养老服务归根结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成本过重,占据居家养老企业60%左右的经营成本,这也使养老企业运营的边际成本下降有限。用工成本不仅包括工资和社会保险,还包括定期培训费用。因为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以强化技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此外,养老服务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包括租金、装修费用(满足办公、娱乐、就餐等需求)、厨房设备(满足烹飪、消毒、分餐等需求)、医疗器械(满足基本体检、日常养护等需求)、软件平台、资金成本、日常消耗等。一旦经营失败,投资者很难转做它用或变现,沉没成本巨大。
3 西安市“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现状
3.1 社区养老现状
目前西安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持续出台,包括《西安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
《西安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府持续推进各项养老服务落地生根,制度保障已完善,政策的指导、保障、激励作用逐渐凸显。
走访西安市21个社区,发现绝大部分社区开设了老年大学、康复训练、健康理疗、日间照料、助餐服务等活动室,特别是日间照料和助餐最为普及。这些服务提供多是通过社区协调,志愿者服务或者第三方运营来实现的。我们对这两种服务方式优劣做个对比(如表1):从走访现状来看,西安“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已经开始运行,但运营规模、稳定性、服务多样性、普及范围等仅仅处于起步状态,受益人数并不多,还需要勇往直前地开发和建设。
3.2 养老服务的市场困境
查阅西安市统计年鉴,近三年提供住宿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变化情况,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数、在院人数并未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盈利能力差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这从侧面反映养老服务产业整体不被投资者看好,市场投资热情很难被调动。
综上,政府的政策从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到“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思路明确,保障到
位。但政策落地、落实、落细还需要统筹协作、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各负其责、协同推进。从社区养老现状来看,养老服务大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老年群体并未广泛受益,价格尚未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4 西安市“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对策研究
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政府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养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4.1 持续深入调研,为养老需求和服务配置提供依据
调研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只有了解老年人服务需求和供给现状,才能在“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过程中把握好推进方向。根据西安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主要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的一共有6个,具体是蓝田县、周至县、临潼区、碑林区、阎良区、鄠邑区。由此可见,同属西安市,不同区的老年人比例不同,毫无疑问他们的健康状况、收入情况、老年需求也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区的不同社区都会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以社区为最小单位开展调研,以社区数据作为“十五分钟养老服务”配置的地理范围。只有真正掌握养老市场现状和特点,才能避免无序建设和运营,扰乱养老供给的质量、种类和价格。
4.2 搭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保证供需双方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如何才能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便利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采取“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数据集中、快捷下单、就近服务”的准则,通过线上管理和线下服务双向联动,提供方便、快捷、多样、低价的服务。服务下单流程要尽可能简单,方便老年人使用。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娱乐需求等特点,优化服务流程,精准提供个性化服务,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收益。
4.3 试点先行,推进西安“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养老服务发展初期,应考虑老人的自理能力强、消费能力弱与企业盈利之间的矛盾,适时扩大“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地理半径,并和“生活服务圈”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规模经营分担成本增加盈利可能性。二是试点先行也包括服务种类的试点,养老企业可以先提供需求量比较大的几种服务,比如助餐、上门家政、健康管理等需求频率高的服务,等企业经营稳定,市场打开,再增加服务项目。三是服务项目的数量、种类、价格要和社区老年人口密度、健康状况、消费能力相匹配,实现精准营销。
4.4 找准财政投入的范围和力度,提高经济效率
发挥价格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率。我们可以在每个区县监控1~2家试点养老企业,重点获取月均就餐服务人次、上门服务次数、服务质量评估数据、服务价格、月平均利润数据,制定详细的政府补贴细则。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投资、市场化运作、政府资助监管”中,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还在于市场化运作。
通过实时数据实行弹性补贴,设定一个企业每月的最低盈利点和最高盈利点,而不能一概而论每餐补贴2元。当企业效益低于最低盈利点时,差距由财政补齐,当企业效益高于最高盈利点时,则不发放补贴。这样可以提高补贴效率,促进养老企业可持续经营。没有养老企业的持续经营,“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就会遥不可及。对于开办初期、老人数量少的社区应增加养老企业补贴,对于可获得稳定收入的社区,相应减少补贴,政府补贴依然以实现养老企业的持续经营为准则。
5 结束语
西安市“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相关制度政策已经相当完善,但普及范围不够广泛、服务种类单一、养老服务的具体实施仍须进一步推进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持续调研、搭建智慧平台、试点先行、找准财政投入边界的方法实现养老服务工作的落地见效。
主要参考文献
[1]肖作鹏,柴彦威,张艳.国内外生活圈规划研究与规划实践进展述评[J].规划师,2014(10):89-95.
[2]史晓丹,陈友华.经济效率视角下的“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分析[J].东南学术,2022(7):178-187.
[3]陈杰,张宇,石曼卿.当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短板与创新:兼论“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推广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22(6):84-93.
[4]汪洋,陈辉.政策驱动视角下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供给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25-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