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思考

2023-03-28 02:30王宇飞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阿拉善蚂蚁线下

王宇飞

公众参与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国现阶段还普遍存在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参与动力不足、参与范围不广、参与渠道不畅,以及参与水平不高等问题。以生态系统和生态多样性保护为目标的生态保护,更是迫切地需要调动全民参与。互联网的普及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公众广泛参与的可能,线上线下项目的融合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参与的意愿。“蚂蚁森林”就是一项典型的“互联网+生态环保”项目,提供了一种公民便捷地参与生态保护的渠道。未来这类项目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望成为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破局之法。

蚂蚁森林:生态工程与互联网创新结合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地之一,生态修复迫在眉睫。社会组织阿拉善SEE在该地区设立了生态工程项目,其目标是在关键生态区域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为该地区增加200万亩植被,建设1.5万亩的公益治沙示范基地,摸索出一套适宜本土的生态恢复技术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阿拉善SEE与蚂蚁金服展开合作,以“蚂蚁森林”游戏的模式,搭建的“互联网+”公众参与公益项目平台,意外地形成了渠道较为稳定的筹资模式,获得了各界普遍赞誉。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 。

一、社会组织阿拉善SEE长期、就地的生态保护行动。早在2012年,阿拉善SEE就以当地社区为核心,支持并引导牧民开展梭梭种植项目,以促进生态修复。从2014年开始,阿拉善SEE重点对苏海图合作社进行培训,鼓励其联合周边农牧民展开促进生态恢复的梭梭种植项目,引导合作社通过能力建设进行自我管理。结合项目特征,阿拉善SEE为其设计了配套的管理机制,建立了投资竞争机制、招标代理、验收拨付、投资决策等相关的制度;并对项目立项、计划安排、资金使用、投资评估、专家参与、竣工验收、到后期评估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经过几年培育,线下项目逐渐成熟。但是农牧民的收入水平还是普遍偏低,因此在此基础上,阿拉善SEE还积极帮助社区发展相关产业。比如利用梭梭培植有药用价值的苁蓉,使农牧民获得额外的收益。基金会企业家会员借助自身影响力,为项目提供智力、资金等支持,推动苁蓉产业朝着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反哺生态建设。同时,阿拉善SEE还开展了环境教育项目。比如项目团队与台湾自然教育团队开发了《荒漠行动家》等一系列课程,提高了公众对荒漠生态系统和荒漠化问题的认知;还通过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推动公众参与,如“梭梭春种”“重走晓光路,同种晓光林”“向下一个百万荒漠出发”“穿越贺兰山”等。由于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农牧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逐渐从生态环境破坏的“受害者”变成参与生态保护的“行动者”和生态建设的“受益者”。而这类环境教育等宣传活动也吸引了一些公众参与其中。

二、搭建依托互联网游戏的公益平台“蚂蚁森林”,促进公众参与。“一亿棵梭梭”项目是阿拉善SEE展开的多个项目中的一个典型,该项目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阿拉善SEE与阿里巴巴集团的蚂蚁金服合作,共同搭建了依托支付宝App的“蚂蚁森林”游戏平台,借助互联网力量推动了公益活动的开展,构建了较为稳定的筹资机制。

“蚂蚁森林”项目可以概括为用户通过线上游戏(偷能量、种能量)或线下绿色行为(无纸化缴费、网络购票、地铁出行、共享单车、废旧家电回收等),积累的绿色能量被存入个人账户后用以供养虚拟树,最终由阿拉善SEE负责在线下种植一棵真树。支付宝用户通过手机实现线上种树,借助线上地图,欣赏线下保护成果。除去梭梭,树种类型也陆续拓展到了沙棘、沙柳、花棒、樟子松等;并且增加了自然保护地模式,比如洋湖自然保护地、清水河保护地等。

“蚂蚁森林”项目强调公民低碳行为对碳排放的影响。其算法由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大自然保护协会按照碳汇方法学研发。种植一棵梭梭可以吸收17.9千克二氧化碳,个人用户需要通过种养虚拟树减少同样的碳排放量。用户在平台种植上一棵虚拟树,大约需要三个月以上的低碳行动积累获得绿色能量。三个月时长的设计目的是促进用户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项目的稳定性。蚂蚁金服通过这一款游戏,延伸了支付场景,提高了支付宝的使用频率,并且赋予支付宝用户行为更多的使用价值。这种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的模式,满足了多方的需要,比如互联网用户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心理需求、支付宝提升品牌价值的需要以及线下生态保护项目的筹资需要。

