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公益林区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意愿研究
——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

2023-03-31 07:10覃柱彰招礼军张伟谭昌师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林农被调查者公益林

覃柱彰 招礼军 张伟 谭昌师

(1.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11)

为了维护现有生态环境,恢复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划分了以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和服务的林地作为公益林,并给予公益林林区居民一定的经济补偿,解决作为保护者的当地居民与作为受益者的全体国民之间的利益问题[1]。当前国家对于公益林间伐抚育和更新采伐的目的是“采弱留壮”,与以经济收益为目的的采伐方式不符,在广西山地多、耕地少的情况下,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和生活物资来源的林地被划分为不能采伐的公益林;同时,因为补偿金额较低,经营公益林的收益远低于经营商品林,林农和相关地区的国有林场收益锐减,导致林农对公益林有所抵触[2-3],作为国有公益林的林场也不好维继[4-6]。此外,目前相对单一的林业发展模式不能充分利用广阔的林下空间,导致林区综合效益较低,也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林区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矛盾呈现[7]。

1 调查地点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地点概况

融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貌属于高原向丘陵的过渡地带,85%为山地,其过境最长的河流为珠江水系的一级支流——融江。融水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降雨量大于蒸发量,这也是广西大部分地区的环境现状,研究融水的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对于广西发展林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融水的地理条件以山地为主,同时降雨丰沛,气候适宜,其森林发展环境优越。根据融水2019年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成果,全县森林面积为34万hm2,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3.27%,位居广西前十,县内拥有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生态质量极好。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涵盖了融水 20个乡镇和贝江河林场、怀宝林场2个国有林场。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人物访问法、实地观察法等等,设置相应问卷调查了融水总计22个乡镇和林场,总计300份问卷,在融水林业局及乡镇林业管理站的帮助下完成调查。问卷采取随机调查,涵盖的人群主要有本地农民、村干部、林场员工、大学生村官等,内容涉及其对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了解情况,参与林下经济的现状和意愿,以及在参与林下经济中的需求。剔除其中质量不合格的问卷,总计有288份问卷,有效率达96.0%。

本问卷调查结构分为3个部分(具体内容见问卷附录),主要包括林下经济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年龄、学历、收入等)、对林下经济的认识(内容、发展前景、经营方式、销售方式、模式、信息理解程度及渠道等)及希望得到的帮助等(资金、政策、技术、信息化服务等),共19道题目。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公益林区居民、林下经营者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

1.2.2 模型分析 采用 SPSS 25.0版本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子对居民发展林下经济意愿的影响。Logistic回归是对定性变量的回归分析,广泛应用于社科研究中[18-20]。由于本研究的因变量是一个二分变量,相关被调查人员分为有意愿和无意愿2种情况,因此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展开模拟分析。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可表示为:

其中P为因变量Y=1发生的概率,1-P代表意愿为0的概率,γ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βi表示第i个因素的回归系数,μ为随机误差。

1.2.3 变量处理与选择 以调研样本县农户是否有意愿参与林下经济的行为作为二元 logistic模型分析的因变量Y,其中Y=1时,代表林农有意愿参与林下经济;其中Y=0时,代表林农没有意愿参与林下经济。

将农户的性别、是否受到林下经济方面的培训、是否能及时掌握林下经济相关信息、发展林下经济是否有资金支持、农户目前所使用的生产方式、劳动力是否充足、目前是否有林产品的销售渠道、当地是否有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是否有林下经济的优质项目、农户是否能够及时了解林下经济相关政策、文化水平、对林下经济政策的了解程度、林下经济相关产业的技术掌握程度等共计 13项作为自变量。其中在自变量的选项中,预估对因变量产生正面影响越大的选项,其赋值越高,见表1。

式(3)和式(4)中:xi和xj为坐标分量;σk和σε分别为湍动能k和耗散率ε对应的Prantal数;Gk为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k的产生项;C1和C2为经验常数;μt为湍流黏性系数。湍流黏性系数μt的计算式为

表1 变量赋值

2 结果与分析

运用 SPSS 25.0统计计量软件对模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筛选方法为stepwise逐步法。从回归结果看,模型的似然比检验p<0.05,本次构建模型中引入的自变量有效。在Hoe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中,p值=0.380,p>0.05,统计不显著,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

2.1 被调查群体的基本情况

对融水各乡镇林下经济相关参与人员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被调查者大部分是本地农民和所在地林场的职工,总计占比达78.4%。在年龄层次上,绝大部分是25~55岁的成年人,比例总计达到 83.8%。在文化程度上来看,所调查人群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比例较高,达到了 83.4%;此外,未能完成义务教育的基本都是本地45岁以上的农民。家庭年收入方面,从调查情况看,被调查人家庭年收入主要集中在1万元到5万元。总体看来,本次调查样本覆盖面较广,随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调查数据看(表2),被调查群体中的单户经营占比达到了 74.3%,大部分人在林产品、农产品方面都是独立自主经营,并未形成有规模的经营方式。在调查时询问当地农户,得到的回答普遍是由于种植、养殖的管护阶段牵扯了较大精力,以及农闲时期由于外出务工补贴家用,没有时间进行产品的统一加工;同样的原因也导致其农林产品销售方式主要以等待上门收购为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丧失了对农林产品的定价权。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不少农户希望建立稳定、统一的收购渠道,减轻市场林产品价格波动或未知的环境灾害等风险的影响。

