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祝希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根据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路径研究》的研究安排,为掌握第一手材料,发现“三全育人”角度下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本课题组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从“三全育人”的角度,了解学生所在团支部的组织运行、活动开展和团员参与等情况,探讨影响基层团支部活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团支部活力提升的建议。
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特色,编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现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通过对基层团支部进行问卷调查,对院系领导、团委书记、专业老师和辅导员的访谈,进一步了解“三全育人”角度下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现状,有一定的信度、效度检验。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本信息分析及对三全育人内涵的了解情况;二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角度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现状;三是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内容维度(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式)、组织维度建设情况(现有的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沟通)、主体维度(团员意识,团员参与,效果,影响力)的建设情况[1]。
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该校的基层团支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共有3124 人完成了此次调查。对该校的院系领导、团委书记、专业老师和辅导员,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共有40 余人参加了此次访谈调查。
问卷调查共回收3124 份,其中党员或预备党员占比2.4%,团员占比73.88%,群众占比23.72%。至少担任一项职务的占比56.09%,什么职务都不是的占比53.94%。
在对三全育人概念的了解中,同时选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只占51.38%,其中,筛选是班团干部且对三全育人的概念是了解的同学有815 人,只占比26.09%,说明大家对三全育人内涵的了解不够。
在开展班级团支部活动时,是否有指导老师指导的调查结果,近六成是有老师指导的,进一步分析给予指导的老师多是辅导员和团委书记。
近四成的团支部是没有任何老师指导的,进一步分析他们希望指导的老师按照比例的高低依次是专业老师、辅导员、团委书记、院系领导。
通过对老师的访谈,了解到因为专业老师基本上不会参与到团支部方面的工作,团委书记由于自身职责涉及的比较多,但往往也是仅限于指导自己所带班级团支部,其他辅导员因为平常工作繁忙对于班级团支部的指导也有限。
调查结果表示,高校基层团支部开展活动时,给予指导的老师多是辅导员、团委书记、院系领导,专业老师给予指导的比较少,同学们更希望有专业老师给予他们开展团支部活动的指导。说明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中,全体教职工作为全员育人的育人主体,专业老师部分指导不够。
对于大三所在班级团支部是否还有必要开展团支部活动的调查结果,有60%的人认为大三有必要继续开展团支部活动,对于大三所在班级团支部应该注意开展哪方面的活动调查结果按照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实习就业相关的教育、榜样教育、团员仪式教育,如图1所示。
图1 大三所在班级团支部应该注意开展哪方面的活动
有40%的人认为大三没有必要继续开展团支部活动,原因由高到低依次是多数同学在外实习,不方便集中开展活动、与学习就业相冲突,觉得大三没有必要开展。
通过对老师的访谈,了解到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对于大一新生团支部比较重视团支部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到了大二阶段,各个基层团支部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团支部工作体系,而到了大三,随着大家依次外出实习,对团支部活动的开展和建设的重视也会减弱,考虑到大家实习工作的时间不一样很难集中开展团支部活动,即使是开展也是线上开展,开展的活动也仅限于上级团组织要求务必开展的。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师生认为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动应该贯彻整个大学阶段,但是因为多数同学在外实习,不方便集中开展活动、在时间上与学习就业相冲突等原因对高年级团支部缺乏重视。
班级团支部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式调查结果发现,集中团课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仍然是现在基层团支部开展活动的最主要方式,如图2 所示。
图2 班级团支部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式
他们希望开展的团支部活动方式调查结果按照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类,文体娱乐类,学习就业学术类,思想教育类,科技创新类,心理咨询类,如图3 所示。
图3 向往的班级团支部活动方式
