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已成为推动现代教育发展及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及辅导员需设计充满政治性、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调动少年儿童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促使少年儿童在活动中感受活动的价值,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少先队;阵地建设;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曹晋涵(1989—),男,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城中街道九总小学。
少先队阵地建设,是指依托于一定的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由少先队员参与建设管理,针对少年儿童实施适当教育并展开实践体验的基本形式以及主要途径。这也是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素质的基本形式与重要途径,是针对少先队员产生辐射、吸引、凝聚、影响等诸多方面磁场效应的教育核心[1]。中共中央在2021年2月所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需从多角度出发,明确少先队建设方向,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意见》还提及活动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为少先队阵地的全方位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学校需积极探索少先队阵地的建设路径,加快我国少先队事业建设进程,为每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少先队阵地建设思路
(一)注重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
少先队建设的主体任务为推动少先队员的自身
发展[2]。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的贺信中提出如下五方面内容,主要包括远大理想、优良品德、学习知识、强健体魄、劳动精神,与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思路相契合。因此,建设少先队阵地时,必须以推动少先队员学习、发展、成长为主。
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首先,应重视树立科学建设理念。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少先队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动每位队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需先清晰梳理上述五方面内容间的辩证关系。
其次,加大劳动教育力度,结合马克思关于劳动教育的基本观点,有机融合劳动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将树立少先队员的健康劳动观念作为重点,着重培养少先队员的健康劳动价值观,提高少先队员的劳动技能。
再次,应改进少先队建设路径,积极探索隐性教育、显性教育二者有机融合的路径。教育主要包括显性教育、隐性教育两种基本方式,其中显性教育以课程为主,具备清晰明确的方案、资源、组织与目的,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而隐性教育则主要体现为环境育人,特点是润物细无声。学校在探索显性教育、隐性教育二者有机融合的路径中需充分考虑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确保融合路径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還应重视丰富少先队的教育内容,推动少先队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积极挖掘课程资源,组建个性与共性共存的活动课程资源,建立特色少先队建设品牌。
(二)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
从建党百年视角出发,学校可从多个维度划分少先队建设任务,如少先队员自身发展维度,或是国家与党建设发展中少先队员的重要功能维度。此外,少先队建设的重点在于推动少先队的自身发展,而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是建设少先队的首要前提。组织归属感指对组织的忠诚、承诺、依恋,培养组织认同感及组织荣誉感。《意见》指出“坚持把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作为工作主线,并充分注重少先队组织的先进性”。
所以,学校需将培养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作为重要内容,彰显少先队的发展价值,同时应始终注重突显少先队员的主体性,通过创新少先队活动形式,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
二、少先队阵地建设路径
(一)加强少先队阵地组织文化建设
其一,应充分发挥指导员的榜样和号召作用。众所周知,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与辅导员队伍关联密切,一支具备先进、科学理念的辅导员队伍是现代校园少先队文化的活力因素,可对一大批队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影响,并有助于少先队文化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3]。所以,辅导员必须是一名乐学、会学的学习者,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政水平,拓展知识视野,与时俱进。仅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自身职位的育人职责。除此之外,学校还可召集社会力量,倡议各领域优秀工作者成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并定期至校内开展讲座,如可向少年儿童讲述真实的革命历史故事,介绍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法制安全知识等,以此丰富少先队文化内涵,感染每一位少年儿童,并鼓励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
其二,应充分发挥少先队干部的作用。少先队干部的艺术才华、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将会对少先队的建设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必须打造一支工作能力强、素质高、热爱少先队工作,在队员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干部队伍,再由少先队干部带动、团结其他队员,协调沟通,积极参与活动。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对少先队干部的培养与选拔,要求少先队干部严于律己、平等待人、以身作则,通过打造高质量的少先队干部团队,提升少先队的整体建设水平[4]。此外,还应注重对少先队干部的锻炼,相信少先队干部并大力支持其工作,帮助少先队干部树立威信,让少先队干部充分发挥智慧,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锻炼少先队干部的意志力与工作能力。如在红领巾监督岗设置监督员,每周一升旗仪式设置护旗手、升旗手、主持人,红领巾广播台设置小主持人、小编辑、小记者等,充分挖掘并发挥少先队干部的潜能,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少先队干部的组织归属感,推动少先队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少先队阵地建设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每时每刻都在发挥育人的作用,其具备延续性、活动性等诸多特点,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针对少年儿童而言,校园是他们经常活动的地点,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其一,应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宽敞明亮、美丽优雅的校园环境可使人心情愉悦;新颖别致的教学楼群可让学生愉悦地生活和学习;文娱设施及体育器材的配置可让人身心活跃、积极向上。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的外部生长条件。
其二,注重多种宣传教育阵地的应用,如少先队可利用手抄报、宣传栏、黑板报、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文化教育、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图片、文字等多种媒介的刺激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教育,并对少先队的主张、理念形成深入理解。创造美、追求美、发现美、欣赏美、热爱美的良好氛围,促使校园成为少先队开展活动并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场所。
