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言安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Freer 又译为弗瑞尔、佛利尔)藏唐寅款《梦仙草堂图》卷,纸本,设色,纵28.3 厘米,横103 厘米。卷首有明汪圣修隶书题“梦仙草堂”四字,后纸有陈鹤、顾应祥、徐丙、许相卿、僧子、佛山、王惟一、翁桂、费念慈等明清名家题跋。卷中钤有庞元济“虚斋审定名迹”“虚斋珍赏”“庞莱臣珍赏印”“虚斋鉴定”等鉴藏印。画卷左上角有唐寅款画跋一则,款下钤“唐伯虎”印(图1)。另据翁桂题跋,原卷中还有唐一庵、钱绪山题跋,今佚。此卷收录于《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明画全集》等。
图1:唐寅款《梦仙草堂图》卷(局部),纸本,设色,28.3 厘米×103 厘米,(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画最早著录于近代收藏家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四,题为《明唐六如<梦仙草堂图>卷》,卷中仅有庞元济收藏印。在庞氏之前,此卷鉴藏情况是一片空白。关于《梦仙草堂图》真伪,学界争议较大,至今尚无定论。清代学者、收藏家费念慈认为此画系唐寅少作,他在《梦仙草堂图》卷题跋中说:“据许台中跋,是为汪东原作。六如自题不署年月,墨采沉郁,尚未脱周东村(周臣)画法,当是少作,然已智过于师矣。”庞元济在《虚斋名画录》中记录了此卷的基本信息,但没提真伪,不过,从卷中“虚斋审定名迹”“虚斋鉴定”等收藏印看,庞氏显然认为此画为真迹。近代画家吴湖帆曾在庞元济处见过此卷,其《丑簃日记》1933 年2 月12 日记录:“王选青来,同至庞虚斋处观画……唐六如《梦仙草堂》卷,非真迹。”①美国学者高居翰认为此图是周臣代笔,他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中说:“现存弗瑞尔美术馆的《草堂梦仙图》卷上有‘唐寅’的名款,但是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怀疑它的真伪性,进而重新把它鉴定为周臣之作。它在风格上和周臣几幅其他作品十分相近……我们也许会奇怪,如此有想象力、有能力的画家的作品,为什么要加上假款,算作他人的作品呢?原因是,周臣的学生唐寅要有名得多。”②台湾学者江兆申在《关于唐寅的研究之四》一文中反驳:“《梦仙草堂图》是唐寅替汪东原画的……最左为唐寅题诗和名款,书近赵体,笔近新开,‘毫’软而字略弱,但非伪笔……又听说唐寅《梦仙草堂图》,在国外学者中,也有人怀疑是出于周臣代笔,所以最后我将这两张画比了很久。我目前的看法,认为这两张画无论在用笔或构图方面,都很难断定是出于周臣一人之手……唐寅《梦仙草堂图》松树细枝画法,与唐寅山水轴相同。”③为此,高居翰撰文申明:“首先,我要说明我未曾建议,且也未曾相信过这幅画是周臣代笔而由唐寅题款的说法。我认为这幅画是由后人加题跋与名款以及其他方法冒充唐寅的画。”④显然,他不愿承认先前的说法。又傅申、林霄于2017 年联名发表《佛利尔美术馆藏〈梦仙草堂图卷〉作者新辨》一文,林霄提出“此画作者最大的可能性还是陈寉(鹤)”,“此可以完全确认汪东原就是汪道弘”。而傅申提出“此梦仙卷未必出自陈寉(鹤),但同意林氏判断此画非唐寅所画”⑤。虽是合作,但二人观点却有所不同。
