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孙 荣,曲慧萍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300060)
甲状腺癌为临床常见内分泌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之一,但手术治疗未完全达到根治目的,可能存在部分残留组织或转移组织,术后仍需接受碘131(131I)治疗,尤其双侧甲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常规推荐服碘治疗。利用131I的放射性及在甲状腺的131I高蓄积性,进一步破坏甲状腺癌变组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2]。一方面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可影响患者心理因素;另一方面131I治疗作为放射性治疗方案,造成患者的不适感,增加护理难度。常规护理方案以维持治疗为主旨,难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全程积极护理干预为新兴护理干预方案,具有关注患者心理变化,舒适、高效、系统的优势,目前应用在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中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全程积极干预模式在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30例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者;②双侧发病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者;③完成手术治疗,且术后行131I治疗者;④既往无甲状腺手术史者;⑤听力、语言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神经、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④生命体征不稳定、身体素质较差,难以完成全程护理干预者;⑤合并凝血、造血功能异常性疾病者;⑥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1例和研究组119例。对照组男28例、女83例,年龄30~65(45.02±4.27)岁;体质量指数(BMI)19~28(23.02±1.27)。研究组男25例、女94例,年龄33~67(44.72±4.35)岁;BMI 19~29(23.11±1.4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通过甲状腺专科宣传手册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用药指导、131I治疗期间饮食控制等,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出院后电话随访。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积极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治疗前干预:嘱患者服用131I治疗前4、6周停止服用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钠片,禁碘4周(包括食用无碘盐、禁食海产品),以提高残留甲状腺摄取131I,近期手术患者于手术创伤痊愈后(术后3~4周)进行131I治疗。②心理干预: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家庭情况、教育背景、既往经历、心理变化,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对辐射危害的恐惧,指导患者向较为信赖的人倾诉,适当进行锻炼,与病友进行交流,多参与集体活动,以转移注意力。同时,病房内放置鲜花、盆景、鱼缸等,改善病房环境,以缓解心理应激,如焦虑、失眠。③认知干预:正式服碘前,为患者演示服药方法,指导正确服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131I治疗,向其进行一对一全面的甲状腺癌、131I治疗健康教育,了解甲状腺癌疾病预后、生存率情况,同时,告知131I治疗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增加配合度,避免恐惧、沮丧情绪。④家庭干预:甲状腺癌疾病为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经济压力,护理人员为家属进行甲状腺癌健康教育,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干预,与家属沟通,安抚家属情绪,使其获得家属支持,针对年轻未育或有生育诉求的女性患者,需强调服碘治疗结束半年后或者延长到1年后可恢复生育。⑤131I治疗不良反应干预:服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根据医嘱服用止吐药物,采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如发热给予物理降温,补充营养和水,如疼痛采用深呼吸、听舒缓音乐转移注意力,必要时服用镇痛药物;服碘治疗时大量饮水、口含话梅等,促进唾液腺分泌,减轻放射性131I辐射损伤口咽部。⑥随访及复查:为患者填写随访登记表格,记录临床信息、个人特质,出院后定期随访,使用微信交流群互相沟通,交流病情,互相勉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有问题通过电话在群里向医护人员咨询。提醒患者服碘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3个月后在药物未调整的情况下每半年复查1次,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癌症复发或转移,关注病情进展,解答疑问,加强院外健康教育,如无法解答请主管医生回复,护理人员记录每次随访教育的内容、患者反馈。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5]对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得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②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6]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8个维度,单个维度得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③不良反应:观察两组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肝炎。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及ADL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及ADL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甲状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可长期生存,但术后残灶有复发风险,同时术后仍存在颈部淋巴结、肺、骨等转移风险。口服131I是预防这种风险的有效治疗方案,可清除残灶,减少术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但患者存在较强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治疗,增加临床护理的难度,探究有效、安全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为改善甲状腺癌131I治疗患者预后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研究显示,患者诊断为甲状腺癌后,发生恶性肿瘤可增加其心理压力,同时131I治疗作为放射治疗方案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可杀伤正常组织、细胞,加之不了解疾病、131I治疗知识,不确定治疗后生活质量、生存时间,心理压力较大[7]。全程积极干预模式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为宗旨,通过多种途径给予其心理安慰:①一对一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131I治疗的必要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采用措施,使其认同疾病、治疗方案,提高依从性,减轻甲状腺癌、131I治疗的不可控感,从而改善心理状况,避免心理应激对治疗产生的不良影响[8-9]。②家庭是甲状腺癌131I治疗患者获得精神、物质支持的源泉,加强对家属全程积极干预模式的健康教育、沟通,获得家属支持,避免辐射恐惧导致疏远、隔离等行为,缓解其心理负担[10]。③指导患者向信赖的人倾诉,适当锻炼,与病友交流,多参与集体活动,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减轻其心理顾虑[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ADL、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全程积极干预模式可缓解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提高131I治疗安全性、避免甲状腺癌复发、提高治疗效果是甲状腺癌患者行131I治疗的重要目的[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全程积极干预模式对131I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干预,如胃肠道反应、发热、疼痛等,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3];对患者进行强化用药干预,调整服碘治疗时大量饮水、口含话梅等,促进唾液腺分泌,减轻放射性131I辐射损伤口咽部,避免私自停药、减药,提高其治疗效果;为患者填写随访登记表格,记录临床信息、个人特质,出院后定期联系,关注病情进展,解答疑问,加强院外健康教育,记录反馈,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此外,全程积极干预模式通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免疫、甲状腺功能[14-15]。陈婷等[16]研究显示,精细化护理服务可提高甲状腺癌患者主观能动性,减轻其心理负担,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全程积极干预模式可缓解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本研究为样本量有限的单中心研究,全程积极干预模式可降低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量、多中心、随访研究予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