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丹 靳洋 李欣芸
[摘 要]发展农村电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就业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示范地区的就业人数。异质性分析表明,示范政策对于经济基础较差和以第一产业为主要产业地区的就业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示范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地区产出和企业进入拉动当地就业。因此,应当加快推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助力农村地区的就业增长和乡村振兴事业。
[关键词]电子商务;就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19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3-0061-05
0 引 言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表现,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发展迅猛,从2011年的6.0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42.3万亿元。同时,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规模持续扩大,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在2021年达到2.05万亿元,在全国网络零售额中占比达到15.66%。农村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态势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作用。财政部、商务部在2014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开始在全国选择部分地区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政策,并于同年在8个省56个县展开示范工作,助力农村电商发展。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柱。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有文献主要关注示范政策对于农民增收[2-3]、农户创业[4]、贫困发生率降低[5]、县域经济增长[6]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就业增长角度验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实施效果,进而从地区异质性的角度验证示范政策在经济基础存在差异、主要产业不同的地区之间的就业影响力度的差异,最后论证示范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地区产出和增加当地企业进入来增加就业人数,为我国后续的农村电子商务政策侧重点提供参考。
1 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巨大的变革作用,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7]。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工作,通常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多主體共同参与。农村电商的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帮扶意义,一系列电商企业通过自身的平台优势对农村地区的生产者提供帮助,形成规模性就业需求,如“淘宝村”的出
现。农村电商示范政策的实行也能从政府层面直接促进了信息行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如商贸流通、物流冷链等,进而扩大相关产业的就业需求[8]。
研究假设1: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当地就业人数的增加。
我国目前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技术效率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互联网可以促进要素资源的重新分配,为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带来机遇[9]。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原有产业基础的支持,其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技术为产品销售提高效率,为不同产业结构的地区提供不同的销售途径。此外,农村电商发展可以促进当地互联网基础建设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解决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农产品的供需对接,推动传统农业内部的结构转型升级,缓解地区的区位劣势,但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不同,其就业效应也存在显著差异[9]。
研究假设2: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就业效应存在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方面的地区异质性。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使当地产品获得新的销售途径和更广阔的交易平台,有效解决商品信息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助力当地产业向高质量、规模化的方向发展[10]。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需求提升、生产成本降低,从而导致产出增加。进而增加劳动力需求,实现劳动力供需的合理配置。
研究假设3: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能够通过产出效应带动当地就业。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能够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从而吸引更多企业进入,企业进入对于当地就业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比如,“淘宝村”的形成可以促进产业聚集,加大当地产业的竞争,相关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等,也会扩大对于劳动力的需求。
研究假设4: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能够通过企业进入效应带动当地就业。
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2.1 模型设定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既可能使同一示范地区在政策实施前后产生就业人数的差异,也可能使同一时点的同一指标在示范地区和非示范地区之间产生差异。使用双重差分进行的回归估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事前差异,进而识别出示范政策对于就业人数的净影响,考虑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是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分批开展,本文构建如下的多期双重差分法模型:
(1)
被解释变量Yit是指i县在t年的就业水平,用乡村从业人员的对数来表示。核心解释变量 代表i县在t年是否开始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若i县在t年实施了政策则取值为1,反之为0。β1是双重差分估计量,衡量了示范县的设立对县域就业的影响,若估计值大于0,则代表相对于未实施政策的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增加了该县的就业量。
Zit为控制变量,ηt为时间固定效应,μi为省级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被解释变量为县域就业水平,用乡村从业人员数的对数来表示,乡村从业人员是指乡镇及行政村人口中16岁以上实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人员。核心解释变量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当地的就业效应。此外,由于各个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为了排除外部因素对就业量的影响,本文引入以下控制变量:人口密度(p_den),即地区总人口数与土地面积之比,控制人口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人均GDP(ca_gdp),即地区生产总值与地区总人口之比,控制经济条件对就业的影响;中小学在校生比例(s_prop),以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与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之和除以总人口数来表示,控制人口素质对就业量的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a_inc),控制收入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具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基于商务部网站公布的名单,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9个省份518个县作为研究样本,其中313个县入选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5个县为非示范县。数据均来源于2010—2019年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县域统计年鉴》。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基准回归结果
