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智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践及启示

2023-03-25 18:35马军妮文立红胡世玮杨静周永明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标准化

马军妮 文立红 胡世玮 杨静 周永明

摘 要:以标准化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之一。杨凌示范区自2020年承担国家智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来,以示范基地为载体,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加大宣贯培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农业标准化工作经验。本文论述了杨凌示范区建设智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实践做法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效,从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保障、标准体系、宣贯培训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智慧农业标准化的工作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智慧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16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智慧农业通过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形成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精准感知、灾变预警等智能化管理,推动农业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生态化,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1]。标准化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桥梁和纽带[2]。智慧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实施标准,把农业生产各环节纳入标准化轨道上,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不断引领农业转型升级[3]。因此,实施智慧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江凤香[4]、仝国栋[5]等论述了标准化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以标准化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的重要方式,杨凌示范区以标准化为手段,以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为载体,综合应用智慧化、标准化技术管理农业生产全过程,示范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农业整体效益,探索出了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优质化发展的新模式,以优秀成绩通过了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考核验收。

1 杨凌示范区智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内容

1.1 形成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紧盯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以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为对象,一是建立覆盖智慧园区的农业环境监测标准子体系,制定设施农业空气、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环境因素监测规范;二是建立智能控制标准子体系,制定农业生产过程温度、湿度、灌溉、光照等设施自动控制规范;三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子体系,形成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的集农产品生产记录、检测检验、认证于一体的农产品溯源管理规范;四是建立综合管理标准子体系,通过标准化管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现农业精细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

1.2 建立智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通过对基地农业生产全过程实施标准化智慧管理,推行环境监测、智能化控制、产品安全可追溯等标准化管理,检测检验、认证,溯源标识信息化管理,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可追溯,提升具有地域特色的杨凌设施果蔬品牌效应,示范带动周边区域农业发展,引导广大农户通过标准化生产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

1.3 組建智慧农业技术标准推广服务队伍

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服务(宣传培训),组建一支具有智慧农业技术集成标准化管理技能的公共服务团队,持续打响杨凌农科品牌效应,带动杨凌示范区及杨凌在全国各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逐步实施智慧农业标准化管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提供标准模式。

2 杨凌示范区智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法

2.1 强化组合构建建设

一是组建了由监管单位、牵头单位、龙头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专家组成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综合协调解决示范区建设中的各项矛盾。二是组建了由高校、龙头企业和标准化领域专家组成的示范区建设技术工作小组,负责示范区建设各阶段的技术指导、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标准制修订、宣贯培训等工作。三是制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凝聚了智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工作合力,确保项目建设按既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实施。

2.2 确立了核心示范基地

示范区建设按照“合作社+基地+社员+标准化”的推进模式开展,通过择优筛选,将区内多个智慧农业代表性经营主体确立为标准化示范基地,统一实施智慧化和标准化管理。一是规范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应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环境监测、水肥一体化灌溉、通风保温等生产关键环节,智能化管控农业生产的水、肥、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二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化管理农业生产过程,一方面规范投入品、农事操作、销售等各类记录格式记录,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生产记录水平:另一方面运用建设的智能设备,记录和分析生产数据,适时调整生产过程。三是建立农产品溯源查询系统,实行农产品“一品一码”,开展质量溯源,克服生产记录误差,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

2.3 建立标准化工作体系

为保证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成立了由标准主管部门、技术专家、农技推广人员等组成的标准起草小组,全权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制修订、宣贯培训等工作。小组围绕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农产品认证为评判,以检验检测为手段,以溯源标识为保障,以创建品牌为目标的“五位一体”的综合标准化思路,从农产品生长类型、生长特点、环境控制、自动监测、综合管理等5个方面着手,综合考虑标准制定、实施、宣贯培训等各阶段的特性,经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座谈会,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建立符合生产实际、可复制性强、易推广的现代农业服务综合标准综合体。

2.4 加强标准宣贯培训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进行宣贯培训。线上依托各类媒体和平台,调动示范区建设工作人员,积极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示范区示范小视频,多频次宣传报道智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服务模式,宣贯解读农业标准。线下以示范基地为载体,通过举办项目动员会、座谈会、现场会等方式,由智慧农业标准化专家走进农业生产现场讲解标准,宣传标准化知识,开展技术指导,让标准说话,用活标准,通过专家的操作,让农民学会使用标准、依靠标准、信赖标准。对标准进行简化,将关键环节制成“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宣传彩页,采取“基地+走村入户”等方式,发放标准化资料,传播智慧化、标准化生产等知识,让农民看得懂标准,学得会标准,能将标准轻松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 杨凌示范区智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效