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此画既不是费念慈所说的“唐寅少作”,也不是高居翰所说的“周臣代笔”,更不是庞元济所说的唐寅“名迹”,而是后人托名之作。吴湖帆说“唐六如《梦仙草堂》卷,非真迹”,如果仅就画卷而言,无疑是正确的,如果包括题跋在内,则不够严谨。笔者认为,卷中陈鹤题跋是真迹,而画卷和唐寅款题跋是伪作。受画人汪东原非汪道昆从弟汪道弘。兹不揣浅陋,陈述己见,以就教于方家。
《梦仙草堂图》后第一幅题跋内容是一首七言律诗:“闻君少日好神仙,梦里常时见偓佺。顶上三花非幸聚,关中一窍更难传。浮魔偏出无防后,妄幻都生有象先。若得回头挥慧剑,即通虚静现真玄。”署款:“东原兄少与余游,即闻梦仙之事,白首至休阳,始补此作。”(图2)后面既无名款,亦无印章。这给此跋的研究带来了难度。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和相关书作,笔者发现,画后第一跋作者是明代诗人和书画家陈鹤。理由有二:
图2:《梦仙草堂图》卷中无名款和印章的题跋
第一,这首诗收录于陈鹤《海樵先生全集》卷八,题为《题汪东原梦仙卷》,诗的内容与卷中诗跋基本相同,只有几处异文:墨迹“浮魔”“妄幻”“若得”,刻本分别作“邪魔”“妄念”“若使”;诗的末句,墨迹作“即通虚静现真玄”,刻本作“即从虚静得真玄”。从文辞上看,墨迹本似不如刻本精当,故而墨迹本可能是初稿。又,墨迹本诗后的两行跋语,刻本未录,盖由诗集编纂时省略所致。
第二,将此跋与上海博物馆藏陈鹤《牡丹图》轴(图3)中的题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二者书法风格一致,都有黄庭坚笔意,用笔比较厚重,结构左紧右松,撇捺舒展,一波三折。尤其是两跋中相同字的写法,如“日”“花”“一”“更”“传”“生”“有”“先”“余”“之”等,如出一辙。两跋中“页”的写法也高度一致。如将此跋与故宫博物院藏陈鹤《张晋野札》进行比较,也能发现风格的一致性,尽管此跋字体较大,行楷书,而《张晋野札》字体较小,行草书,但二者的精神气度是吻合的。
图3:陈鹤《牡丹图》题跋,上海博物馆藏
此皆说明《梦仙草堂图》后第一跋作者系陈鹤无疑。⑥此跋作者的确立,对于鉴别唐寅款画跋和画作的真伪至关重要,有些鉴定家之所以误下结论,是因为他们更多地从绘画风格上感知画作真伪,而忽略了此跋署名和印章缺失这一细节及其背后隐藏的真相。
按,陈鹤,字鸣野,号海樵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嘉靖四年(1525)举人。曾筑室飞来山麓,闭门读书,手不释卷。能诗,工散曲,著有《海樵先生集》二十一卷和《息柯馀韵》。亦擅书画,尤擅水墨花草,传世作品有《牡丹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宛溪钓隐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牡丹竹石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钱塘图》扇页(安徽博物院藏)、《行草张晋野札》(故宫博物院藏)、《楷书百花主人传》卷(故宫博物院藏)等。
《梦仙草堂图》左上角题写七绝一首:“闲来隐几枕书眠,梦入壶中别有天。仿佛希夷亲面目,大还真诀得亲传。”署款:“晋昌唐寅为东原先生写图。”(图4)从唐寅与汪东原年龄差距看,画跋中的称谓存在明显错误,即唐寅不可能称比自己小三十岁左右的汪东原为“先生”。
图4:《梦仙草堂图》卷中唐寅款题跋
首先,汪东原与陈鹤属于同龄人。关于汪东原的资料甚少,其生卒年无从知晓。据《梦仙草堂图》卷中许相卿题跋“汪德卿氏生承平,无不获意事,而寓命于梦仙,何欤”以及陈鹤《海樵先生全集》卷六《过东原隐居》诗“潇散原东隐,闲居得静机。已闻仙梦破,正是道成时。野阔云归壑,庭空月在池。惟余高卧久,白首愧驱驰”⑦可知,汪东原名汪德卿,与陈鹤友善,隐居于原东,故号东原。梦想成仙,遂号梦仙。又,卷中陈鹤跋语云:“东原兄少与余游,即闻梦仙之事,白首至休阳,始补此作。”据此可推,汪东原与陈鹤年龄相仿。