(三)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
组织灵活多变的少先队活动是突显少先队阵地建设的集中表现,也是满足少年儿童成长需求,契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的集中体现,还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学校可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其一,主题文化活动。主题文化活动是少先队开展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高质量的主题文化活动有助于陶冶队员的高尚情操,增强少年儿童的语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提升队员的思想觉悟水平。例如,可设计“红领巾节俭大行动”主题活动,鼓励队员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并推动队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组织“学榜样、正气节”“为母亲送温暖”等诸多实践活动,促使少年儿童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养成热爱社会、尊敬师长、热爱家人的良好品质。
其二,体验教育活动。学校可组织体验教育活动,为少年儿童充分张扬个性提供充足的空间。少年儿童可大胆尝试,迸发灵感,并在体验过程中发现、创造、认知、感悟。例如,可设计“体验大自然,我能行”主题活动,鼓励少年儿童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利用游记、摄影、绘画等诸多方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此外,还可组织“人人争当小雷锋”的主题活动,让少年儿童朗读《雷锋日记》,讲述雷锋故事,歌唱雷锋歌曲,体会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其三,组织节日活动。分析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海量教育资源,利用充满吸引力、亲和力的节日活动激发少年儿童的参与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可设计英语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为少年儿童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各类节日活动有助于挖掘少年儿童的潜能与特长,推动少年儿童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引入新媒体手段
基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学校可将新媒体手段引入少先队阵地的建设中,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少先队可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用户数量庞大的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宣传,发挥媒体优势,注册平台账号,在账号中发布关于少先队建设的视频资源。少年儿童可观看视频资源,培养政治观念,了解少先队员先进事迹,学习少工委最新讲话等。此外,还可利用信息技术,以少先队建设目标、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创建少先队专属APP,设计诸多模块,为少先队员的自我发展及自我学习提供平台支撑。
(五)挖掘特色教育资源
少先队阵地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在于课程建设,为充分发挥课程功能,学校需要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教育资源,突显其儿童性与政治性。具体而言,可通过带领少年儿童参观学习历史文物古迹的方式,深化少年儿童的组织意识与政治启蒙[5]。与此同时,还应将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风俗与民俗引入教育活动中,帮助少年儿童形成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全面认知与了解,培养他们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此外,还应充分挖掘精神文化资源,向少年儿童详细讲解榜样人物事迹,从而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推动少年儿童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少年儿童实际生活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学校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必须以少年儿童的生活实践为切入点,选取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如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历史人物等,设计“我是解说小能手”主题活动。此外,还可鼓励少年儿童对独具特色的民俗习惯展开深入研究,或是鼓励他们参与到小品、相声、话剧表演等多项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促使少年儿童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传承家乡文化精神,了解家乡文化特质,深化对于家乡的情感。
(六)优化干部结构
学校可采取优化干部结构的方式,让少先队阵地建设更具先进性和创新性。为了更好地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学校可采取竞争上岗制度,通过大、中队委的竞选活动,从优秀者中精挑细选,为少先队阵地注入新鲜血液,补充新生力量,让每一位少先队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少先队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中,共同推动少先队事业的发展。此外,还可选拔责任心强的队员组成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建立学习交流制度,以此提升少先队队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促进少先队的发展壮大。
少先队可统一制作和发放标志牌,每个中队分别为两位中队长和四位小队长配备标志牌,以此增强少先队干部的荣誉感,促进少先队干部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激励队员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促进少先队活动的有序开展,提升少先队的整体素质,增强少先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负责管理团队内部的事務、组织团队活动、承担团队任务”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的少先队阵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为少年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同时也为塑造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因此,学校需设计多样化活动,如开展主题活动、体验活动,充分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及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等,推动少先队阵地的建设,促使少年儿童在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中实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代婧.浅谈新时代少先队阵地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基本内容[J].新生代,2020(03):77-80.
[2]尤越强.少先队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224-225.
[3]梁明伟,陈蜜娜.论少先队校外阵地建设的管理模式[J].少年儿童研究,2019(04):12-19.
[4]侯德峰.依托红领巾广播,做好少先队阵地建设[J].少先队研究,2018(06):53-54.
[5]胡波.阵地建设强化问题导向 促进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J].少先队活动,2018(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