3.1 确立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将基地作为对外提供智慧农业标准化展示宣传和交流的核心场所。与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杨凌锦田果蔬专业合作社、神木市光伏智慧农业示范园等智慧农业代表性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确定为示范基地;通过“以标准促生产、以技术提质量、以销售强标准”的工作方式,在基地实施标准化、智慧化管理;应用和完善制定的技术及管理标准,开展农业生产示范、新技术培训、标准宣贯培训,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应,减少了生产投入、优化了运行管理、扩大了智慧农业标准化影响力,示范带动杨凌周边发展了1000余亩葡萄标准化生产,引导广大农户通过开展智慧化、标准化农业生产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

3.2 构建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技术工作小组和标准起草小组坚持“五位一体”的综合标准化思路,在搜集整理100余项智慧农业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资料基础上,通过创新制定和优化筛选,最终形成既具杨凌特色,又有很强示范性的杨凌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环境监测、自动控制、生长模型、综合管理5个子体系共42项标准文件,涉及农业环境监测、智能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涵盖了系统的综合标准化管理和生产服务模式,主要为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小型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标准化生产管理指导,可有效提升小农户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和标准化意识,助推其通过标准化生产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相衔接,进一步固化提升杨凌农业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3.3 提升了农业生产者标准化意识

示范区建设3年中,通过线上各类媒体和平台的宣传,让更多农业生产者加深了对该示范区的认识,掌握了更多智能技术、标准化知识,扩大了示范区的影响力,提升了农户通过智能技术、标准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的意识和能力。线下以示范基地、培训课程为载体,以接待各种类型的参观调研和交流为契机。技术专家、农业推广人员等通过现场的示范操作和培训,赋予了标准鲜活的生命力,让农业生产者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中,轻松掌握和应用标准,示范带动更多农业经营者规范了农事操作、生产记录、投入品记录等,强化了标准化管理意识和能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3.4 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各示范基地實施“智慧农业+标准化”管理以来,有效减少了人工成本、施肥量、灌溉水量等生产投入品,改善了农产品品质,产品商品率由65%提高到90%以上的同时亩产值也增加了约2000余元。葡萄、樱桃、圣女果等杨凌特色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及周边城市,进一步充盈了农民的钱袋子。结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旱区农业)”建设,成立了智慧农业技术标准创新团队,通过示范引领,各基地已成为智慧农业生产、观光旅游、游学交流的核心示范基地,对强化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提升“现代农业看杨凌”示范引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采用精准施肥、科学灌溉、标准作业,有效降低了施肥量和农药用量,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避免了土壤板结,通过多年的数据分析,可整体节水70%,节约化肥农药80%,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4 实施智慧农业标准化工作启示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受益面广和公益性强等特点,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加强智慧农业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农机设备购置等基础设施补贴政策,强化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农业经营者使用现代化农业设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远程控制管理农业生产。实施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工程和建设一批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构建集实时感知、智能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体系,通过示范带动更多农业生产者融入现代农业生产进程。

4.2 夯实技术保障基础

包括人才和技术两方面。人才方面,政府要健全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将标准化生产融入技术下乡、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水平;企业要采取设置技术专门机构、聘请技术专家、开展技术人才培养等方式,保障企业人才基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高等院校要将智慧农业人才培养纳入系统课程中,夯实人才后备力量。技术方面,要加大智能传感、作物生长模型、溯源标准体、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升标准制定技术水平,打通农业全产业链间技术壁垒,畅通技术应用渠道,为智慧农业标准化实施奠定技术支撑。

4.3 构建全产业链智慧农业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6]。运用系统理论,以农业全产业链为工作对象,聚焦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展标准梳理、比对分析、跟踪评价和农业生产经验总结,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调动各环节技术人才积极性,加快研究贯穿智慧农业全产业链的科学标准体系,推动经验转化为科学标准,打通智慧生产标准通道,破解标准关联性差、实用性低、操作性差等问题,减少因系统数据差异、人工生产、设备差异等引起的农产品品质不一等问题发生,构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4. 4 提升标准化工作意识

标准只有通过宣贯培训被更多的人应用才能有生命力。针对制定的标准,建立标准化推广专业队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频次开展标准宣贯培训,推行智能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模式,推动标准“进企入户”,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标准化水平。通过编制简明易懂的模式图、明白纸,拍摄小视频,制作动态图等方式,丰富标准宣传方式,让更多的农业生产者轻松、正确使用标准。建立标准应用平台,聘请懂标准、技术硬的专业人才为平台专家,开展标准实践一对一咨询和帮扶,帮助农业生产者解决标准使用中发生的各类问题,带动更多农户融入智慧化、标准化农业生产中,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为实现现代农业强国奠定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刘洋洋,董杲,黄修杰,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4):114-118.

黄修杰.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农业,2015(3):4-11.

杨静,李博,胡世玮,等.智慧农业标准化实践与建议[J].中国标准化,2021(22):60-63.

江凤香,任大鹏,杜谋涛,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省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2):143-146.

仝国栋,应珊婷.智慧农业标准化现状分析及标准体系构建[J].学术研讨,2022(6上):112-117.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 13016-2018[S].

作者简介

马军妮,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标准化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延边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
金华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实施方案分析
智能手机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