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

2023-03-27 04:46:37张宸玮毛怡洁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人身保险等级证书

张宸玮 毛怡洁

摘 要: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背景下,为从根本上培养出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综合水平高素质人才,相关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将1+X证书制度融入教学之中。在日常教育教学之中融入1+X证书制度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效果,不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本文简单阐述如何在1+X证书制度下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下,进行“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以期实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40

0 前言

在高职院校日常教育教学之中,要想能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下创设课程融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高职教师就应该更加重视人才培养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创新课程组织架构体系和针对性评价制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1+X职业技能效果,对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从而为向社会输送具备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技术人才。

1 1+X证书制度基本含义

要想从根本理解1+X制度基本含义。可以将1+X制度拆分,既1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期间表现良好各项专业课程成绩达标从而颁发学位证书,通常指学生文凭。X主要指的是职业技能证书等级。因此,1+X证书制度就是指若干职业技能证书与想学所获得的学位证书以及与之相关等级制度。与此同时相关职业院校以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专业课知识,也要着重将眼光放在提升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另外在此背景下,高校以及教师应对学生展开严格专业技能培训预考核,让学生在制度严谨情况下顺利通过考核,再为学生颁发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可以拥有相当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步入相关岗位,从而在岗位上放光发热、健康成长。

2 职业院校内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现状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基本上都为1+2模式,职业院校学生一般需要两年实践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用一年时间到与专业相匹配岗位中实习工作。另外,在一部分高职院校中,获取学位证书相对简单,只需要学生没一季期末都能通过期末考试达到及格标准即可,就可以拿到学位证书。因此,在整个教学组织架构中,融入培养专业课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专业水平、道德素质等,力求在高职院校内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和综合水平,从而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称心如意工作,让其具备较强综合素质从而更好胜任当前岗位。但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也存在着一定状况,比如,理论与实践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结合,学生无法通过针对性具有针对性专业技能实践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也没有很好体现课证融通。这样就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无法通过针对性实践将所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以后在相关岗位晋升和发展。

3 1+X證书制度下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

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主要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高职院校对应职业技能等级主要是初级和中级。

初级工作任务主要表现为熟知保险基本知识以及要素,能够了解保险相关特征以及特性,了解保险功能以及效果,并能准确表达想法、顺畅与客户沟通。同时也要有效掌握保险利益、损失补偿、最大诚信等基本保险原则。另外学生也要深刻了解人身保险基本工作原则和基本工作流程,能在工作中准确表达基本意义,包括对保险专业用语的解释。人身保险相关职业标准以及道德规范也包含在职业技能等级之中,其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保险法以及相关监管规定,能够从根本上理解人身保险职业定位,掌握相关理赔工作流程。

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主要表现为需要相关理赔人员掌握理赔、重大疾病理赔、伤残理赔等基本业务流程。着重掌握理赔管理相关内容,包括申请资料基本内容及其审核,掌握基本调查取证、调查处理相关办法,还要具备可以组织客户并能适时调查取证的能力。同时在工作中,能够全面掌握人身保险合同内容,在遵循相关法律原则以及规则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相关证据判定规则做出基础判断,合理运用理赔知识来确定保险合同赔付问题以及问题争议处理。最后,要掌握保险审核要点,具备较强撰写调查报告能力和保险档案管理能力,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将保险档案整理归档。

4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

要想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应该深刻了解到创客融通人才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不仅能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也能满足当前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在《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下,进行课程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可在满足书证融通、办学多元化,规范办学氛围等基础原则下,有效推动机构教育行业创新和发展。另外,课证融通教育模式主要应用于职业院校学生,因此,在创建课证融通教育模式时,应以高职学生角度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发展路径,从根本上保证1+X只能在高职院校中落实执行下去。

4.1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部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之中,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还在按照教学章程、纲要使用教学器材进行专业知识方面演讲,这就使得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效率明显不高,知识教学质量低下。因此,相关高职院校教师应着重强调1+X证书等级制度,改变现有传统教育模式,深入了解学生基本需求,从而使用更加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于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更进一步让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才能为相关职业技能考核以及专业课程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奠定坚实基础,才符合1+X证书制度设计的初衷。

4.2 创新教学组织架构

在1+X职业技能制度背景下,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使得一部分现有教育、教学课程存在一定缺陷,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课程融通教学人才培养制度需要。高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职业等级制定不同教学纲要、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然后在不同教学课程情况下对相应软硬件设备及器材进行完善。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融入国际、国家、行业、企业、职业等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提升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及相关专业工作有效结合,从而形成完整教学课程组织架构体系,然后在实施过程中应将以上流程落到实处,层次分明从而更好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最后,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做好人性化管理,若是高职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熟练掌握相关专业课程以及知识点,并且完成相关职业技能考试,证明其完全由能力接手实际工作,也可考虑在保证学生安全前提下,提前将这一部分综合能力较强学生安排进入职场实习,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契合度,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融入相关岗位之中。

