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的宜昌实践与几点启示

2023-03-30 16:18黄海郝道云冉龙升
民族大家庭 2023年5期
关键词:宜昌市研学共同体

文/黄海 郝道云 冉龙升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民委关于实施“三项计划”的部署要求,以“研学旅行”为重要方式持续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等工作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工作成效明显。

一、基本情况

2023 年,全市共接待市外各族青少年研学团队100 多批次、研学学生3.8 万人,促成研学团队与市内学校结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交流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既有来自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湖北恩施州等民族地区的学生,也有来自上海、重庆及香港等现代都市的学生,呈现多地区、多民族、多年龄段的特点。宜昌市民宗委重点衔接组织了西藏山南市东辉中学、加查县中学,新疆温泉县中学、哈日布呼中学,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内蒙古自治区少工委、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教育局等单位学生团队与宜昌市中小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二是交流平台突出宜昌特色。将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枝江东方年华综合体、五峰天问书院、夷陵区三峡研学培训中心等单位打造成各族青少年交流的主题营地,为保障各族青少年混居混宿、互助互学提供了广阔平台。将“大国重器”三峡工程、屈原祠、昭君纪念馆、三峡车溪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各族青少年交流的重要阵地,加强了各族青少年对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体验和感知。

三是交流方式凸显青少年特征。注重以讲授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方法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通过讲故事、诵诗词、做手工、穿楚服、换书信、赠礼物、送祝福、谈体会等方式,引导他们体验传统文化、认知“多元一体”、感知现代文明、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五个认同”,让各族青少年取得了参加一次交流活动、结下一份深厚情谊、种下一颗团结种子、增添一分民族自信的多赢效果。

二、主要做法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平台阵地、工作机制优势,统筹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各基层单位高效联动,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扎实开展。

一是发挥机制优势强组织。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在“开学第一课”全纳入的机制优势,坚持将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纳入《宜昌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方案》,让校园成为主阵地,把共青团、教育、文化旅游等部门和各研学基地、各级各类学校整合成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强大合力。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专题培训辅导,宣传解读国家民委有关部署要求,谋划实施路径,确保多地、多项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落地宜昌,促进各单位从“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配合参与者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践行者。西陵区东山中学在与西藏山南市东辉中学开展结对后,连续推出多期学生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间频频转发,引起强烈反响。

二是发挥平台优势强合作。发挥宜昌市五大“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之一、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全国三大研学基地之一的平台优势,把促成市内市外学校合作、学生交流互动作为承办外地来宜研学的重要内容。2023 年以来,促成宜昌市东山中学与西藏山南市东辉中学,葛洲坝实验小学与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等学校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相关学校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各学校通过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许一个愿、同写一封信、同上一堂课等形式,让学生们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三是发挥阵地优势强教育。充分发挥宜昌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优势,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的首要位置,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谋划组织各类研学交流活动。将参观“国之重器”三峡工程、乘坐长江游轮体验“水涨船高”作为各族师生的“打卡”项目,生动讲述中华民族治理水患的悠久历史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建共享三峡工程的伟大壮举,让师生们深刻感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雄辩事实。2023 年8月,来自西藏丁青县、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等地的145 名学生和30 余名带队老师近距离感受三峡工程伟大建设成就,激发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共同团结奋进的力量。

四是发挥文化优势强体验。彰显宜昌巴楚文化、长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融入各族青少年研学活动全过程。组织全体师生赴“屈原故里”穿楚服、颂《楚辞》、行拜师礼,让孩子们领略中华民族典籍里的精彩篇章,接受尊师重教、明理求学的传统文化熏陶。开展人工造纸、三闾刺绣、土家歌舞、手绘京剧脸谱、拼装航船模型、打印3D 作品等富含文化与科技、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现场体验,让孩子们在多元文化体验和交流互动中强化对中华文化根深干壮、枝繁叶茂的深度认同。

三、几点启示

组织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各族青少年的共同期待,是新时代统战、民族、发改、教育、共青团等部门的共同任务,需要切实尊重青少年年龄特征和心理预期,牢牢把握主线、有效整合力量,不断丰富形式、持续深化内涵。

一是要注重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应抓住青少年成长期这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时期,注重运用历史文化古迹、红色革命遗迹、现代建筑奇迹等宝贵资源,面向各族青少年开展有形有感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各族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不断增强各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强化他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是要注重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应着眼各方面共同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的现实需要,协调共青团、教育、文旅等部门持续打造各族青少年交流主题营地,为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研学基地专题培训,讲清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方式方法,确保“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贯穿交流活动全过程。指导各参与单位细化活动组织、强化宣传报道,将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办成生动立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效延伸到广大学生家庭和社会各领域、各方面。

三是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体验。应准确把握各族青少年对山川河流、文化典籍、历史遗存、民风民俗、现代科技等方面的兴趣焦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博物馆、展览馆、体验馆、旅游景区等为载体落实好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体育、音乐歌舞等各民族文化项目体验,创新讲好文化资源背后的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华文化传承故事,切实增强现场体验感,触及灵魂深处,让各族青少年沉浸式感悟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特征。

四是要注重打造探究互动场景。积极顺应各族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对同龄人的亲近心态,注重设置各族青少年共同交流的话题、共同爱好的项目、共诉心声的环节,组织各族青少年结伴开展手工劳动、科学探究、交流讨论等互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尊重,结下深厚友谊,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猜你喜欢
宜昌市研学共同体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爱的共同体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