在组织班级团支部活动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调查结果按照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满足上级团组织要求、满足支部成员要求、有足够的吸引力创新力、随大流,跟着其他支部一起。所在班级团支部工作最大的障碍调查结果按照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活动没趣味、团组织力量薄弱、班级同学学习压力大没时间参加、领导不重视、团干作风有问题。
通过对老师的访谈,了解到高职高专院校中政治理论学习类几乎成为团支部活动的主流,多是根据上级团组织下达的学习任务开展专题学习,少有外出实践的团支部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团支部活动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缺少吸引力。
见上文全方位育人角度分析。
从基层团支部现有的工作制度来分析:在担任班、团干部的人所在班级团支部现有制度的调查结果可看出,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制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善的,其中团课制度、团员大会 支部委员会 团小组会制度、团员教育评议制度是排名在前三的制度。
从基层团支部内部管理和沟通的角度来分析:在担任班、团干部的人所在班级团支部班干和团干分工、配合的调查结果可看出,有75.82%的基层团支部中班团干分工明确并配合默契,18.56%是分工明确但配合度不够。
通过对老师的访谈,了解到高职高专院校各基层团支部一般都会严格执行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是比较完善的。在内部管理沟通方面,各个基层团支部都在执行班团一体化,但是在具体落实上还是存在两套班子,班干和团干在分工和配合度上还是存在问题。
从团员意识的角度来分析:根据对共青团员的身份的意识调查结果和参加基层团支部活动的主观原因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同学的团员身份意识还是挺好的,他们认为共青团员是一种责任,能够鞭策自己,是一个头衔、一种荣誉。他们参加基层团支部活动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培养正确的政治方向、认为是团员的义务、为了班级荣誉、增加同学友谊,但也有部分同学是为了拿积分、应付要求而参加。
从团员参与情况的角度来分析:根据对基层团支部开展活动的频率、团员参与基层团支部活动的情况和基层团支部活动的出勤率调查结果,说明高校基层团支部开展活动的次数还是挺频繁的,至少每月一次。有近九成的同学每次都参加团支部活动,基层团支部活动的出勤率也较好,出勤率在70%以上的占90%。
从团支部活动效果和评价的角度来分析:根据对现阶段团支部活动的满意程度和对基层团支部工作的评价调查结果,说明对基层团支部活动满意的占近七成,不满意或一般的占近三成。对于基层团支部工作的评价大多还是好的,认为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帮助自身学习、贴近学生实际,只有部分同学认为是形式主义。
通过对老师的访谈,了解到高职高专院校各基层团支部的团员意识主要还是体现在收缴团费、参加支部活动的时候,在参与情况方面,大部分团员都能按时参加,虽然他们很多不是主动愿意但是顾虑到自己的团员身份,也还是会参加支部活动。在团支部效果方面,老师们认为在政治理论学习上,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不太满足支部成员的具体需求。
“全员育人”主体单一,思想意识上存在差距。目前开展基层团支部工作多数是依托团委书记身上,其他教职工如辅导员、院系领导和专任老师等对团支部关注度并不高。且社会、家庭等各方参与不足,未能贯彻全员育人的本质要求。全体教职工作为全员育人的育人主体,专业老师参与指导不够,全员参与的范围还需扩大,参与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全过程育人”有失均衡。基层团支部活动应该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对于新生团支部建设比较重视,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和团员关注点慢慢转向实习和就业,对高年级团支部活动的开展日渐放松要求,就只保留上级团支部制定开展的硬性任务,而缺少有针对性的团支部活动。
“全方位育人”存在局限。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日益重视团支部建设,基层团支部现有的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常态化,但是团支部对团员的教育培养以集中团课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为主,活动内容和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策划团支部活动时,以满足上级团组织要求为主,满足支部成员的需求较少,缺乏吸引力和创新力。团员身份意识有但是仪式感不强,参与活动出勤率高但质量和效果不佳。对团员教育很难达到系统地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的教育,尤其是在专业育人方面较为欠缺。
(1)针对“全员育人”主体单一的问题,构建 “校团委+院团总支+基层团支部、领导班子+专职团干+团员”基层团支部活力全员育人模式,实现育人主体上从“单”转向“全”。
(2)针对“全过程育人”有失均衡的问题,构建“仪式教育+思想教育+榜样教育” 基层团支部活力全程育人模式,实现育人过程上贯穿从“进”到“出”。
(3)针对“全方位育人”存在局限的问题,构建 “思想+组织+队伍+阵地+制度+活动”基层团支部活力全方位育人模式,实现育人空间上从“点”转向“体”。
【相关链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Guilin Normal College), 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由区市共管、以市管为主,学校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先后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8 年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是对革命贡献较大的四所著名师范之一。2000 年经教育部批准桂林市教育学院与桂林市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MSZ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