4.3 校企共建“课证融通”课堂教学

以人身保险职业技能等级为例,具体操作方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X技能证书设计要兼顾校园教学一般规律。例如,人身保险职业技能等级设计为初、中、高三个职业技能等级,均面向经营人身保险相关方面业务的企业、公司及机构,且技能等级要求呈现阶梯性递进,即掌握初级人身保险理赔技能后,有能力协助上述企业、机构、组织完成保额较低、较为常见、工作流程较为简单的保险理赔、理赔查询以及服务客户等工作;掌握中级人身保险理赔技能后,可以协助上述企业、机构、组织完成保额较高、工作程序较为复杂的理赔工作、理赔查询以及服务客户等工作;高级人身保险技能则是要面对人身保险业务一些涉及金额较大、涉及面广、案情相对复杂的案件理赔、案件查询和查勘工作。由此可见,此技能等级证书适用对象都相同,涉及基础知识构架都相同,但在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明显的递进关系: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能够涵盖到初级和中级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能够覆盖到初级。针对高职学生,评价机构设计了适应高职学生技能水平的中级技能等级作为高职学生可以考评的最高等级,技能等级证书的设计较为合理。那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任教老师根据技能等级要求和行业需求,进行循序渐进式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的教学。

第二,合理设置专业理论课程,将证书培训内容以及所要教学内容相融合。学院金融专业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保险原理与实务》,设计课时60课时,将该课程作为1+X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基础课程。课程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对保险的基础知识、保险基本业务以及保险市场基本运行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应1+X人身保险理赔職业技能等级初级证书。在教材上选用1+X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配套教材《保险基础知识》,将1+X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基础理论知识要求与该课程要求有机整合,达到证书评价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能够直接从事保险行业工作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第三,开设仿真实训课程,形成专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例如,开设《保险综合实训》课程,选用1+X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身保险理赔(中级)》教材作为实训指导,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引领,对标1+X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核标准,充分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和企业仿真实训室、行业专家、行业真实案例等资源,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校内营造出仿真的工作场景,用任务引领、学生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从事较高保额件理赔作业,实施高额件、疑难件理赔查勘及理赔质量管理等工作,满足1+X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评价标准。

第四,创造条件开设公共选修性质的专业课程,有效利用高职院校条件,扩大保险教学的受众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课堂教学。例如,可以在社团课等“第二课堂”融入专业技能教学,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丰富学生综合知识,拓宽学生认知广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素养综合性人才,甚至可以进一步尝试将专业课堂向社会上有需求的人士开放,例如利用好慕课等网络课堂平台。

4.4 创新教学评价方法

要想更好开展课程融通教学人才培养,就应在1+X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下,改变以往传统期末评价机制,创新课堂教学成绩或学分与技能评价成绩及技能证书互认共通机制,将专业教学以及职业培训同时考核。例如,高职院校基于1+X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校企共建“课证融通”课堂教学方案实施完成后,可以将1+X全国统一考试成绩直接认定为课程教学成绩,在国家学分银行中进行技能等级证书到学校学分的认证、转换;同时,在进一步按照评价标准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之后,评价机构应当能够将课程教学成绩按照一定的标准认定或者转换为相应水平的技能等级证书,如取得“优秀”或90分以上(满分100)成绩的学生认定免于全国统一考试并能够直接获得对应等级合格证书。教学课程和1+X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证书等级可按如下关系对应来实现成绩共通互认。

另外,可以由评价企业及试点院校共同发起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来评价学生能力情况和院校教学情况。而针对不同级别的竞赛,学生取得的竞赛成绩应当能够认定或者转换为相应课程的学分,或者转换为相应等级的技能证书。

5 结语

相关高职院校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就应该在教育改革创新背景下,逐渐将1+X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因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不同、阶段不同、目标不同,随之而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也就不尽相同,相关职业院校以及教师应在应用过程中做好学历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协调工作。基于创新课程融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和方法,在教师针对性教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具备较强专业素质、较好综合能力,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脚踏实地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新云,吴瑾.“1+X”证书制度下商务英语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与实践 [J ].普洱学院学报,2022,38(02):132.

[2 ]刘蓝青.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24(03):41.

[3 ]郭海霞,罗佛如.“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 [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3(01):46.

[4 ]胡艳,史鸽飞,缪桂根,等.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改革研究——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 [J ].物流科技,2021,44(07):167.

[5 ]王晓妮.“1+X”证书制度下工程管理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 [J ].教育科学论坛,2021,(18):54.

[6 ]霍堂霞,张建华.“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筑工程识图”课证融通信息化教学改革 [J ].无线互联科技,2021,18(07):160.

[7 ]李香桂.1+X证书制度背景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与实践 [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20,000(16):44.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人身保险等级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上海市保险业务情况综合表(2019)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高校网络教学“课证融通”
山东青年(2017年2期)2017-05-20 09:53:50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简析我国人身保险的利益问题
高职“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28期)2016-07-15 05:16:20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上海市保险业务情况综合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