其次,唐寅是陈鹤的前辈。关于唐寅的生卒年,学界已有定论。周道振、张月尊编撰《唐伯虎年表》载,唐寅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 年)二月四日,卒于嘉靖二年癸未(1523)十二月初二日。⑧关于陈鹤生卒年,据汪世清《艺苑疑年丛谈》可知:“陈鹤生于弘治十七年甲子,即1504 年;卒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即1560 年。”⑨可见,唐寅比陈鹤大三十四岁。
因为汪东原与陈鹤年龄相仿,所以唐寅比汪东原也大三十岁左右,是汪东原前辈。既然如此,那么画跋署款“晋昌唐寅为东原先生写图”,就显得很不合情理了。于古人而言,“先生”是对前辈的尊称,或对有学问有品德之人的尊称,这与今人称谓“先生”一词的外延有所不同。汪东原小唐寅三十岁左右,其才学也不及唐寅,唐寅怎么会率然称之为“先生”呢?仅从这一点看,此画跋非唐寅亲笔无疑。
高居翰说此画是唐寅老师周臣的代笔,也说不通,因为即使周臣为唐寅代笔应酬,也不可能不顾及唐寅与受画人汪东原的年龄差距,而称之为“先生”。至于费念慈在尾跋中说,此画“尚未脱周东村画法,当是少作”云云,则更无道理。试想,唐寅比汪东原大三十岁左右,如果这幅画是唐寅“少作”,那么,当时汪东原要么是孩童,要么还未出世。唐寅怎么会给孩童或未出生的人画《梦仙草堂图》并贸然称之为“先生”呢?
唐寅属于才子型书家,启功《论书绝句》(八三)评唐寅书法:“无今无古任天真,举重如轻笔绝尘。何事六如常耿耿,功名傀儡下场人。”又说:“惟六如居士,以不世之姿,丁弥天之厄,抑塞磊落,雄才莫骋。发之翰墨,俱见跅弛不羁之致。其于书,上似北海,下似吴兴,以运斤成风之笔,旋转于左规右矩之中。力不出于鼓努,格不待于准绳,而不见其摹古线索。天赋之高,诚有诸贤所不可及者。”⑩这段话指出唐寅书法受到李邕、赵孟頫影响较大,但又不为规矩所束缚,任凭才情挥洒,笔端时寓郁郁不得志之情。又盛诗澜《唐寅书法简论》说:“明初书家在对赵书规规矩矩的模仿中,确立了一套技巧法则,强调‘法’的合格,不合法就被斥为不堪入目。而唐寅任逸不羁的个性使其根本不能为法度所拘束,往往信手随意写来,点画也并不到位,当然不符合正统的主流审美情趣。但这种随意、率意、尚意,恰恰使得唐寅的书法呈现出与当时其他书家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流露出千人一面的馆阁体之外的独特面貌。因此,他既游离于任何一个书派,又不可被书法史所忽视。”⑪
关于唐寅书法分期,单国霖在《唐寅<行书自书词曲>卷解析》中说:“唐寅早年书法,约三十二岁以前楷书学欧阳询,行书兼取欧阳询和王羲之,形体修长,笔致劲峭和柔婉相杂,然不免有强合之态。……自三十二岁至四十四岁为中年期,主要学习颜真卿、赵孟頫和李邕,约作于三十五岁时的《和沈周落花诗三十首》卷(辽宁省博物馆藏),结体方正宽博,字形略作右上欹斜之态,笔道较为粗重,行笔圆润柔婉,流畅自如,为他结合颜、赵二体的融合变通之作。……而他四十四岁以后晚年的书风,结字偏于长方,有更明显的欹侧跌宕之姿,下笔愈为沉着劲爽,气格俊逸妍美。”⑫
《梦仙草堂图》中唐寅款画跋有赵孟頫书法的影子,模仿的是唐寅中晚期书风。然而,如果将此跋与唐寅中年作品《七言律诗》轴(1506 年)、《一枝春图》轴(1509 年)题跋以及唐寅临终前数月所书《为姚舜承书诗》卷(1523 年)等真迹相比较,则真伪之间的书风和水平差距非常明显。真迹出入赵孟頫与李北海之间,用笔圆转遒丽,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字体大小相间,字距较紧,行距较宽,疏密相间,诗书合一,才情飞扬,给人以潇洒优雅之感。而伪作笔画粗细均匀,运笔节奏平缓,笔力柔弱,结构比较拘谨,缺乏创作激情,尤其是章法上,行距紧密,左右拥堵,与真迹风格迥然不同(图4 ~7)。由此可见,卷中唐寅款画跋应该是后人仿写的。当然,跋尾“唐伯虎”印章,应该也是仿刻的,限于篇幅,此不赘言。
