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岚∣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梅山中学
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工具[1],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初中英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提问,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用问题促进学生不断思考[2]。因而,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对教学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评价等,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听说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与途径。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问题设计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听说文本的解读较为浅层化、单一化,其课堂提问更侧重语言知识,导致课堂思维含量低,教学内容机械重复;二是一些教师缺乏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训练的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限。因此,优化问题设计,增强提问的有效性和思维含量,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要关切。高阶思维能力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表现为分析、评价和创造[3]。下面将基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从分析、评价和创造三种思维能力,探讨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问题设计。
分析指向的是高阶思维能力的整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整合信息,便可以发现信息之间的异同点、规律和逻辑关系[4]。语篇结构是语篇语义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框架,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和层级性的特征[5]。因而,教师基于听力文本的逻辑结构设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中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中的Section A 2d对话语篇为例进行具体阐述。该语篇是一则以“Ask for help and offer advice”为话题展开的多话轮对话,讲述了Nancy遇到友情方面的问题,向Bert倾诉并寻求建议。Nancy和Bert在对话中多次使用意义协商手段进行语言的修正和调整,以此推进对话的展开,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交际性。在学生了解对话主要内容和听后模仿感知目标语言后,教师应设计分析对话内部逻辑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发起、推进并维持多话轮对话,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Q1:How does Nancy bring up her problem?
Q2:How does Bert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her problem?
Q3:What advice does Bert offer?
Q4:How does Nancy response?
Q5:What’s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versation?
Q1~Q4指向文本细节信息,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内在逻辑;Q5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整合对话的整体框架结构(have a problem and ask for help—get more details with follow-up questions—explain the problem—offer personal advice—make comments on the advice),形成关于话题的结构化知识。上述问题设计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助于为后续学生创编基于真实情境的完整对话,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语言支架。
评价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对观察现象作出的评判,而是理性、深刻地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6]。主题意义是指主题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它往往与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7]。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的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8]。在听说教学中的听后拓展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与主题意义相关的深层内涵与价值,并鼓励学生根据语篇的内容、观点作出判断与评价,在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评价思维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7 It’s raining!中的Section B 1a~1c听说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Unit 7 It’s raining!的单元语言项目是谈论天气。谈论天气是人际交往中small talk的一项重要内容。Section B 1a~1c的听说文本是一则就天气、地点和活动展开的对话。在听后环节,教师提出问题Q1~Q3,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主题意义,评价人物的情感动机和性格品质。
Q1:Why does Mary call Eric?
(答案:To say happy birthday to Eric.)
Q2:What do you think of Mary?
(答案:She is kind./She cares about her friend.)
Q3:Why do you think so?
(答案:She remembers Eric’s birthday./ She asks questions about Eric’s situation to show her concern...)
Q1~Q3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目标语言项目及其使用场合,理解文本主题意义和small talk的功能意义,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同时,根据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表现来推理、评价人物情感动机和性格品质,发展评价思维能力。
创造指的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的过程。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真正的交流。在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理解后,教师应提供创新空间,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语言、内容、思维的产出。具体而言,教师应基于文本主题意义,链接学生生活,创设文本派生情境并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在深化学生对主题意义理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中的Section A 2a~2b听说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Section A 2a~2b围绕“生活中的小发明”这一话题展开,语言项目是运用被动语态描述小发明的材质与功能。听力文本讲述的是Carol 向Alex 介绍shoes with lights、shoes with special heels、a hot ice-cream scoop三个小发明的用途。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对话,获取文本关于三个小发明的关键信息,并让学生用被动语态介绍其功能特点,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链接学生生活,提出问题Q1和Q2,帮助学生实践与运用被动语态语言项目,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小发明。
Q1:What other special/useful small inventions do you know in our life?
Q2:What is it used for?
接着,教师基于文本内容,创设派生情境“假如你要参加‘未来科技,改变生活’的英语线上讨论,你有哪些奇思妙想?”,并提出问题Q3~Q6,鼓励学生运用被动语态介绍自己的创意小发明,开展语言和思维的迁移创新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Q3:What kind of invention do you want to create?
Q4:Who is it invented for?
Q5:What is it made of?
Q6:What is it used for?
一名学生回答道:
I want to create a special kind of flying jacket.It’s invented for people who need to travel a lot in daily life.It’s made of light materials and it is used for taking people wherever they want as quickly as a plane.
综上所述,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宗旨的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要设计并提出有助于学生思考和值得思考的问题,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实现“思”和“辨”。要想使所设计的问题最大化地实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要点: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问答中训练思维,推动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二是问题的设计要做到认知和情感融合,为学生的成长、优秀品格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