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与基本经验

2023-03-27 15:50白小航郭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发展

白小航 郭伟

摘 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立足21世纪、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和国家统揽全局、协调四方,着眼于长远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赢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安排,也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重大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做出的深刻历史性总结。整体上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重大成就,体现了百年大党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执着奋斗精神,彰显了谋划复兴伟业,绘画强国蓝图的历史主动,为肩负当前使命担当和未来现代化发展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民族伟大复兴;重大成就;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6.06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立足21世纪、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对这一时期的伟大探索和实践做出的深刻历史性总结。党的二十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宏大的视野统揽全局,高度概括地阐述了十年来对党和人民产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三件大事,并从十六个方面对党和国家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的重大改革作出了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这对我国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对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是党和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智慧结晶,更是党开拓创新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勇于奋斗创造出来的伟业,是新时代砥砺前行,继续推进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思想武器。党和人民在深刻学习习近平思想的同时,需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深入地探究历史、了解现在、洞察未来。也要清醒地认识,变革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化的手段,更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方式。它将中国特色理论上升到新高度,为共产主义思想开辟崭新的道路,也对人类思想的发展敞开新的大门,成为人们认识世界、造就未来的理论创新源泉和实践探索工具。

1.1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党的“五大史”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1)党史上: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牢记初心使命,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善于推动社会革命,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新时期发展壮大自己提供了良好的和平环境。强化党的领导,完善党的建设,利用党史学习教育提高了党和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进一步磨炼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性,使其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在自我革命中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整体上推动社会主义革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创新武器。

深入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的队伍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可以以史为鉴、勇毅前行。继续取得更大的历史性成就,就要实施“一体两翼”,以优质教育优化人才结构、以自我革命创新发展理念、以社会革命推动高质量发展。

(2)新中国史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新世纪伊始,中华民族励精图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将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引向前进。全力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普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应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命安全至上,积极协调经济开发与疫情防治,最大程度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另外,在民生建设方面,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迅速提升。截至2021年末,我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人均GDP方面,从原来的6300美元上升到目前超过1.2万美元,总体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3)改革开放史上:全面深化改革,化解“四种风险”。

新时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更为严峻的变化,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悄然而至,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增加了困难和挑战。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局势,习总书记从现实问题出发,反复提出必须全方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突破影响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兼顾发展的同时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两大问题,把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大事切实放在心上,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但使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法律制度得到完善,生产要素向市场化的分配机制获得了推进,还使社会主义小康目标全部实现,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实现了农村脱贫致富攻坚战的彻底胜利。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切实形成公平开放、规范有序的国内大市场,减少市场负面准入清单,积极打造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成功化解“四种风险”。

(4)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推动理论创新,强化党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十年变革,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时代化新成就为指引,坚定理论信仰,文化自信,逐步建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新的大跨越。豐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党的党建学说,强化党的建设,成为我党新时期在理论上的创新突破。事实证明,习近平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髓,是未来现代化征程中党的建设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对于摒弃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其他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5)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提出“两个结合”、深化中国化内涵。

在建党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新思路,并开创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道路,续写了中国化的新篇章。首先,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会产生共产主义,而人类社会也就会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从而完成人的全面解放,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同样,中国自古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美美与共”的大同、民本思想。其次,马克思主义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分于唯心主义等其他学说的最显著特征;我国古代也蕴含着像 《尚书·说命》中的“非知之艰,行之唯艰”,思想家荀子的“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为什么能够启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十年伟大改革,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是党的坚强领袖。新时代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党和人民牢记初心使命,在中国特色思想的指引下,在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守正创新,更深一步地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的建设和改革,在制度保障、物质基础、精神力量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果,究其主要原因是党勇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其他两者相结合,创造性地转化与发展,形成了新的理论、道路和实践。

2.1 锻造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大大提高了群众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

党是我国事业的重要领导核心,完成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共产党。新时代,在砥砺奋进的新征程中我国先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上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崭新征途。在两个一百年的十字路口,我们更要坚持“两个结合”,形成新的飞跃。习近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大众化运动中的一次科学论断,对民族伟大复兴起着指引作用。十年历史,党带领人民最突出的品质便是敢于自我革命,至此有着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已发展为全球第一大党。经过磨难,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政治战略清醒,并继续塑造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政军民学团结在一起。

