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度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儿童的效果

2023-03-30 00:43陈晨王琪苏军崔利丹金志鹏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歧脓毒症重度

陈晨 王琪 苏军 崔利丹 金志鹏

脓毒症是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常见疾病,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发展为重症肺部感染及全身感染,最终导致脓毒症的发生,从而影响患儿生命[1-2]。有研究显示,肺部感染与脓毒症的关系密切[3]。因此,对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儿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据文献报道,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各种因素易导致其营养出现滞后的情况,故给予患儿营养支持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4]。肠内营养能调节炎症反应,减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但其对重度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儿童中的疗效尚不明确[5]。本研究旨在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度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儿童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清蛋白(albumin,ALB)、前清蛋白(prealbumin,PA)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重度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儿童,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61 例,其中男40例,女21 例,年龄平均(21.77±5.57)月;对照组59 例,其中男36 例,女23 例,年龄平均(21.22±6.19)月。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肺部感染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6]:伴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氧合指数不超过250 mmHg;白细胞数低于4×109L;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胸部影像、静脉血行病原学检测确诊。脓毒症参照《2012 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7]:①发热(肛温>38.5℃);②心动过速;③乳酸增高。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心脑等器官无明显障碍;④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参与其他研究者;②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者;③肝脏血管畸形、血管瘤等疾者;④依从性较差者;⑤肠内营养禁忌症者;⑥完全性肠梗阻者。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延迟肠内营养:于入院后的2 d 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入院后12 h 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不能耐受鼻胃管者放置空肠营养管,第1 d 给予15~30 mL/kg。两组肠内营养液相同。

1.3 观察指标

采集治疗前、治疗1 周后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贝克曼库尔特AU4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P、ALB、PA,检测试剂盒为同机自带;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炎症因子水平,检测试剂盒为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肠道菌群:于治疗前后取患者1g 新鲜粪便逐渐稀释至10-8倍,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中(乳杆菌培养基、双歧杆菌培养基均购自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恒温培养24~72 h 后,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不同培养基中相对应的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进行计算和比较;不耐受:已发生呕吐、腹泻、腹胀、胃潴留为不耐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 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P、ALB、PA、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水平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IFABP、DAO,PCT、CRP、IL-6 及TNF-α 水平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s)Table 1 The levels of laboratory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s)Table 1 The levels of laboratory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项目TP(g/L)ALB(g/L)PA(mg/L)IFABP(ng/mL)DAO(U/mL)PCT(μg/L)CRP(ng/mL)IL-6(pg/mL)TNF-α(pg/mL)双歧杆菌(×107CFU/g])嗜酸乳杆菌(×107CFU/g])试验组(n=61)治疗前40.61±8.69 28.94±4.35 163.92±24.35 89.34±12.81 11.34±3.91 10.54±2.14 178.51±21.47 78.51±16.34 98.74±20.54 6.34±0.71 6.57±0.78治疗后65.14±12.86ab 40.98±6.37ab 207.72±32.71ab 43.61±5.18ab 5.12±1.41ab 2.14±0.67ab 44.16±12.78ab 23.31±7.89ab 41.17±13.61ab 8.64±0.96ab 8.09±0.84ab t 值12.344 12.191 8.389 25.848 11.688 29.257 41.996 23.759 18.248 15.045 10.356 P 值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n=59)治疗前40.37±7.68 28.88±4.41 162.78±24.41 88.98±12.79 11.40±4.05 10.68±2.26 179.05±20.53 78.60±16.51 98.93±21.18 6.31±0.68 6.60±0.81治疗后49.98±12.67a 33.61±5.24a 178.89±23.94a 69.64±7.04a 6.98±2.41a 3.67±1.12a 65.68±18.52a 56.14±11.35a 66.58±16.52a 7.71±0.85a 6.96±0.74a t 值4.982 5.305 3.619 10.175 7.204 21.348 31.495 8.611 9.251 9.879 2.520 P 值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13

2.2 两组不耐受情况比较

两组不耐受主要为腹胀、腹泻、呕吐及胃潴留,两组总不耐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耐受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intolerance between 2 groups[n(%)]

3 讨论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疾病之一,可发生于各种部位感染之后,其中肺部为脓毒症最常见感染部位[8-9]。有研究显示,多数脓毒症患者由于疾病导致高分解代谢状态从而存在营养风险,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患者营养状态显得尤为重要[10-11]。肠内营养支持能保证机体能力供给,维持胃肠黏膜的完整性,降低肠道菌群,降低病死率,是目前脓毒症患儿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12]。但关于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度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中的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给予重度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儿不同营养支持,观察期在治疗期间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患儿TP、ALB、PA 水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用于重度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儿中能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促进患儿恢复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胃肠道中肠上皮细胞缺氧可影响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造成营养吸收障碍加重全身炎症反应[13]。其中IFABP 是反映早期肠缺血的指标;DAO 是位于小肠黏膜的酶,参与多胺代谢中脱氨基的环节,在肠道功能损伤中表达异常升高[14-15]。本研究结果提示肠内营养支持用于重度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效果明显,可改善患儿肠黏膜屏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肠内营养可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保护肠道黏膜,增强血液循环。

本研究中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PCT、CRP、IL-6 及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为腹胀、腹泻、呕吐及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肠内营养支持用于重度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可降低患儿炎症因子,改善肠道菌群水平,且腹胀、腹泻等情况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肠内营养提供维持肠粘膜屏障和促进胃肠运动激素分泌所需的营养基质,增加胃肠道血液供应,改善肠道微循环,从而改善肠道菌群水平。

综上所述,在重度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儿童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可改善血清TP、ALB、PA 及肠黏膜屏障有关。

猜你喜欢
双歧脓毒症重度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老年重度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益生剂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
抗性淀粉在双歧杆菌作用下的体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