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芳芳 肖岳平 徐运保
(1.湖南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2.湖南工程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3.湖南工程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如何真正将立德树人融入专业教育中,注定是个长期、艰苦、反复的过程[1]。近年来,高校积极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探讨和改革,大部分集中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对于实践类课程领域的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较少[2]。
市场营销专业是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管理类专业,研究人员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学》等提出了思政融入路径[3-5]。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实践性教学环节思政融入路径是研究的难点[6]。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实践类教学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5%。一般而言,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占比会达到30%左右。以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综合实践、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五大模块。具体环节如表1 所示。
表1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综合实践、社会实践属于每个专业都要开展的具有较强思政特点的实践环节,由专门的思政教师进行指导。本文主要研究课程设计与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
相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管理类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思政融入的现状与特点如下。
专业理论课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约70%的学分,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要环节,是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主要阵地;但实践性教学环节侧重于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现不足。例如在各省普通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以理论课参赛为主;在各类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会上,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部分以理论课为实践对象;在国内外发表的期刊论文中,理论课课程思政融入的研究成果远远多于实践类教学环节。
理论课的思政教学改革相对比较成熟,不同课程都会结合教学内容挖掘不同的思政元素。基于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尤其是一些公共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元素的内容也是相对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存在不确定因素,每次参观和实习的企业不同,或相同企业不同阶段经营状况也不同,学生会遇到很多种不可预料到的状况,指导老师很难在不确定性的实习内容、实习过程中去挖掘确定的思政元素。
专业理论课程大多在教室进行教学,任课老师固定。在实施理论教学课程思政改革时,任课老师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并执行。而实践性环节大多数由老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过程中包括学生相互协作、社会人员参与。要进行思政教学内容融入,需要多方协作,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更具有挑战性。
管理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指导老师注重实用性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课程思政的意识和思想政治素养不高,经验不足。企业指导老师在知识背景、从业行业、认知能力、价值观念、人生阅历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意识不强或者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理论课教学中,课堂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教师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人物介绍、多媒体资料展示等方式融入思政元素,侧重于“言传”。而在实践性环节中,教学场所、教学内容、教学主体等与理论教学均存在差异性。学生以特定环境中的实际操作训练为主,学习空间相对更为广阔,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强,牵强的思政说教不能让学生信服和产生共鸣,只有真实的企业案例、鲜活的榜样、生动的示范、深刻的体会才能让学生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身教”更能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提升。
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将其纳入教学的日常考核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效果评价体系。可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之前的测评、实践过程中的准备、实践的过程文件、实践后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思政评价、学生对教师及教学效果的反馈测评,总体考核教学水平和学生满意度。
实践教学不同的环节或者不同的实训内容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例如安全教育、工匠精神、在生产劳动中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等。可以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分类设计,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大纲、思政案例库的编写,把共性的思政元素固定下来,并且通过特定的实践环节进行融入。而对于一些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无法预料或突发的实践,要善于“见缝插针”、审时度势地融入相应主题的思政内容。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实施课程思政,参与主体不仅仅是校内带队老师,还涉及到企业、家长、学生团队、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面的行为。尤其企业方,作为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经营主体,他们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目的、形式、过程的认知与校内教学的要求是有一定差异的。在开展实践性环节的整个过程中要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并达成共识,向企业表明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德才兼修;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共同关注学生安全、心理健康等问题;对同学们要加强指导,培养其在实践中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和精神,最终构造一个目标统一、多赢互利的多元协同育人体系。
实践类教学环节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每个主体由于思想政治素养、文化背景、认知水平等不同造成了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也不同,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思政元素融入不当,那会造成无法挽回的负面效果。为了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引领性、正确性,可在每一个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聘请一位专业思政课程教师作为指导,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键过程,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指导老师进行培训、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挖掘思政元素内容、督导实施过程、处理突发事件等。最后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工作量分配上给予一定的回报。
相对于专业理论课而言,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思政更注重实实在在的“身教”形式教学。学生在特定的实习实训场景中、面临实际的工作任务和企业经营场景,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行为去解决问题,改变经营现状。任何的思政说教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而用实际行动去遵守实习企业的纪律、去保证经营过程的安全性、去创新营销方法、去钻研产品技术做到精益求精等行为更能够让学生有深刻的领悟,更能够在内心塑造一种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优秀的品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严格律己,不迟到、不早退、按照计划执行教学任务,给学生树立榜样;企业在生产过程、规章制度、员工仪态仪表等方面要展示积极、优秀的一面等,从而影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行为;企业中“师傅”的模范带头作用很重要,对产品或服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岗位乐于奉献、爱岗就业的职业素养等都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规范;学生自身的表现也会是一种思政元素的融入,如果小组中有一部分人在过程中相互协作、相互帮忙、吃苦耐劳、敢于创新,那么就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带动所有人一起努力,克服万难,达成项目任务。在这样的情形下,思政元素的融入不再是一顿说教、一个照片、一个跟学生毫无关联的案例的植入,而是身边一个个亲眼所见、亲身体会的鲜活事件的感同身受,这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
管理类专业属于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以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早在建校之初就开始实施校企合作教学,与多个国内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每年的专业实习,学校都会事先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和协商,共同策划学生实习实训项目,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2021 年,在营销专业的生产实习中,校企共同策划“彩虹行动”推广营销竞赛项目,并实施了课程思政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实施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思政融入模式
实习结束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实习效果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本专业教师对企业和学生进行了调研。从安全意识、纪律和规矩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爱岗敬业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创新创业意识7 个方面进行询问。通过访谈方式,实习单位的8 位指导老师、4 位门店经理、2 位人力资源部经理认为这一批学生在上述7 个方面比上一届实习生表现要好,认为学生在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纪律和规矩意识、安全意识、精益求精的精神5 个方面显著提高的比例分别为85%、78.6%、78.6%、71.4%、71.4%,在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吃苦耐劳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学生发放了68 份问卷进行教学反馈,学生认为通过此次实践性环节教学活动,在团队协作能力、纪律和规矩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安全意识、精益求精的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7 个方面有显著提升的比例分别为97.1%、88.2%、85.3%、85.3%、80.9%、77.9%、73.5%。从整体情况看,此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思政融入的改革基本达到了预设效果。
通过管理类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思政融入实践和探索,对比专业理论课课程思政融入模式的不同特点、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的实施模式,学生在实践性环节中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还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职业操守、全面的文化素养、坚韧的劳动品质等。企业协同学校培育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思政融入的模式对相关专业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改革,可以产生较好的参考、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