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表演的拟人化艺术特征

2023-03-28 07:58黄文君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4期
关键词:拟人化艺术特征

【摘 要】木偶戏作为我国非常珍贵的剧中之一,蕴含着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操作者通过几根线的牵引,木偶便如同真人一般,能有效诠释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在信息发展愈加快速的当下,木偶戏的发展空间变小,要想实现木偶戏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综合分析内在的艺术特征,寻找有效的创新途径。基于此,文章从造型、语言、表演、音乐和空间五个方面探讨木偶戏表演的拟人化特征,接着提出木偶戏艺术表演创新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木偶戏表演;拟人化;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4—044—03

木偶戏表演,依靠操纵木偶的演员,通过自己的双手,凭借线的传导,让木偶做出真人的表演,这是拟人化的体现形式之一。区别于一般的表演模式,木偶戏表演是“只现木偶,不现演员”,为达到逼真的表演效果,需要操作者结合角色的造型、故事情节、性别等精心塑造,达到人偶合一的效果。

一、木偶戏表演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造型的拟人化

木偶戏的造型方面,除了表现角色特有的气质,还要看到木偶戏在不同时代下身份,地位的区别,所以对于每个角色都会进行深度且全面地考量。如泉州木偶造型上有着唐朝的特色,直承唐代遗风,展现那个年代的经济、文化。木偶戏表演的艺术特点,将造型和表演艺术有效整合,体现拟人化的特点,如木偶戏剧,让提线木偶的表演兼具趣味性和艺术性。融合了传统的泉州戏剧,让木偶人物的个性非常鲜明,尤其是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木偶造型中,能从早教造像中寻找类似的风格,从木头雕刻延伸到服饰,都能体现内在的艺术特点,展现人物的外在形象,所以制作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雕刻的目的是表达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将鼻子缩小,眉眼则显得更为精致,让木偶戏剧表演的发挥更为自由和灵活。泉州木偶头的雕刻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标准,体现一种“尽善尽美”的特点。

木偶传承和创新的融合发展,除了手工艺的雕刻外,新技术的融合也非常有必要,造型装饰的木偶艺术中,搭配夸张且曲折的舞台故事进行烘托。如简雕,对提取关键的内部结构,让木偶头部的调整更为具体,强化其轮廓的完整性,符合拟人化造型设计的特点。而在细节的雕刻中,如额头皱纹,采用重叠的形式,这被广泛应用于中老年人的角色中,产生一种精致的美感。木偶在舞台上的表演是被动操作的,搭配合适的造型显得尤为重要,为达到表演的拟人化效果,要求操作者实现人偶结合,不仅是在表演的时候注重,还要关注造型塑造方面的内容,着色体现“五形三骨”,人物的气质则是利用适当的颜色勾勒出来,通过虚实结合的形式,展现角色内在的品质,达到拟人化表演的艺术效果。

(二)语言的拟人化

木偶戏表演的艺术特点除了造型设计外,还需要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分析,搭配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体现语言的艺术性、生动性特点。尤其是在角色人物的塑造中,为达到拟人化的艺术表演效果,添加生活体验,将复杂且真实的人物情感描写得更为细致,角色显得惟妙惟肖。

一方面,“行当化”的角色描写。配对适当的角色,体现语言艺术的生动性、形象性特点。以泉州体现木偶戏表演中的角色配对为例,有着各个行业中不同角色类型的差异性,搭配多种配对方式,让虚拟的木偶角色以更为生动、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真实感受木偶角色在精神和肉体上的融合,木偶形象也会更为立体。这样在木偶表演的时候,轻松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让观众跟着剧情走,方便操作者顺利完成表演。同时,剧作家对于“杂”行角色的描写足够细致,而且个性要鲜明。木偶操作者的技术和声音足够逼真,让原本的小人物也能深入到观众的内心深处。

另一方面,“三合”处理,体现语言艺术的结构性和语言的独特美感。“合”是回合的含义,三合则是重复三次。剧本中的三合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且部分地方的故事情节发展是重点,表演的时候,木偶戏师通过简单的对话,重复三次后,能达到良好的舞台表演效果,达到剧目处理的目的,体现人物的关键行动。这样既能起到氛围烘托的效果,而在起承转合的时候,推动剧情的发展,并在语言特点上形成一种独特的处理方式,让木偶角色的刻画更为生动和具体。

