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士
最近越剧《新龙门客栈》火了,这出由小百花剧团在杭州蝴蝶剧场驻演的新戏每月演出15—18 场,在抖音、B 站等新媒体更是圈粉无数,引起年轻人的追捧。让人不禁感慨,不是说戏曲跟不上现代的节奏,不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了吗?看来也未必,戏曲在新时代照样可以焕发风采。由此引发两点思考:
戏曲在功能上具有多重属性,它具有“厚人伦、美教化”的责任,也具有耳目愉悦的娱乐属性。过分强调教化作用,使戏曲艺术僵化呆板,与民众渐行渐远;过分强调娱乐作用,又易于出现浅薄、庸俗和哗众取宠的不良倾向。“寓教于乐”,正是戏曲作为文化商品的基本属性和功能。
当前戏曲舞台上,要么是沉醉于几十年不变的老戏,要么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新戏,前者为资深票友、乡镇老人所喜欢,经常活跃于送戏下乡、送戏进社区的舞台;后者则以汇报性演出为主,组织观众欣赏。这些从戏曲传承发展、弘扬主旋律的角度来看都是必要的,也能各自服务一定的观众群。但戏曲的发展也要充分考虑市场,吸引城市中的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兴趣,他们才是社会消费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未来。没有市场和流量,只靠政府资助的戏曲传承发展将难以为继。
要想拥有市场,就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新龙门客栈》的成功根本还是在于重视观众,抓住观众们的“心”。在题材上瞄准经典武侠,故事紧凑,又体现出一种现代情感。在舞台设计上,充满时尚与现代,打造沉浸式演出模式。在舞台呈现上,演员青春活力,展现精湛表演。
现在一谈创新,就有人说是破坏老祖宗规矩,我们反对一味博取眼球的低俗创新,但戏曲决不能因噎废食,停止创新的步伐。因为历史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现在所谓的经典老戏其实也是一代代艺术家推陈出新的产物。
市场自有一套竞争淘汰机制,会激励不断推陈出新,排出更让民众喜欢的剧目;市场竞争对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表演技艺的精进,因为观众要看的可是“真玩意儿”。
目前,国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扶持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很大成就。但如何激活市场潜力,促进戏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