根据《“阿拉善 SEE一亿棵梭梭”阶段性生态影响评估报告》,项目实施后,梭梭生长良好,有效地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并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由于该模式具有可复制性,蚂蚁金服后续联系了更多的环保社会组织在多省推广,扩大了种植范围。截至2021年8月,“蚂蚁森林”项目种植了超过3.3亿棵树,总面积达397万亩,累计带动超过6亿人参与。“蚂蚁森林”项目也获得了联合国的地球卫士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最高奖项“灯塔奖”。

创新公众参与生态治理

“蚂蚁森林”项目是一项典型的“互联网+生态环保”項目,该项目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便利快捷、趣味性强,对用户有吸引力;社交友好、利于参与群体范围的扩大;可信度高并且可视化、增加用户使用粘性;平台开放、鼓励多主体参与合作。它的成功建立在我国公民生态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渐觉醒的背景下,为公民参与生态保护提供了一种便捷可行的参与方式。线上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励引导绿色(消费)行为;线下通过植树造林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并改善民生。线上线下互动,两个模块互为补充。该模式的成功除去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特征,如跨平台联动、全媒体传播、多主体参与以及跨时空介入,更得益于支付方式的变革以及新型社交媒体的产生,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生态保护项目的内容、方式等,是传统的生态环保项目难以匹敌的。

近些年来各地也涌现出不少类似的项目,比如广东省的碳普惠、武汉市的碳宝包、京东绿色账单、微信运动的“微信捐步”、腾讯的“低碳星球”小程序等。近些年这类项目已经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公民参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渠道,形成了一种常态化的公众参与机制。

实际上,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公民参与生态治理一直都是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其参与的意识不足、渠道单一。而对于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要目标的生态建设相关的项目,其参与的范围、路径和层次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这类项目,公民的参与意愿相对消极,他们认为其能力有限难以改变生态治理的格局,而政府却极力推进,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同时,我国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化载体——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在我国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处于弱势,缺少政策制度支持并且普遍存在运营资金缺乏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公民普遍参与生态保护的意愿和水平。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这类生态保护项目积极发展,其组织模式以及激励机制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就组织模式来说,通过实时的参与、互动以及反馈,通过增加用户的参与感、拥有感以及获得感,“蚂蚁森林”将传统生态保护项目中的特定参与方扩大到了全体互联网用户,并且社会组织、当地社区、企业甚至政府机构都有参与。这种参与的结构具有平等性、弱连带性、高凝聚性,最终凝聚了巨大的生态治理行动力。除去社会组织、农民等,当地政府的参与提高了线下种植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并与社会组织形成了良性互动。而蚂蚁金服等企业市场主体参与往往是以盈利为目的,希望更多的用户参与以促进项目可持续运营以及增加用户使用粘性。阿拉善SEE作为本土化的社会组织显示出了政府和市场无法替代的优势:充分利用其豐富的实践经验,为项目提供生态保护方面的专业指导;以第三方的身份提供协调沟通工作,促进各方对项目的认可;甚至借助其影响力来调度相匹配的社会资源,以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而激励机制则是全民参与的重要原因。“蚂蚁森林”将游戏场景和日常低碳环保消费行为以及线下生态环保项目结合,利用社交网络等方式传播,借助朋友圈排行榜、收获能量、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等带来的体验感和成就感为回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生态保护项目公众参与难的问题,增加了支付宝用户的注册人数,也提高了支付宝用户参与的时长和频率,促进了公众参与生态保护项目良好氛围的形成。其他生态环保项目也多是通过线下积极反馈或者经济激励等方式逐渐获得了互联网网民的认可。

关于促进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建议

在我国,生态保护最重要的措施多是通过大规模的国土绿化、湿地河湖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综合整治等生态建设工程来实现的,这类项目多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普遍不足。未来,随着5G、VR等大范围的普及,互联网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在生态保护领域,公民个人以及企业都有可能以此为契机,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分担社会生态治理成本,甚至获得一定经济回报。那么,可以从价值定位、项目设计、利益协调到法律保障等各方面对传统的生态保护项目进行调整和创新,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网民的需求。