(三)表演的拟人化

优秀的操控技术是提线木偶拟人化表演的最要途径,之所以能让木偶以真人化的形式存在,既包含了木偶本身的构造,也需要准确的线位设计作为支撑,集中体现表演艺术的形象性、抒情性特点。

首先,准确的线位设计。提线木偶的线位设计中包含了基础线位、专用线位,而且每个线位的设计中有着独特的角色渗透部分。例如在“手腕线位”中,控制木偶双手的抬举,翻袖、甩袖等动作,只有是正常的关键部分都会有布线,所以要求操控者不仅要保持木偶的平衡性,还要让其形态足够丰富。由于线位的设计合理,让角色能在操控者的操作下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甚至是包含每个木偶人物的眼神和表演等。而在后续的艺术表演中,木偶戏演师根据关节脚的大致位置,试着增加线位,不会破坏原本的线位布局,还能体现木偶角色的灵活性。

其次,木偶戏演师的操控技能。不仅要有准确、合理的布线结构,还要求操控师,结合木偶角色的基本特点,让其活起来。泉州提线木偶师要求有5年的學习基础,了解执掌、线规、理线等技巧,更好表现木偶角色的礼仪、心态和步态等特点,学成后才能拜师。所以,优秀的木偶戏演师的成长道路非常艰辛,要求有严格的训练体系,掌握一定的操作经验,才能更好在木偶戏的表演中展现人物情感,让木偶角色的每个动作充满人的韵味。

最后,钩牌执掌技能的掌握。提线木偶布线的终点是在钩牌中,而钩牌如同一个人的中枢神经一般,操作者通过钩牌和线的形式控制木偶表演。所以对姿势的掌握,能直接体现木偶的生命力特点,也会影响最终艺术呈现的效果。对于钩牌的执掌情况而言,从最初学艺开始,反复强调“灵性”的体验,给予观众强烈的时空感受,这样操控的木偶即便静止不动,也能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

(四)音乐的拟人化

木偶戏不仅有独特的造型,拟人化的表演艺术,还有拟人化的音乐唱腔。如泉州的提线木偶,吸取本地戏剧精髓,加以融合、创新,形成独特的风格—“傀儡调”,集中体现为音乐艺术的韵律和节奏美。“傀儡调”的音乐唱腔与发言,和梨园戏相似,但是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演出形式围绕着历史人物开展,多以展现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所以旋律上足够高亢,粗犷。而这种音乐唱腔能表达木偶戏表演中角色热情、奔放的情感,带领观众更快走进木偶表演的艺术情境内。

再者,丰富的曲牌。比如泉州提线木偶中的曲牌,多选择采用宋元时期的词曲牌,如《满江红》《扑灯蛾》等,有着固定的旋律,节拍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叠拍,有的是三撩等,相当于1/4拍、4/4拍。木偶戏中,曲牌没有统一说法,均是按照传统要求,结合专用曲牌的基本性质,传递出不一样的情感色彩,将其有效应用于不同的角色中,生动、形象诠释出角色的思想情感,表现角色性格特点。

(五)空间的拟人化

木偶戏表演作为一线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也是艺术表现的一种体现形式。优秀的作品能跨越时间和空间,以长久的艺术形式存在。木偶戏舞台和演出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空间的闭合开放性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而木偶戏演师和木偶、观众三者之间构成主客体的关系,为观众带来一种沉浸式的美感。

木偶戏表演是在有限的操作空间内,开创出的立体化舞台结构,兼顾多种操作形式的表演,能多角度、全方位体现舞台的构成要素。这种的舞台延伸出一种独立的空间体系,为多种类型的木偶表演提供了可能,也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体验。此外,现代化的木偶戏表演还要借鉴和吸收影视艺术的视距变化,抚育木偶戏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二、木偶戏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途径

