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困境和设计优化

2023-03-23 03:2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中学黄彩霞
家长 2023年33期
关键词:议题课程标准法治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中学 黄彩霞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各种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材与练习中随处可见“以 为议题”的表述。因此,在课堂实施议题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创新教学内容,帮助教师构建活动型课堂,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实现综合成长。但是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有效的优化策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有高度、有深度、有精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导向性

议题式教学是以某个议题为引导方向展开的具有导向性的探究活动,且该议题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生活所设计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议题式教学使课堂由知识本位转变成素养本位,让学生在探讨议题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思辨能力与批判精神,实现思维与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实践性

议题式教学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实践性,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活动、模拟法庭,然后引导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发表自身想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亲身体验、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体验、探究,从而获得更多知识,形成必备品格。同时,根据议题分析其背后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就感,提高学习信心与实践能力,能够有效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逻辑性

议题式教学并不是随意开展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活动分化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这三个阶段不仅符合课程教学设计的逻辑,还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在设计议题、开展议题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遵循逻辑性原则,确保各个环节相扣,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提高其学习成效,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困境

(一)教师层面

1.教师缺乏坚定的教学态度。

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效果。虽然教师对议题式教学有一定了解,且肯定议题式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但是经过与教师的交谈发现,部分教师对议题式教学持有再观察的态度。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认为平时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在教学前需要做繁多的准备工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偶尔实施,没必要长期执行;二是教师的年龄比较大,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实施意义不大,没必要当作基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可见,该部分教师并没有形成坚定的教学态度,导致议题式教学的开展不够顺畅。

2.教师经验不足。

教师的经验也会影响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效果,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他们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多为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即便是采用了议题式教学,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议题选取不恰当、议题情境脱离实际、议题活动流于形式、议题问题缺乏有效性等,导致议题式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层面

1.学生的议题式学习观念不强。

在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由于学习观念弱,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议题探究活动中。经过调查发现,约85%的学生是通过听讲记笔记的方法学习,约5%的学生会自主学习,其他的学生则是随意学习。这样,在教师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时候,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导致议题式学习效果不理想。

2.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学习意识。

议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但是经过与学生的交谈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不愿意参与到议题探究中。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停留在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形式,习惯“听”教师直接讲解重点知识;二是因为学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他们没有多余时间去搜集资料、探究问题。种种原因导致议题式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教师方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否有效,能否将议题式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教师,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极为重要。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深入解读课程标准与议题式教学,明确课程标准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将议题式教学高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1.转变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议题式教学的优势,并将其当作自己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形成教学理念。为了达到该目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积极、坚定的教学态度,深入分析学科知识与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与学科素养的发展。具体来说,在教学前,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案设计,选择合适的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议题活动探究中,自主思考、独立探究,发展其关键能力。

2.研读课程标准。

《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的时候不要一目三行,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寻求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方法,在对课程标准有了深刻了解以后,再以此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议题,从而提高议题式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面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议题的设置、情境的创设、活动的设计、议后评价是完整的教学流程,缺一不可。为此,下文对这四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

1.合理设置议题。

议题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议题式教学的成效,教师要合理设置议题,具体如下:

第一,以生为本设置议题。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议题学习的关键在于议题是否与其实际生活相符合。因此,在设置议题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议题式教学更加接地气,更贴近学生内心。以《认识自己》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议题为“社会中的我”,让学生通过同学、老师以及自己的评价,对自己有正确认识。

第二,根据教材设置议题。新版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探究栏目,如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这些都是对教材的延伸,因此在设置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挖掘这些栏目中的有价值信息,保证议题的合理性。以《依法履行义务》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拓展空间”设置议题“是否应该主动应征入伍”,然后让学生探讨应征入伍的价值和对社会的作用,理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培养学生保家卫国的精神与社会责任。

第三,结合社会热点设置议题。在设置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保证议题的真实性,让学生对社会现象拥有充分了解,并挖掘该现象背后的本质与原因,让学生学会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也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人文性、实践性被充分展示出来。以《基本经济制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如下议题:小组合作,谈谈某公司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你还可以列举出哪些与该公司相同类型的公司?让学生通过该议题感受到生活中的道法知识,发展他们核心素养的同时,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

2.创设议题情境。

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在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议题情境,让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在情境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一,创设思辨情境。要想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创设思辨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使其主动参与到议题研究中。以《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为例,教师先确定议题主题“酸酸甜甜的感受——品味友谊”,再为学生创设情境:小明因为在小测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再怎么努力都难以考上心中的大学,对未来感到迷茫,认为自己无法顺利应对今后的“每一场考试”。然后,让学生带入该情境中的人物,分析该如何帮助小明,使学生了解友谊的特质,知道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第二,创设生活情境。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相关案例融入情境中,让学生在探究、体验情境时完成意义构架,养成核心素养。以《依法行使权利》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情境:小雅、小西、李雷三个人到文具店买文具,结账的时候老板多收了几毛钱。李雷认为应该去和文具店老板理论,小西认为就几毛钱算了吧,小雅认为应该先问一下老板具体情况,再解决问题。设置好议题情境后,让学生以“观点+理由”的形式说说三人的观点,加深学生对公民权利的理解,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

3.丰富议题活动。

活动是议题式教学开展的路径。在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丰富议题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作用下完成议题学习。以《国家权力机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辩论、合作实践等活动,让议题式教学课堂更加丰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本节课议题活动如下:

活动一:课堂辩论

情境: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是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元宵节放假的建议,但是目前依然没有进入立法程序。元宵节到底该不该放假?

活动形式:让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活动二:合作实践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活动一的内容列出相关采访提纲,对学生、教师、家长及社区人员进行采访。

4.开展多元化评价。

评价是议题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可或缺,良好的教学评价有助于议题式教学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为此,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多元化评价,具体如下:

第一,采用“四体参评”模式,让教师、家长、学生、同伴都参与到评价中,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第二,撰写议题小论文。要求学生根据议题撰写300 字左右的小论文,教师点评,并将其归纳到成长记录档案袋中,展示学生议题式学习的具体情况与实际成果。

第三,制作议题活动等级评价表,对学生的活动表达、活动品质等进行评价,让议题活动更加科学。

第四,开展过程性评价。在议题式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参与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参与态度、具体表现、参与结果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方面

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习惯直接影响议题式教学成效,为此,要想提高议题式教学效果,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观念。

教师应为学生讲解参与议题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议题式学习的优势;明确议题式活动的规则、探究方向,让学生能够快速参与到议题式活动中;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其思维,让他们不再觉得议题式学习是负担;多关注、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在议题式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与其一同寻找解决方法。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学习观念也随之增强。

2.引导学生开展成就动机训练。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希望参与高难度活动,并希望获得优秀成就、超越他人的动机。教师可以将成就动机划分为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两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相同。在开展成就动机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具有哪种动机,再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如,针对害怕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展示自我的学生,教师要选择一些难度较小的议题,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成就感,然后加强引导,传授成功经验,让他们更主动、大胆地参与高难度议题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给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其在目标的导向下自主完成议题式学习,体会自主探究的乐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探究议题活动。

如此,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与学习习惯并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之后,就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议题式学习中,进而促进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高效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教学具有积极影响。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明确议题式教学的开展条件,然后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来优化议题式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掌握学科知识,形成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教师还应增强学生的学习观念,让他们形成较强的成就动机与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定期反思,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进一步提高议题式教学质效。

猜你喜欢
议题课程标准法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