回顾历史,需要继续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要建立更牢固的思想意识,树立“红线”“底线”的思维。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形成坚定的执政理念,具备敏锐的政策洞察力、强烈的领悟力、坚决的执行力,从源头断绝贪污腐败,从而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最终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二是深入党建学习,赓续红色血脉。“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深入领会其精髓,继续发扬党员优秀品格,赓续革命精神血脉,以一种家国情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2.2 坚信人民至上,永远以群众对生活的热爱为动力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打江山、守江山依靠的是人民,实质上人民就是江山。坚持执政为民,经济发展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为人民,是党从密切联系群众中所获得的最高政治优越性,也是党一次又一次走向成功的胜利基石。通过精准扶贫,我国在基本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领域历史性地克服了绝对贫穷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党的奋斗目标。增进人民福祉,补齐发展短板,缓解了人民急难愁盼等社会问题。针对大肆蔓延的新冠肺炎,党中央及时要求全国各有关单位,深入开展抵御感染的全民大作战,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民安全和健康。努力实现中国梦,需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坚定发展为了人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目前总体上我国八百三十二个贫穷县已完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穷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业贫困人口已完成脱贫致富。二是坚持发展,紧靠人民。党通过探访农户、深入社区、宣传沟通等方式了解民意,掌握需求,真正做到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2.3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成长

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质量强国”。聚焦核心,突破创新,壮大实体经济,筑牢工业根基。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求党和政府全面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优化良好的营商创业环境,又要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挖掘人才技术潜力,从而推进民族伟大复兴整体进程。

聚焦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不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截至去年,中国GDP平均增速为6.6%,远高于同期全球经济平均增速2.6%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增速3.7%,对全球经济发展平均贡献超过了38.6%。基本做到了协调各方,有序发展。二是不断推动城乡统筹开发。党建学习是核心、人才汇聚是关键、产业发展是重点。十年变革解决了异地扶贫搬迁帮扶工作,有效盘活了城乡资源,推动了要素进一步合理化配置。十年间,大众网络、新兴传媒、自媒体等技术高速发展,并融合多元文化因素激活了城镇经济社会的生命力,促进了从京津冀协同融合发展到港珠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基础补短板,提升产品质量。要提升产业链和工业链的牢固性,确保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可靠运行,就要补齐短板,强化产业基础。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利用好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优势形成集群效应,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2.4 努力开拓创新,把创新驱动变成发展强劲动能

创新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永续发展的持久动力,能够激发人才潜力、市场活力、经济动力。抓创新发展就要促增長,谋发展就要开新局。回望十年变革,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披荆斩棘、艰苦奋斗,造就了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无数个世界奇迹。截至2022年9月,我国全球创新指数快速飙升至世界第十一位,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连续多年位居首位,整体上增强了我国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经济动力,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注重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关键在教育。十年伟大变革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级专家、科研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在关键领域、创新体系等方面已经逐渐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二是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攻坚破难,有力实现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基础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问题,中国经济从局部摸索、破冰突围走向了体系整合。三是积极推动农业市场化改革。突破影响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统一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国家采取“放管服”措施,进一步明确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间友好联系,营商环境显著提升,海外贸易往来彼此增强。

3 结语

展望新的十年,党和国家在“三件大事”上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当前,全国各族人民凭借饱满的热情、紧紧地凝聚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发挥主动求变精神,以自我革命来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习总书记强调,“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在第二个百年的赶考路上,党能否继续跃过历史周期率,交出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关键在于党的核心领导,以及人民能否始终坚持“四个自信”。事实证明,深入践行习近平思想,就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正确路线,理论和观点,积极宣传伟大建党精神,更加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重大内容和重大意义、牢记“初心使命”、严防“四种风险”、强化“四种能力”、坚定不移地做到“两个维護”,怀着必胜的信心,勇毅果敢地向前冲,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途上赢得新的成功,铸造新的伟业,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 汪洋 王沪宁 赵乐际 韩正 王岐山出席[J].党建,2022,(08):46.

[2]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02).

[3]高云才.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N].人民日报,2012-12-04(02).

[4]方勇,李波.荀子[M].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2015,(03):526.

[5]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线装书局,2012.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