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约束:促进数字消费可持续发展

2023-03-28 21:44:24邓茗文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消费数字经济

邓茗文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在生产与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已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疾驰而来的数字经济时代也催动了数字消费的飞速发展。以网购、直播带货、网络视听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云旅游、云健身、元宇宙、数字藏品等为代表的数字消费,在让消费变得更便捷、高效、多样的同时,也在改变消费的对象、环境和模式,并形成诸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升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据测算,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约为50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20.9%提升至超过41%。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数字消费市场规模已居于全球第一。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3.79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超过30%。国家政策方面也在积极引导数字消费发展。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等消费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五部门发布的《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确立了未来四年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主要目标。此外,地方政府也开始发力推动数字消费。北京市连续出台《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消费创新引领专项实施方案(2021—2025年)》《北京市數字消费能级提升工作方案》,持续释放促进数字消费的政策红利,抢占数字消费发展高地。

数字消费正在重塑消费生态

对于“数字消费”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定义,但总体来讲,数字消费被认为是依托数字技术构建消费场景和消费渠道,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经济行为。数字消费的优势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大改善,使得消费选择更加多样化、消费推荐更加精准、消费体验更加个性化,消费群体的主导性明显增强。第二,数字化带来生产和需求匹配效率的大幅提升,使得商品和服务呈现充沛供给、差异化供给和品质提升的显著趋势。第三,消费理念和消费文化逐渐衍生出共享、循环、绿色的新型消费特质。

在数字消费场景下,消费者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下单”,实时传递消费需求并立刻得到响应;网络、电商平台、物流等数字消费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让商品以更快的速度触达消费者,“需求—供给—需求满足—新需求”的闭环得以快速实现并正向加强;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出现降低了消费的资金约束,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大数据营销,让生产更精准地匹配需求,数字化生产让大规模个性化服务、反向定制不仅成为可能也成为潮流;线上线下无处不在的广告营销和消费渠道,与直播带货、社交平台“晒单”等多场景深度耦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数字商品、沉浸式体验开拓了消费新品类,使消费从物质层面跃升至精神层面的需求满足……

应该看到,数字消费正在深刻改变消费形态和模式,也在改变消费对象的生产和供给方式,甚至改变消费观,进而重塑整个消费生态。消费生态则关系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在全球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重新审视数字消费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正反两方面作用。

数字消费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数字消费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绿色发展、增进普惠包容等方面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从供给侧看,数字消费产生的大数据,能够帮助生产端精准、快速地匹配需求,提高供给效率,减少无效供给造成的资源浪费;数字化生产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物耗,实现能源管理和排放监测,促进生产的绿色转型。从需求侧看,数字消费可以提升消费者便利度和收益,减少线下消费带来的碳排放;虚拟商品、共享经济能够减少资源消耗,二手商品交易、废旧物资回收等线上平台能够减少废弃物、促进循环经济;数字消费所依托的数字系统,也有利于推行更多促进可持续消费的激励措施。从流通领域看,网络零售打通了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跨境电商降低了“海淘”的门槛,缩小了消费的地域性差异。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数字消费具有更强的包容性,电商平台和配套物流释放了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数字消费带来了更多就业岗位,“淘宝村”“田间直播带货”等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数字公益的快速发展,促使消费场景与公益行动实现融合衔接,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和谐,提升了社会总体福祉。

另一方面,数字消费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状况。在数字消费过程中,人既是“数字”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精准营销的背后隐藏着“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隐私泄露等风险,被算法“困住”的群体被置于不利地位;数字消费对象的大量供给与“无法躲闪”的营销刺激,隐藏着消费者被异化为“流量符号”、引发“消费主义”的风险,并带来比传统消费更大的资源消耗;消费者在数字商品海洋中以消费彰显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容易被“按需推送”所操控,致使人的自由意志面临挑战;数字经济中存在的数字鸿沟、损害知识产权、平台垄断、滋生黑灰产业等问题在数字消费领域也依然存在,进而致使社会总体福祉受到损害。

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数字消费来加速,但同时也需要对数字消费加以规制以避免其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数字经济的机理,辩证地看待数字消费,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标尺,使数字消费在激励与约束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振娟,赵景峰,张静等.数字经济赋能消费升级的机制与路径选择[J].西南金融,2021(10):44-54.

2.魏敏.逻辑机理走向:新时代我国数字化消费发展的三维角度[J].中国商论,2022,No.870(23):81-83.

3.钱霖亮.电商经济中的差序格局:产业集聚、空间想象与数字消费不平等[J].浙江学刊,2023,258(01):106-116.

4.张婷.数字资本驱动下消费主义的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2,341(11):117-124.

猜你喜欢
消费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40年消费流变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新消费ABC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1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