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和准确性

2023-03-27 07:22李伟强张桂花周晓云彭腾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5期
关键词:尿素氮肌酐肾小球

李伟强 张桂花 周晓云 彭腾飞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惠州 516002)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概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占比在10%以上,位居世界前列[1]。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代谢系统也会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患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老年群体的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加之肥胖或超重,特别是腹型肥胖者、久坐不动、缺乏活动者、长期过量饮酒者更易发病。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已成为世界终末期肾脏病的第2位原因,属于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仅次于肾小球肾炎,最后发展为肾小球硬化,在患病后可能会出现多饮、乏力及体质量减轻等症状,且很容易并发大血管事件[2]。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为了使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降低糖尿病性肾病对患者机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患病早期通过科学有效的诊断方式提高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诊断效率,才可以使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因此,提高诊断糖尿病性肾病的工作效率以及诊断质量,对于改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有积极的意义。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入本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同时与健康体检者、糖尿病非肾病患者进行指标对比,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观察1组),选取同期80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为观察2组。再选择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1组女性24例,男性56例;年龄46~72岁,平均(59.07±12.03)岁;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03±1.47)年。观察2组中女性19例,男性61例;年龄49~73岁,平均(61.13±11.89)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7.47±1.57)年。对照组中女性31名,男性49名;年龄49~73岁,平均(61.13±11.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所有指标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涉及内容均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接受试验研究的患者均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100 μg/min。②基本信息模糊不清以及不完整的情况。③在试验治疗期间均由同一组医务人员进行诊断。排除标准:①患者的精神状态异于常人,在治疗过程中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②患者不愿意参加研究或者中途退出研究。③患者的其他脏器功能出现障碍。④患者的其他免疫系统存在问题。

1.3 方法 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胱抑素C、肾功能指标(即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在抽血前需要告知患者为空腹状态,并采集5 mL进行血清分离,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随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选用血清胱抑素C试剂盒,采用免疫比浊法,血肌酐采用Taffe法,尿素氮采用速率法,检测3计算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血清胱抑素C以及肾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清胱抑素C以及肾功能指标比较()

表1 3组血清胱抑素C以及肾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同检测指标阳性率对比 观察2组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以及血清肌酐指标阳性率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检测指标阳性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疾病的发展,糖尿病患者全身各大器官均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诱发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病症,使患者的体质量大幅度降低,甚至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空腹血糖可有效反映胰岛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从而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4]。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主要是因糖尿病肾小球硬化所致,在发病初期可为间歇性蛋白尿,然后逐渐加重为持续性蛋白尿。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伴有糖尿病肾病这一并发症的人数占总患病人数的20%~40%,该症状还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5]。糖尿病肾病在发病早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通常无明显的症状,这一阶段的病情往往比较轻,如果患者及时采取规范系统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6]。

对于糖尿病患者,其机体处于代谢紊乱的状态,肾小球容易发生微血管病变或者肾动脉硬化的同时,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病变过程可分为5期[7]。一期患者的肾脏肥大,同时表现出肾小球高滤过;二期患者基底膜增厚的同时在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正常,但在运动后有明显增高;三期患者可见持续性微量清蛋白尿期;四期患者可见已发生显性蛋白尿期;五期患者则进入肾衰竭期,也是患者生命的终末期。当患者发展到四期时,肾功能则不可逆转,这也是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据统计,5%~20%的糖尿病患者中,在患病后10年可见糖尿病肾病,该疾病在发病早期无症状,难以被发现,故做好早期筛查十分重要[8]。在发病早期,血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水平往往处于正常范围,无法对病变情况进行直接反映。另一方面内源性标志物容易受到肌肉含量、感染以及炎症因素影响,无法准确地对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行反映[9]。因此,选择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志物对于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血清胱抑素C属于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光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检测中很少受到患者性别、年龄、肌肉量跟炎性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可反映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情况,且具有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10]。肾脏作为清除血清胱抑素C的唯一器官,经肾小球自由度过后的血清胱抑素C几乎完全被取小管细胞吸收和分解,故该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变化[11]。另有学者提出,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半胱氨酸酶抑制剂,与肌酐相比,对轻度肾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的评估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糖尿病肾病作为由糖尿病所引起的慢性并发症,其特征为肾小球硬化。很多糖尿病肾病患者都是在明显蛋白尿或者出现水肿时才被诊断出,在通常情况下将血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清蛋白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但以上肾功能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仍然具有不确定性,需结合血清胱抑素C来进行联合诊断[12]。血清胱抑素C的分子量小,由体内有核细胞恒定产生,可作为肾功能的生物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作为溶酶体蛋白酶的酶抑制剂不受到年龄炎症等问题的限制,且容易被肾小球滤过膜完全吸收,当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血清胱抑素C将上升[13]。

在本次调研中,通过对比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糖尿病非肾病患者,可见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在结合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下,能够对患者的肾损伤情况做出更明确的诊断。当血清胱抑素C含量升高时,肾功能指标也升高,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14]。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以及尿素氮血清肌酐指标。血清胱抑素C可以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且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特别是对于肾病的早期情况可做出反馈[15]。有学者在调研中指出,该指标对肾功能的轻微改变以及早期受损均有灵敏的反应,能够为早期肾功能损伤提供可靠的依据[16]。当患者肾功能损害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并且使得白蛋白渗透到尿液中,此时尿液中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增加与肾小球受损密切相关,而尿微量白蛋白也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重要指标[17]。由此认为,在多指标的联合分析下能够更好地明确病情,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在糖尿病患者入院时,应当及时对患者的肾功能以及肾衰竭情况进行检查,以便采取及时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通过检测肾小球滤过情况,能够对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进行判断[18]。在诊断方面,血清胱抑素C不仅能够快速地被肾小球自由滤过,还可以防止肾小管部出现重吸收和分泌的情况,不容易引起其他病症[19]。在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较为完整,可以有效筛选小分子物质但是当患者的肾脏小血管受到损伤后,由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屏障系统会滤出大量白蛋白,从而导致尿液检测结果出现异常[20]。

综上所述,血清胱抑素C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可充分反映患者的肾功能水平,对疾病早期诊断率高,有利于医师判断并采取有效治疗,遏制疾病发展。

猜你喜欢
尿素氮肌酐肾小球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
不同密闭材料硫包衣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