图5:唐寅《七言律诗》轴(1506 年),纸本,140 厘米×25.2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6:唐寅《一枝春图》轴(1509 年)题跋,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图7:唐寅《为姚舜承书诗》卷(局部)(1523 年),纸本,全卷24.9 厘米×699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有没有一种可能,此跋是伪作,但此画是真迹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此画近景中石块和松树的画法与唐寅画法的差别也很大。纵观唐寅绘画,如《斗茶图》轴、《葑田行犊图》轴、《空山观瀑图》轴、《松间草阁图》轴等,近景中石块画法多用小斧劈皴,施以墨染,突出明暗对比,很少用浓墨点苔。松树则多用飞白勾皴,树干上龙鳞斑驳,呈苍古虬曲之态,也少见浓墨点苔,而《梦仙草堂图》树干和石块上出现了大量的浓墨苔斑。
《梦仙草堂图》中草堂+松树+峻石的构图方式有可能受到周臣《春泉小隐图》的影响。《春泉小隐图》卷今藏故宫博物院,纸本,设色,纵26.3 厘米,横85.5 厘米。本幅款署“东村周臣为春泉裴君写意”,钤“周舜卿”“静远斋”印。先看整体布局,两幅图都从南宋院体山水边角景中脱出,画面疏密有致,远近衔接自然。再比较两幅画中的草堂构图:画中的草堂都居于图的右下角,草堂右边都有一块峻石。山石形体嶙峋,用峭利的小斧劈皴和浓厚的笔墨,使其既呈浑厚之势,亦具明晰的体积感,体现出南宋院体山水的风格。石缝间都有两棵虬曲的松树和一棵小杂树,松树都斜倚着草堂。草堂窗户(门)洞开,陈设简素,堂中都有一人伏案假寐。草堂后侧都横着一间草屋,被树林遮掩着。草堂左边则是连绵的山峦(图1、图8、图9)。此外,两幅图的署款格式也高度相似,一署“东村周臣为春泉裴君写意”一署“晋昌唐寅为东原先生写图”。,
图8:周臣《春泉小隐图》卷,纸本,设色,26.3 厘米×85.5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图9:唐寅款《梦仙草堂图》卷(局部),纸本,设色,28.3 厘米×103 厘米,(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因为《梦仙草堂图》近景的画法与周臣画风比较相似,所以,高居翰误认为此画是周臣的代笔。他说:“它在风格上和周臣几幅其他作品十分相近。在山石的造型上,皴法上,在松林的描绘上,还有在整个构局上,它和李唐相似的地方都明显之至。其他特点则可能源自周臣自己的画法,虽然这些特点在唐寅的作品中也能找到。例如,特别喜欢在岩石上强调色调的对比,表现对比强烈但很任意的光影。笔法显示了精良的描绘技能,又有一种在宋代以后(post-Sung)绘画中少有的、自矫揉主义中解放的自由。”⑬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因为还要考虑到作品的作伪情况。不仅唐寅可以学周臣画风,作伪者也可以学周臣画风。笔者认为,《梦仙草堂图》有可能是在参考周臣《春泉小隐图》草堂构图的基础上改写的,因而有周臣画风的影子。如果伪作与真迹没有丝毫相似点,那么又怎能蒙蔽他人,以达到作伪目的呢?