表2第(1)列汇报了基准回归结果,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村就业人数提升,电子商务作为重要的数字经济载体能够助力农村就业增加。从控制变量来看,人口密度、中小学在校生比例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就业人数正相关。本文进一步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在示范政策发生前各期的系数估计值均不显著,说明在政策实施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就业变化趋势一致,研究样本通过平行趋势检验。
3.2 安慰剂检验
为了避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就业差异是由时间变化所引起的,本文通过将政策发生时间前置来进行安慰剂检验。本文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时间分别提前2年、3年和4年,构建虚假的政策实行时间,分别以did_2、did_3和did_4表示,并代替表2第(1)列中的核心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第(2)~(4)列所示,三个虚假政策时间的估计系数均为负且在5%水平上不显著,说明政策实施地区与未实施地区之间的就业差异并非是由时间变化所导致的。
3.3 异质性分析
3.3.1 不同经济基础
本文以2019年人均GDP的平均值为标准进行分组,分为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和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结果见表3的第(1)列和第(2)列。结果表明,示范政策对于经济基础不同的地区的就业带动作用存在差异,示范政策主要促进了经济基础较差地区的就业增长,这可能是由于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的劳动力供求对接已相对完善,而经济基础较差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示范政策的推行更有利于促进城乡信息交流,促进当地产业规模化发展和企业进入,进而增加产业配套的用工需求。
3.3.2 不同产业
本文以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平均值為标准进行分组,分为第一产业为主的地区和非第一产业为主的地区,结果见表3的第(3)列和第(4)列。结果表明,示范政策主要促进以第一产业为主地区的就业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示范政策的实行能够促进当地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降低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助力第一产业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和信息链,进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就业增长。
4 影响机制的识别验证
4.1 地区产出效应
选取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来衡量地区产出水平,建立如下模型:
(2)
表4的第(1)列表明该政策显著提升了地区的产出水平,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进而扩大生产规模。第(2)列表明产出水平的增加有效地提高了劳动力需求和就业水平。
4.2 企业进入效应
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对数代表企业进入水平,建立如下模型:
(3)
表4的第(3)列表明该政策显著吸引了更多企业进入,有利于扩大地区企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第(4)列表明企业进入规模增加的同时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直接推动了当地就业。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视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19年中国9个省份518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就业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示范地区的就业人数,并且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示范政策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和以第一产业为主地区的就业效应更为显著。此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地区产出和吸引企业进入来拉动当地就业。
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政府应持续加大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支持力度,完善物流和信息基础设施,为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提供良好条件,进而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域流动;其次,政府应加快农村地区的信息化进程,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缓解城乡间的数字鸿沟问题;再次,政府应大规模、多层次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供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尤其是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此外,政府应通过教育使居民学会使用新兴技术,提高电子商务的接纳程度,从而提高劳动力素质,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金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水平与未来路径[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2(4):99-108.
[2]曾亿武,郭红东,金松青.电子商务有益于农民增收吗?——来自江苏沭阳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8(2):49-64.
[3]唐跃桓,杨其静,李秋芸,等.电子商务发展与农民增收: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20(6):75-94.
[4]涂勤,曹增栋.电子商务进农村能促进农户创业吗?——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中国农村观察,2022(6):163-180.
[5]赵绍阳,周博,周作昂.电商发展能降低贫困发生率吗?——来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证据[J].统计研究,
2023,40(2):89-100.
[6]黄雨婷,潘建伟.电商下乡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吗?[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3):48-59,126.
[7]王奇,牛耕,赵国昌.电子商务发展与乡村振兴:中国经验[J].世界经济,2021,44(12):55-75.
[8]赵放,蒋国梁.数字科技赋能劳动力就业:内在机理与微观证据——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学刊,2023,45(2):99-112.
[9]易法敏,孙煜程,蔡轶.政府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效应评估:来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经验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21(3):177-192.
[10]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智库课题组.电商创业带动就业与乡村振兴的机理及效应:基于湖北省枝江市电商创业与发展模式的调研[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75(6):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