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2023-03-28 07:04周波
中国经贸 2023年10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控

周波

摘 要:制造企业在我国传统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较大,长期以来借助政策扶持和“人口红利”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为我国社会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十四五”规划以后,我国调整了经济战略,要求经济发展应当补齐“短板”,在强调“效率”的同时必须要兼顾“质量”,以“科技化、绿色化、品质化”为发展方向。对于生产型制造企业来说,把握转型机会、主动争取产业升级,是适应市场环境的首要步骤。现阶段制造行业整体处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时期,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建立良性的资金循环机制,对于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财务风险的理论概述和应用意义为探讨基础,从风险成因角度分析生产制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的管理策略,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生产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管控

财务风险潜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作为一项可控风险,大部分内部管理体系相对成熟的现代化企业,都已经对财务风险防范形成了正确的认知,即平衡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在追求价值的同时防范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危机,这是企业开展各项决策活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从企业角度来说,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与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风控手段、资金监管等存在内部关联,针对风险形成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防范措施,是企业优化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关键。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海恩斯著作了《作为经济因素的风险》一书,该书中首次从经济角度提出了风险一说,并将财务风险认定为对企业经济可能发生损害的要素。从学术界对“风险”的共同定义来看,美国学者威廉姆斯认为,财务风险可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与状态中,即财务风险往往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因不确定的外因或内因造成财务运作偏离目标,甚至引发企业经济危机。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一般是因企业债务压力过重而造成的,而收益降低、运营能力下降也是财务风险的根本表现形式。

二、生产制造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成因分析

(一)管理理念落后

生产制造行业在我国市场经济领域发展的时间较长,很多传统制造企业的投资人员由技术人员或销售人员,转变为管理层。他们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相对传统、保守,认为财务管理只是对资金的把控,没有考虑到资金运营环节可能带来的隐性风险。例如:部分制造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对决策环节缺乏系统性规划,对项目投资缺乏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性考察,存在盲目投资、追求“热点”等现象,从而引发投资风险。

(二)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預算管理强调对财务管理关键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尤其是资金的流入与流出环节,要求企业的一切投资、支出等事项必须要在计划内进行,对于财务风险防范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生产制造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例如:在预算执行环节,制造企业虽然编制了预算方案,但因执行监控不严,分解细化后的预算指标无法落地。预算责任部门随意更改支出事项,超额申请预算指标、预算外支出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企业大规模资金浪费或占用,严重影响企业现金流流动速率。

(三)缺乏健全的风控制度

大部分生产制造企业因人力资源匮乏或管理成本不足等原因,并未设置单独的风险防范部门,也没有针对财务风险防控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大部分生产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组织开展,风险防范手段主要体现在监督与审核环节。因缺少独立部门和专业人员,风险防范趋向于事后管理;另一方面,风险防控需要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作为保障,但生产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足,风险识别、预警和判断等需要人工操作。而信息采集、数据整合等本身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使得企业基本丧失了财务风险预防空间,造成财务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四)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管理质量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息息相关,而目前大部分生产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内控制度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例如:在岗位设置方面,部分制造企业未能落实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印鉴管理、出纳人员等多项不相容职能集中在同一个岗位层面,无法实现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牵制和约束,容易引发舞弊风险。另外,部分生产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仅停留在文件层面,并未渗透到企业文化、内部监督、绩效考核等环节,很多决策方针或管理制度并未得到贯彻执行,容易产生财务风险。

(五)资金管理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生产制造企业,都存在着长期负债经营的问题,这是由于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摆脱产品同质化问题,在拓宽产品生产线、加大工艺技术投入等方面,给企业的资本结构带来影响。另生产制造企业融资困难,通常因资质不足无法从商业银行中获取较多的贷款,而其他融资渠道成本又较高;同时,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设计不合理,一旦出现债务堆积,则会危及到企业的正常运营活动,甚至会引发财务风险。同时,生产制造企业在销售环节往往会因产品赊销形成一定规模的应收款项,如果企业未针对应收款项和下游客户建立良好的资金回收机制,将会严重影响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效率。

三、生产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明确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在国家政策持续调节、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生产制造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其管理层人员就必须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发展观,针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更快地适应当前的环境。鉴于此,一方面,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应当发挥表率作用,认清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尤其是与制造行业相关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立足于外部环境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同时,生产制造企业本身在竞争实力方面相较于集团性企业稍弱,管理层人员在财务管理理念创新的同时,不仅要关注内部管理情况,还应当考虑到自然环境风险、政策风险与外汇风险等因素,加强外部风险防范。另一方面,生产制造企业也需要基于财务管理工作完成管理模式转型。以“业财融合”为管理目标,在逐渐拓宽财务管理范畴的过程中,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职能分化。财务会计主要负责数据处理,而管理会计主要负责财务分析工作,承担财务与业务融合的推动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将渗透到一线业务前端,与生产计划、物资采购、库存管理、销售活动等高度融合,从财务角度为业务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有效降低业务运行引发的财务风险。此外,除了管理层人员以外,执行层人员也应当树立风险意识,以财务管理制度、风险防控制度等作为各项经营活动开展的依据,积极配合财务部门、风控部门、审计部门的工作,保证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形成自上而下的执行体系。