从陈鹤《海樵先生全集》卷八《题汪东原梦仙卷》以及卷中陈鹤真迹可知,原卷中有梦仙图,可能是原作者名气不大,于是有人参照周臣《春泉小隐图》中的草堂构图方式,模仿唐寅书法,画出《梦仙草堂图》,借唐寅画名以抬高此卷的价值,牟取更高的利益。
也可能存在另一种作伪方式,即通过拆补方式,把一幅画卷变成两幅画卷。依据是,卷中僧子山题跋显得与众不同,其他题跋署名都是实名,款后都有书者印鉴,有的还有启首印,唯独僧子山的题跋未署真名,亦无印鉴。并且,在所有题跋中,只有他的题跋提到这幅图是唐寅所绘。因此,笔者揣测,有可能作伪者把卷中唐一庵、钱绪山题跋裁剪下来,和原卷中的《梦仙草堂图》装裱成一卷。同时,依据周臣《春泉小隐图》中的草堂构图方式,伪造唐寅题跋,制成另一幅《梦仙草堂图》,并额外添加僧子山题跋,与原卷中陈鹤、顾应祥、许相卿、翁桂等人跋放在一起,制造出另一幅《梦仙草堂图》卷。这样,就由一件作品变成两件作品。这也是古代书画常见的作伪方式。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测陈鹤题跋被裁的原因,即作伪者发现唐寅与陈鹤年龄差距太大,汪东原与陈鹤是同龄人,画跋中唐寅称汪东原为“先生”不合情理,为了隐藏这个破绽,于是干脆将陈鹤名款和印章裁去,让人不知题跋者是谁,从而无法从唐寅与陈鹤、汪东原的年龄差距上,识破此画作伪的真相。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确蒙骗了不少收藏家和书画研究者。
林霄在《佛利尔美术馆藏〈梦仙草堂图卷〉作者新辨》一文提出“汪东原就是汪道弘”,这个观点,之前学界从未有人提过。如果观点成立,对于此卷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林氏推论的主要依据是:“《石仓历代诗选》收顾应祥《东原为汪道弘赋》:‘东原山深深几重,千峰万峰青巃嵸。谁其主者风雪翁,买田筑室于其中。翁已蜕去迷仙踪,肯堂有子翁则同。气味潇洒文章工,浪游江湖西复东。仰天长吟声激空,杪春访我水晶宫。篝灯夜雨谈鸿蒙,兴阑长揖意气雄,飘然一棹凌天风。’说明汪道弘可能就是汪东原,云游四处曾访浙江长兴的箬溪顾应祥,此诗中有句:‘谁其主者风雪翁,买田筑室于其中,翁已蜕去迷仙踪’,对照此卷后面莆田翁桂跋其中有句:‘矧吾东原为风雪翁仲器,有仙风道气’之句,说明汪东原是‘风雪翁’的第二子。顾应祥诗云:‘翁已蜕去迷仙踪’,知道此时其父已经去世。此卷顾应祥的题咏有句:‘有客西来号梦仙,入门见我即谈玄’也可与顾应祥前诗对应。”又说:“可考汪道弘,歙县人,与汪道昆为兄弟……因此可以完全确认汪东原就是汪道弘。”⑭
这种说法乍看很有道理,但仔细推敲,存在逻辑问题。首先,按照林氏自己说法:“汪道昆的生卒年很清楚,生于嘉靖乙酉十二月廿七日(1526 年1 月9 日),因此他的从弟汪东原不会比他大。”⑮然而,卷中翁桂、王惟一、许相卿题跋时间分别是“嘉靖乙未(1535)冬十月”“嘉靖己(乙)未(1535)六月廿四日”“嘉靖丙申(1536)冬十月”,那时,汪东原还不到十岁,这些学者怎么会纷纷为其画卷题跋呢?其次,卷中许相卿题跋提到“汪德卿氏生承平……将无闵世日降,思自拔于流俗,以万古其身于宇宙间耶否?”翁桂题跋提到“吾东原为风雪翁仲器,有仙风道气,又与同志者时讲仙学,考其足迹所至,泛钱塘,游雁荡,濯苕溪,过洞庭,穿张公洞,无非名山胜水仙境。其精神意向日与流峙相通,高人名士相还往,凡身外一毫名利不与焉。”⑯观其人生经历和精神气度,亦非孩童所能有。因此,汪东原与汪道弘应该不是一人。至于顾应祥《东原为汪道弘赋》中的“风雪翁”与翁桂题跋中的“风雪翁”,除非翁桂、王惟一、许相卿题跋都是假的,否则,不会是同一个人。
