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逐渐提高。因此,以就业为办学导向的高职院校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将标准化与柔性化理念应用于人才培养中,以提升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基于此,本文分析标准化与柔性化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并对高职院校人才的进一步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化,柔性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44
0 引 言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增长阶段,创新成为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基于标准化的柔性生产模式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从而使产业结构能够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也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对人才进行标准化与柔性化培养。
1 标准化与柔性化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
1.1 有助于高职院校整体的标准化发展
高职院校人才的标准化培养是其整体标准化发展的体现,标准化人才培养主要包括标准化的专业教学内容、标准化的课程安排机制、标准化的教师队伍、标准化的就业实践教学、标准化的教学评价等。只有做好上述标准化工作,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整体规范高职院校。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标准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指导性与规范性文件,使得人才标准化培养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的同时,高职院校整体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1]。
1.2 促进高职院校形成高质量办学体系
高职院校人才的标准化培养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形成高质量的办学体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人才的培养标准应满足相关行业的岗位要求,使得人才能够有效促进行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标准也能够得到相应提高,促使高职院校提升其内部的教学水平。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不再满足于单一技能的培养,而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使高职教育走向系统性发展的道路。因此,教学水平的提升与自身的系统性发展,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形成高质量的办学体系。
1.3 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内驱力
在柔性化方面,其相关理念来源于工业中的柔性制造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对产品加工中对象的转变进行自适应,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与逐渐复杂的行业市场中的不同需要。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传统的人才输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以创新力为导向的各类产业对人才的柔性化需求。将柔性化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人才的输出可以类比为产品的生产流程,其不但要符合标准化的输出要求,还要满足不同岗位的需要。因此,对人才进行标准化与柔性化的培养,能够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内驱力,使其在适应的过程中,个人素质得到提升,成为创新型人才,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岗位的柔性需求。
2 高职院校人才标准化与柔性化结合的培养策略
2.1 构建新型教育理念
为了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新型教育理念,将理科教学内容与文科教学内容相结合。目前,企业的管理与生产正趋于结合,因此,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人才不但要具备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与生产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目前,部分西方高校已经基于这种理念,制定了柔性化与标准化结合的教学方案。例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要求理科专业的学生应学习至少占據总课程比例30%的文科类课程,如:社科、人文等。并且,文科专业的学生应学习至少占据总课程比例20%的理科类课程,如:自然科学等,从而能够避免人才过于单一的极端化培养,有助于学生按照自身发展个性与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得到柔性化培养。在具体的实践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在偏理工类就业导向的专业中加入文学、管理学等偏文科类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具备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与此同时,在偏文史类就业导向的专业中加入基础的数学、自然科学等课程,使之后的文科类工作能够更加地切合实际[2]。
2.2 采用新型教学方式
为了使学生得到标准化、柔性化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将学生放在教学内容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潜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吸收,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防止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导致学生的能力无法达到标准,个人潜能无法得到激发,导致与企业的柔性化需求不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尽可能模拟出与实际就业环境相符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就业岗位相适应。学生能够将课堂中的观察结果以及课后的反思结果更为流畅地运用于就业环境中,使自身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职业需求,体现出教学的标准化与柔性化的特征。例如:在医学相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真实的标准化医院就医场景,并将学生分为医护与病患两组,引导学生对课堂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实践。在进行第一轮实践后,教师要将两组角色互换,进行第二轮实践,这样可使学生深入理解患者的需求,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医患纠纷。在实践过后,教师要让学生对实践的收获进行讨论,并将结果汇报给教师,由教师进行点评,形成师生之间的观点共享。最后,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相关理论和操作的理解更加深刻,用以发掘自身的潜力,从而达到标准化与柔性化培养的目的[3]。
2.3 注重心理与情感方面的培养
标准化与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满足专业标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内心,通过渗透与引导的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职业需求。因此,心理与情感方面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在情感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避免羞辱与打压式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尊心的塑造逐渐树立起自信心,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天性。同时,教师要保持自身优秀的形象与素质,提升自身对学生的亲和力,从而能够通过身体力行,达到更好的标准化与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效果。在心理方面,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心理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自我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教师不对其予以必要的重视,则会对标准化与柔性化的教学造成阻碍。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多留意学生的状态变化。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心理树洞”,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相衔接,鼓励学生将烦恼写成文本,通过树洞进行宣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掘出自身的潜能。
2.4 采取柔性化考核制度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学生的来源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使得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传统的统一化知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柔性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柔性考核标准,发现学生的优势与劣势,使学生在就业中不但能够满足基本的职业标准,还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具体来说,学生的考核方式通常为各类考试,在标准化教学推进的过程中,统一量化的考试结果往往会由于其自身的主观性加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考核结果不够准确。所以,高职院校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学生构建多维度的画像,包括理论、实践、德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表现突出的方面,教师要通过柔性化培养思维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于较为薄弱的环节,教师要通过标准化培养思维,对学生进行标准化培养,使学生不但能够得到全方位发展,还能够在就业中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3 结 论
高职院校为了有效地对人才进行培养,应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创新,为此,标准化与柔性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构建新型教育理念,采用新型方式。其次,要注重心理与健康方面的培养。最后,要采取柔性化考核制度,从而能够激发人才的潜能,使其符合各行各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诸葛晏,傅凌焜,吴均峰.基于战略分析理论的高职教育发展探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6):41-46.
纪兆华,孙刚凝,梁毅炜.基于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高职教育评价研究[J]. 科技资讯,2022,20(21):159-162.
姚芬.高职院校开展高职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4):55-60.
作者简介
原姣,硕士,助理讲师,生理学专职教师,护理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生理学教学改革。
(责任编辑: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