(一)重视对剧本的修改和完善

为实现木偶戏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需要对剧本进行创新,艺术的文化水平也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就剧本而言,确保木偶戏表演拟人化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是按照既有的剧本演出,没有对其中的人物、剧情、对白进行深度分析。因此,日后的工作中抓住这一基础环节,选择文学艺术修养高,创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做好剧本的完善工作。例如单人木偶的表演,还存在着简单化、单一化、粗造化的情况,无法体现其真实性的艺术特点,大多是即兴发挥,这种情况需要得到一定改善,投入更多精力进行补充、说明和完善,创造出新颖且优秀的剧本,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实现提线木偶的创新表演,通过配手助演的形式,弥补单人表演时的不足,提升木偶性拟人化的表现能力。例如在《赵氏孤儿》的表演中,卜凤这一角色是需要配手,执掌钩牌的演员和配手演员都要熟悉木偶戏的故事内容,认识她的内心世界,主动分析人物的性格,对其进行合理塑造,更好配合主操作手完成木偶表演。

(二)利用现代艺术,创新表现形式

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木偶表演艺术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对木偶戏的内容进行创新,赋予其全新的技术精神和文化内涵,这样才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木偶戏在保留传统艺术特点的时候,融合拟人化的艺术特点,吸收和借鉴节目艺术的优点,推陈出新,实现木偶表演的完善和优化。例如根据现代舞台灯光效果条件,对传统戏剧人物的彩妆用料进行革新,使得戏剧人物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给予观众更好的观感;投入使用彩灯、泡泡机、烟机等戏具,加强了戏剧效果,让戏剧氛围更加浓厚。通过深度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木偶新中任务的造型,以及舞台的道具操作,都让木偶戏这一传统艺术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此外,还可以组织木偶戏表演体验活动进校园、进社区,结合戏剧教育的形式,让青少年以自导自演内的形式感受木偶文化。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为加强对木偶戏人才的培养工作,抱负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目前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发挥出木偶传承结构的作用,需要确定培养的对象,定期举办木偶艺术培训活动,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或者是从艺术院校中选择优秀的人才,确保木偶戏的发展和传承能后继有人。其次,全市范围内选择有潜力的人才国家、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目标,制定专业的培训方案,让木偶戏的发展能走向新的方向。最后,选择和本地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创造以木偶戏为主的专业课程,或者是艺术培训班,让学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培养更多优秀的表演人才。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基于点面结合的形式,合理促进木偶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四)发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为推动木偶戏表演艺术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将文化和经济有效整合,发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例如木偶艺术中心的建立,定期为观众演出,既能为木偶艺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达到有效宣传的效果,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再者,采用影视化的宣传模式,木偶艺术和动画艺术有着一定的相似处,但是木偶艺术更为生动、形象,搬上大荧幕后比一般的动画好看,所以将其制作为电影、电视,为木偶藝术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此外,为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群体,木偶戏表演还需要打造互动性的观赏体验情境,融合双向互动的元素。例如通过现场互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观众直接参与舞台表演,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观众对于木偶戏的关注程度。新时代背景下,为有效传递木偶戏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寻找艺术和市场的衔接点,不仅要体现艺术表演的价值,还要展现其特有的经济、娱乐属性。

三、结语

木偶戏有着千年的文化历史,虽然现阶段木偶戏的发展受到信息时代的冲击,但是木偶艺人要积极创新和发展,体现其匠人精神,发挥出木偶戏拟人化的艺术特征,为观众呈现真实、有趣的艺术表演。而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新时代的青年人自觉承担起传承者、传播者之责,呼吁更多人认识、保护和传承木偶文化,为我国非遗创新性发展开拓思路。

参考文献:

[1]黄少龙.泉州傀儡艺术概述[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

[2]颜福安.掌中木偶戏《洛阳桥》中“蛇怪”角色表演谈[J].福建艺术,2021(12).

[3]王梓承,吴苗.卸甲肩担木偶戏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J].中国戏剧,2020(4).

[4]李奕兰.中国木偶戏的艺术特征探讨——评《中国木偶戏地域性风格分析与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2).

[5]梁圣娟,王江梅,黄玉明,等.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平杖头木偶戏的传承及创新[J].品位·经典,2021(20).

[6]鲍夏楚.“非遗传承”―泰顺药发木偶戏在偶动画创作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8(20).

[7]刘韩林.论合阳提线木偶戏的艺术特点及传承发展的探究[J].北方文学,2019(32).

作者简介:黄文君(1967—),女,汉族,泉州人,中专,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二级演员,研究方向为提线木偶表演、泉州提线木偶传承脉络。

猜你喜欢
拟人化艺术特征
基于扎根理论的服装品牌拟人化探究
一词拟人化
拟人化研究综述
拟人化品牌策略的原因及路径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天趣自然 质朴归真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