从题跋文本和书法风格看,唐寅款《梦仙草堂图》后第一跋作者应该是陈鹤;唐寅比受画人汪东原大三十岁左右,署款“晋昌唐寅为东原先生写图”,不合常理。作伪者裁去陈鹤名款和印章,是为了消弭绘画者与受画人年龄差距这一矛盾。从书法风格和书写水平看,唐寅款画跋与唐寅书风有云泥之别。从绘画风格和草堂构图看,此画很可能受到周臣《春泉小隐图》的影响。《梦仙草堂图》既不可能是周臣代笔,也不可能是唐寅少作,更不是唐寅“名迹”,而是托名之作。而且,卷首汪圣修题签“梦仙草堂”四字应该是为了照应假画而后补的,因为许相卿题跋收录于《云村集》卷十二,题为《识梦仙册》,卷中翁桂题跋名为《题梦仙手卷后》,陈鹤题跋也只提到“闻梦仙之事”,所有题跋都未提到“草堂”二字。
注释:
① 吴湖帆著,梁颖编校:《吴湖帆文稿》,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年,第22 页。
② (美)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北京:三联书店,2014 年,第159 页、第161 页。
③ 江兆申:《六如居士之书画与年谱:关于唐寅的研究之四》,《故宫季刊》,1969 年第3 卷第3 期,第60-61 页。
④ (美)高居翰:《唐寅或周臣》,《故宫季刊》,1969 年第4 卷第1 期,第71 页。
⑤ 傅申、林霄:《佛利尔美术馆藏<梦仙草堂图卷>作者新辨》,《故宫文物月刊》,2017 年第10 期,第115-118 页。
⑥ 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笔者发现傅申、林霄先生已在《故宫文物月刊》2017 年第10 期上发表了《佛利尔美术馆藏〈梦仙草堂图卷〉作者新辨》一文,于是托台湾学者陈奕君博士代为复印。文中傅先生已指出画后第一跋作者系明人陈鹤,但未展开论证,且对材料的理解与笔者有所不同。
⑦ [明]陈鹤:《海樵先生全集》卷六,出自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集部第85 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年,第659 页。
⑧ [明]唐寅著,周道振、张月尊辑校:《唐伯虎全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634 页、第661 页。
⑨ 汪世清:《艺苑疑年丛谈》,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第87 页。
⑩ 启功著,赵仁珪注释:《论书绝句》(注释本),北京:三联书店,2014 年,第164 页。
⑪ 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第52 卷),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5 年,第6 页。
⑫ 单国霖:《书画史与鉴考》,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9 年,第168 页。
⑬(美)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北京:三联书店,2014 年,第159-160 页。
⑭ 傅申、林霄:《佛利尔美术馆藏<梦仙草堂图卷>作者新辨》,《故宫文物月刊》,2017 年第10 期,第119 页。
⑮ 同注⑭,第119 页。
⑯ [明]唐寅(款):《梦仙草堂图》卷,纸本,设色,纵28.3 厘米,横103 厘米,(美)弗利尔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