一、设计符合互联网特征的生态保护项目激励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相关的项目设计、参与方式,特别是管理机制等都应突破传统思维,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类似“蚂蚁森林”等项目无一不是基于创新求得了发展。这也给类似的需要全民参与的项目一些启发。应从互联网用户的特征、行为模式、兴趣和偏好切入,设计相关内容,带动其深度参与、共同创造。为保障项目进行,需要配套相应的制度。如阿拉善SEE就专门为线下的种植项目设计了配套的反馈和监督制度,全生命周期角度保障其质量。形成对比的是其线上项目由于没有公开碳减排核算方法,受到了质疑。

另外,互联网的公开性、互动性、时效性是吸引公众参与的重要因素,公民作为经济人时,在满足公益、娱乐等心理需求的同时,更期待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因此,项目有必要设计综合性的激励机制等。“蚂蚁森林”中获得绿色能量等的心理体验是远远不够的,以至于用户在完成一棵虚拟树的种植以后容易失去兴趣。而碳普惠项目中能吸引公众参与就是由于节能减排低碳行为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另外,需要积极利用多样的激励措施和机制,比如基于说服原则的游戏化机制、基于轻推原则的鼓励教育机制等改变公众不低碳、不环保的消费倾向和偏好,这也意味着项目需要设计更多元的应用和参与场景并保持和互联网同步更新。

二、加强生态碳汇、碳普惠制度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看,生态保护和碳减排之间具有协同效果。这使得生态保护相关的项目有了借助生态碳汇获得碳减排收益的可能。“蚂蚁森林”项目显示了公民个人参与碳交易、助力碳中和的巨大潜力,以及公民参与个人碳中和的可能性。除“蚂蚁森林”外,在广州、上海等地已经或即将进行碳普惠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基本思路多是通过积累碳积分,兑换荣誉、金钱等多种激励措施进而实现个人碳减排,以及和企业的良性互动。简单来说,碳普惠类似线上版的“蚂蚁森林”,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不直接包含具体的生态保护项目,而是期待通过碳交易市场减排。更远的未来,碳普惠项目也将配套碳中和的具体线下落实项目,这将促进互联网+生态保护项目更大的发展。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背景下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未来依然有必要加强公民个人参与碳交易、生态碳汇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加强移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于个人碳足迹核算相关的研究,探索更加多元的个人、企业碳汇金融产品。另外,碳中和目标下,未来我国必然将加大国土绿化行动,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因此,针对已纳入规划的线下生态保护项目应尽早建立科学的生态碳汇指南;并应借助互联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解决当前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意味着有必要提供更多的能带动公众参与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并且多主体之间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其中,“排放者付费、减排者得利”的利益补偿机制是这类项目推进的根本,科学的方法学、规划以及可获利的激励措施是此类项目获得各方支持的基础。

三、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互联网发展,类似“蚂蚁森林”这类互联网+生态保护项目已经初具雏形并呈现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各地都积极鼓励碳普惠项目。有必要进行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并尽快完善这类项目相关的法律和规范,保障企业、公民等参与其中的合法权益。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应明确项目或产品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财务信息、进度信息、成果信息、绿色因素等。比如“蚂蚁森林”项目还需要公开个人碳减排效果、保护成效的量化方法以及可核查的财务信息等,这些至少应披露给捐赠者或参与方。对于盈利性质的项目,需要完备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最小化个人参与的经济风险。有必要专门明确项目具体的管理办法,比如管理机制、资金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监测机制、监督机制等,规范其日常管理,保障项目执行的质量。而从具体线下考虑,生态保护的落实需要和国家或者地方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以及当地发展规划一致,并应符合山水林田湖草沙统一保护修复的相关标准。

另外,全民参与型项目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保证规则的公开、公平、透明。因此也就有必要建立多元主体协同的监督机制,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主体在监督中的作用,为公众建立的信息反馈渠道,对项目形成监督(尤其对资金使用情况等)。比如“蚂蚁森林”项目中,对于线下项目的实施仅限于当地政府、社会以及环保组织的监督,但是对与之有密切关联的互联网公众来说,还缺少对线下项目更多信息的了解,导致了线上和线下并不能实现密切的对接,会直接影响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而从服务国家“双碳”目标角度,碳普惠项目还仅限于部分省市,低碳行为和碳积分之间的关系未明确,碳积分的发行缺少监管,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作者单位:管理世界杂志社研究员

本文部分由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资助,部分资料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提供

猜你喜欢
阿拉善蚂蚁线下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阿拉善博物馆改陈的艺术创新与思考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阿拉善的西夏建筑遗址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群(狭义)的形成时代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