(二)健全预算管理体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系统化的工程,生产制造企业可以利用统筹、分析、控制、考核等方式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具体来说,在预测规划环节,制造企业的各预算部门可以依据整体预算目标,通过项目可行性分析论证、弹性预算分解等方式制定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金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融资预算等,将企业一整年的经营计划统筹编制形成不同的执行方案,从根源上控制企业的经营行为;在执行控制环节,生产制造企业可以利用预算分析功能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即定期组织预算责任部门开展预算分析会议,要求各部门反馈预算执行进度、资金支出情况、专项账户余额等,分析实际情况与预算指标存在偏差的原因,追溯到相关部门要求尽快整改,有效避免资金挤占、资金体外循环、超标准支出等风险;在绩效考核环节,生产制造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预算绩效考核激发执行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预算执行率与个人绩效挂钩将会减少个人操作失误等风险;另一方面,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到企业下一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战略目标分解和财务资源配置等环节当中,有利于形成完善的闭环管理系统,保证企业任何一项财务管理措施和投资项目决策,都有历史数据支撑。

(三)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生产制造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风险防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生产制造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定期举办召开风险控制会议,针对一定时间段内的财务活动进行风险评估,编制风险清单,指导财务风险防范;同时,风险管理制度应当明确风险评估对象、引发风险的关键要素、风险危害程度评估指标、风险防控责任部门等,为财务风险防控提供制度保障。其次,风险管理需要制造企业配备专业的人才,将风险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中分离出来,设置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日常风险识别、评估和对策制定等任务。最后,制造企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由于业务链条较长,且企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建立系统化的风险预警机制,有助于企业更快地应对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在这一环节,生产制造企业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设置风险评估指标、风险阈值等,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由系统开展财务风险自动识别与监测工作,可以更快速地定位风險节点,将预警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信息系统还能够应用到风险防控阶段,即建立风险数据库,由数据库采集标杆企业的风险应对策略,形成数据库集合。当风险预警系统发出警报的同时,系统直接传送信息至风险数据库,由数据库自动匹配对应模型方案,减少信息传输时间,也能够基于大数据对风险防范提出更科学的应对策略。

(四)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内控管理

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职责分工和政策执行这两方面。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有利于生产制造企业改变传统的决策和执行模式。在管理组织方面,制造企业应当以现代化管理体系为建设目标,以董事会、监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经理层等作为决策层。企业的一切重大支出事项、大额项目投资、管理层人事调动等都必须要经过董事会讨论决定,并履行决策联签制度和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等,规范管理层的决策行为,从根源上降低决策风险;在执行层方面,生产制造企业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关键岗位轮换制、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等,要求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在发挥协同效应的同时,也要形成监督制约关系,降低舞弊风险。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管理覆盖范围较广,涉及制造企业的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生产与库存等环节。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管理模式对业务流程梳理再造,不断细化和升级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内控制度的运行效率。

(五)健全资金管理机制,做好资金投融资工作

财务风险防范的关键就在于资金管理,只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才能够保证资金运行环节的安全性。因此,生产制造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融资、投资、应收等资金活动。首先,在融资环节,面对生产制造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建议企业以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融资方式多元化为发展目标。在融资计划编制环节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债务结构、偿债能力、资金使用率、盈利能力、融资成本等,合理编制融资计划。其次,现阶段制造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国家在税收政策、财政扶持等方面对制造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生产制造企业可以把握政策方向,将资金投入到绿色生态、技术创新等国家支持、发展态势良好的新兴领域当中,在促进投资项目多元化的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收益,减少资金短缺风险。最后,在应收账款管理环节,制造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主要来源于销售环节,为了防范坏账风险,建议制造企业针对下游客户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定期更新客户的信用资质,合理调节赊销额度;同时,对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要尽量理清账款来源、客户经营现状、还款进度等,对逾期账款制定有效的催收计划,尽快追回款项,减少坏账、烂账对企业财务的不良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生产制造企业目前正处于发展困境当中,因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其经营活动潜藏着诸多财务风险。为了抵御外部市场竞争压力、调节内部管理模式,生产制造企业应当从思想意识上要重点关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并从预算管理、风险预警、内部控制、资金监管等多个方向出发,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助力于企业打破发展困境,更好地应对市场形势。

参考文献:

[1]吉梦璐.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2):129-130.

[2]蒋青云.中小制造企业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中小企业,2021(12):91-92.

[3]屈婷婷.生产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探究[J].财富生活,2021(18):61-62.

(作者单位:义乌市交旅建筑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有效管控保函风险
结果控制向过程管控的转变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失控还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