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活动指导下的三维质控护理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2023-03-30 02:33嵇停停户德清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终末期肌酐肾功能

邱 杰,嵇停停,户德清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扬州225001)

终末期肾病是慢性肾病的末期阶段,多数患者在此阶段均需要接受长时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而随着病程和治疗周期的延长,患者往往面临极大的身体负担和治疗负担,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也不断变差[1]。残余肾功能的保持一直是终末期肾病治疗的主要目标,而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情绪的纾解管理、对肾病治疗认知的形成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保护残余肾功能均具有良好价值[2]。品管圈(QCC)活动是管理学科中常用的一种质量管理组织形式,以小规模圈层对活动的全程把控以持续提升管理质量,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逐渐得以应用开展,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3]。本研究以终末期肾患者为对象,对比研究QCC活动指导下的三维质控护理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76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已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间≥30 d;②患者肾小球过滤率<15 ml/(min·1.73 m2);③患者年龄≥18岁,意识清醒,能够较好配合研究;④患者病历资料健全。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存在其他透析治疗禁忌证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本研究内容及方案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排序分组,排位1~38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8~81(64.38±7.54)岁;病程6~25(12.67±1.87)个月。排位39~76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51~82(63.73±8.11)岁;病程5~22(13.02±2.1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于患者入院后接受透析治疗期间进行实时生命指征监测,监测时注重观察患者的心电状况,针对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的状况予以针对性的吸氧或吸痰治疗;治疗前后均对仪器进行消毒确保各类导管清洁畅通,并由专人对仪器参数进行定时核准;同时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各类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并及时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 给予QCC活动指导下的三维质控护理,具体方案和内容如下。①QCC活动小组前期准备工作:由院内相关科室护理人员自发牵头组织血液透析护理QCC活动小组,小组由具有透析治疗护理经验的护士长和护士组成,小组成立后根据成员工作时间情况协调形成QCC活动时间表,安排日常活动时间,并根据小组成员专长安排组内工作任务,共同准备质控护理提升方案的前期工作。②QCC小组下的护理实践问题分析:在QCC活动小组成立后向各位成员分配发放护理实践问题收集表,由小组成员在接到收集任务后的1周内在血液透析护理实践中收集、填写各类问题,包括治疗环境、透析操作流程、手卫生完成情况、导管配置卫生情况、仪器参数设置状况、护理人员治疗态度状况等,同时于每次治疗完成后耐心询问患者的需求,记录收集患者认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③QCC小组下的质控护理实践提升:在护理实践问题收集完成后由QCC活动小组组长总结、归纳院内血液透析治疗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并在QCC周小组会议中进行组内讨论,按照问题的特质和院内的实际情况给出解决方案;针对院内透析治疗环境污染、手卫生落实不足、透析仪器清洁不到位等问题,明确落实院内消毒卫生制度,督促组员间互相监督并由组长监督落实;针对仪器参数设置错误、导管脱落等问题,继续加强相关知识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对于治疗流程完整掌握并切实执行;针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应提前于组内进行培训,并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预案设置,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正确应对患者各类不良事件发生;针对患者治疗后的反馈和诉求予以及时回应,耐心解释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安抚患者情绪以提升治疗依从性,治疗后给予患者适当的饮食建议,并嘱其正确饮水。

1.3 观察指标 ①残余肾功能指标: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测定两组血肌酐(Cr)水平、肌酐清除率、尿素氮。患者血肌酐水平采用肌酐定量检测试剂盒进行测定,肌酐清除率、尿素氮清除率由检验科医生根据测定数据进行计算核定。②心理状况: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4]、焦虑自评量表(SAS)[5]进行评估,SDS与SAS各含20个条目,总分均为8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③生活质量: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简明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6]进行评估,量表共24个条目,总分经百分比校正后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④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发生电解质紊乱、空气栓塞、动静脉内瘘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⑤护理满意度:于患者接受干预护理6个月后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共包含护理态度、治疗体验、交流沟通、环境卫生等层面,满分共100分,得分≥85分为满意、70~84分为较满意、60~69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残余肾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残余肾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WHOQOL-BREF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其发病机制与人体炎症反应机制、各类独立危险因素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而终末期肾病作为慢性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其治疗则高度依赖维持性血液透析,以保留患者的残余肾功能[7]。有研究表明,目前透析治疗中穿刺方法的应用、血管通路的建立、患者情绪管理等因素对患者的并发症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8]。而现有透析治疗实践中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护理多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质量控制,操作流程的不规范、消毒卫生的不到位也使动静脉内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9]。

QCC活动是管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类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利用小范围圈层的结构达成对团队个体的合理利用,并对每个团队成员进行合理定位和任务分配,从而达成对特定活动的持续质量改进[10]。近年来,QCC活动模式开始逐渐在医疗质量管理研究中得以开展应用,在各类医疗护理实践的持续质量改进中显现出独有的价值[11]。而从血液透析的治疗护理实践来看,持续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是肾脏病患者得到稳定疗效的前提和保障,良好的卫生规范和治疗标准对降低继发感染、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均具有全方位的作用[12]。因此,以QCC活动模式作为管理工具应用到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或可成为终末期肾病治疗的辅助保障[13]。

本研究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实际出发,结合了QCC活动模式的管理工具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手段,从思考、总结、执行3个维度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的质量控制和改进,落实院内相应的卫生消毒制度、确保每例患者得到稳定的透析治疗并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患者在接受基于QCC活动的三维质控护理干预6个月后,其血肌酐水平降低、肌酐清除率提升,而尿素氮则保持在稳定水平,提示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在护理干预下保持良好;而从患者的SDS、SAS及WHOQOL-BREF评分变化情况来看,应用QCC活动下的三维质控护理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且提升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期间极少患者出现严重的透析并发症,可见质量管控在透析治疗中能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的感染或是血管通路问题;患者反馈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也显示,三维质控护理下患者对护理服务和治疗过程更加满意,治疗的反馈结果也更好。

综上所述,QCC活动指导下的三维质控护理能够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提供有效保护,同时还能有效疏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质量反馈较好,在透析治疗的护理实践中可更多开展应用。

猜你喜欢
终末期肌酐肾功能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支持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