表2 被调查群体基本情况表

2.2 问卷调查数据处理结果

从结果来看,被调查群体的年龄、文化水平、林下经济政策了解程度、是否受到林下经济方面的技能培训、目前的生产方式、是否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等因素,p值均大于 0.05,这意味着这些因素对被调查者参与林下经济的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实验方程中被逐步排除在外。

对被调查群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的因素有:被调查者的性别(回归系数 1.861)、林下经济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回归系数 1.247)、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是否充足(回归系数 2.682)、家中劳动力是否充足(回归系数3.205)(表3);这些项目均为p<0.05,回归系数大于 0,意味着这些项目增加一个单位时,被调查者对于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将会随之增大。

同时,当地是否有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回归系数-2.619)(表3)、被调查者是否有林产品的销售渠道(回归系数-1.505)这几个因素对被调查者参与林下经济的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项目均为p<0.05,回归系数小于 0,意味着这些项目减少一个单位时,被调查者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将会随之增大。

表3 二元Logistc回归分析结果汇总

2.3 调查结果分析

(1)年龄大小、文化水平高低并不会对林区居民参与林下经济有所影响。参与林下经济的目的就是提高家庭收入,对这方面有需求的居民不会被年龄、文化水平所限制,而对这方面需求不大的居民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也不会受上述因素影响。同时,林下经济政策了解程度、是否受到林下经济方面的技能培训、目前的生产方式、是否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等因素都可随自身意志改变而改变,有发展意愿的会主动改变和调整,没有发展意愿的也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2)从性别方面看,目前农村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和经济支柱以男性为主,为了提升家人的生活质量,男性更希望能发展林下经济,发挥自己体力和劳动能力强的优势来获得更多收入。可见,家中劳动力充足对于被调查对象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林下经济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越高和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越充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被调查者对发展林下经济的自信心和抗风险能力,增加其发展意愿。

在所有正向影响的因素中,是否有资金支持和家中劳动力是否充足的影响程度最显著,回归系数达到2以上。被调查者由于家庭收入有限,对于发展林下经济前期的高投入往往难以负担,因此,在资金支持方面,应给予被调查者更高的预算。同时,由于近些年疫情的影响,不少林区的年轻人选择在离家近的地方就业,说明当地林下经济产业应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

(3)除去外出务工,当地农民主要依靠农林产品获得收入,是否有渠道把自己长时间投入劳动产出的农林产品销售出去,直接影响其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有稳定渠道进行销售的林农,尽管收入会随市场情况的变动有所增减,但大部分情况下不用担心因产品滞销而无以回报。同时,发展林下经济的本意是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龙头企业能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消化被调查者家庭中的剩余劳动力,其工资、福利方面也较为稳定。因此,当地如果存在林下经济相关的龙头企业,林农无需担心就业问题、收入来源和林产品销售等,会更倾向于到企业工作,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也因此有所降低。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得模型公式为:

其中P为Y(意愿)=1的概率,(P-1)为Y(意愿)=0的概率

(2)被调查群体的年龄、文化水平、林下经济政策了解程度、是否受到林下经济方面的技能培训、目前的生产方式、是否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等因素对于其参与林下经济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中,年龄、文化水平方面是否有优势并不会影响被调查群体的意愿,而剩下的因素均可随被调查群体自身主观想法而快速改变,因此对于其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影响并不大。

(3)性别、家中劳动力是否充足、发展林下经济是否有资金支持、对林下经济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因素对于被调查者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家中劳动力是否充足正向影响最大,表明当地林农希望能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消化家中的过剩劳动力,以便提高家庭收入的同时照顾家庭。

(4)当地是否有发展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被调查者是否有林产品的销售渠道这几个因素对被调查者参与林下经济的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当地是否有发展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负向影响最显著,表明林下经济主要的作用之一是提供就业,增加林农收入,缓解公益林区由于限伐、禁伐带来的收入减少。如果有稳定的龙头企业、销售渠道,林农也会倾向于在政府、企业的指导下进行稳定的生产。

3.2 建议

为更好地发展公益林林下经济产业,增加当地农户对林下经济产业的信心,通过发展产业解决农户当前生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缓解当地人与自然发展方面的矛盾。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结合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当地公益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政府提供当地公益林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问卷分析结果看,为当地林下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够增加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和信心。金融服务包含贷款服务和经济补贴,也包含相关保险服务。农林产品的生产受局部气候、防疫等因素影响较大,一些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即有可能对收成造成恶劣影响。相关金融服务的推行,在降低林下经济准入门槛的同时,提高农户发展的信心。在技术支持方面,从文献[9]查询和实地调查结果看,农户更希望学习农林业生产养殖方面的技术。由于农户生产周期和生产环节较长,对外界影响所作出的反馈也较缓慢。因此,为农户生产方面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能有效缓解生产过程中不利因素导致的减产,也能降低被调查者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风险。

(2)在当地建立或扶持林下经济龙头企业或者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当地林下经济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不但能够为当地就业提供岗位,消化从城市回流的农村劳动力,也能避免林下经济经营的一拥而上和一哄而散,分散林下经济的经营风险。形成产业后,还能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为农林产品的销售取得一定的定价权,减少物流、销售方面的支出。龙头企业也应与政府、高校沟通、联系,为生产技术的普及作出贡献。

(3)帮助当地居民建立相关的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和销售渠道。农民是中国的根本之一,由于农林产品的生长、收获周期一般较长,因此,农民在时间、成本方面的投入往往很大,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也较差。因此,建立相关的市场信息获取渠道,能减轻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焦虑,增加其对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同时,由于农林产品具季节性和长期性,市场变化也不会太大,信息获取渠道建立的难度并不高。

猜你喜欢
林农被调查者公益林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