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文化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2023-03-23 04:46王书斌
教育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南湾校园文化师生

王书斌

学校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价值观、精神品质、行为准则及规章制度等,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人的行为,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学校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优秀的学校文化对学校开展各项工作都有着良好的浸润、孵化、激励、推进作用。

打造“有内涵、接地气、被认同、相关联、好记忆、易传承”的校园文化,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获取家长支持的关键因素。在办学过程中,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打造了以“和乐”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致力于研究文化内涵,让文化成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领悟文化建设内涵,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内涵丰富,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认知学校文化——

一是物质形态的学校文化,具体体现为校园的自然环境,包括各类景观雕塑、树木花草、学校标识、校徽等。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具有装饰校容、美化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形象的视觉冲击力和物质质感的触及力,通过感性通道无声而有力地进入师生的情感和精神领域,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是制度形态的学校文化,包括教育目标、制度纪律、校训校规等。打造具有规定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不仅能促进师生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还能凝结成一种能在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

三是精神形态的学校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精神层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更是学校文化建设所要达成的最高目标,影响着校内成员的价值取向、人格塑造、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经全体师生的长期不懈努力,最终达到大道无痕之境界。

澄清文化构建误解,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当今社会上有着这样一种说法:“换校长就是换文化。”需明确的是,学校文化并不等同于校长文化,如果学校文化随着校长的更换而改变,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应该的,无益于学校的发展。笔者将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的误区总结为以下三点——

学校文化构建方式不当。在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时,部分学校并没有立足于自身的特点,而是在没有对自身文化需求进行诊断、研判的情况下,便盲目模仿;有的学校甚至直接找来文化建设团队,搬来一些核心词汇,硬性地打造出学校文化;还有的学校换了新校长,就将过去的文化建设束之楼阁,新校长将自己原来学校的文化全盘照搬……凡此种种,都存在对学校文化理解的偏颇,这种师生被动接受的“拿来主义”只有光鲜外表,有名无实,有形无魂。如果学校文化并不是从学校教育实践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从外部强行植入的,便会缺乏内在生命力,无法得以持续传承。

学校文化构建认同不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学校师生员工参与度不高,参与面不大,缺乏对文化建设的集体共识与认同感,学校文化难以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意识。学校文化建设应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民主过程,不应只是校长或少数人的意愿和意念。只有全员参与,文化的认同度才会更高,文化才能起到约束、规范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南湾学校在“和乐”文化的打造过程中,由校领导牵头,广大教师共同参与,融合了历届校长文化建设成果,对“和乐”文化寻根溯源,深度解读,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深刻。

学校文化解读阐释不深。学校文化体系中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与学校精神都有自身内涵和育人价值,倘若不加以阐释,学校全体成员就很难领悟其真谛,也难以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作用。深度解读校园文化应该利用多种平台进行宣传,如公众号、校报、刊物等,通过晨会、班会、队会等形式进行宣讲,还可以通过开展学校文化主题活动,促进师生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和运用,提升认同感。

紧扣文化传承密钥,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结合多年研究实践,笔者认为创建能够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好文化需紧扣文化传承的密钥。学校文化有根基、有解读、被认同,才能成经典,才能真正被代代传承,才能真正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育人作用。

有根的文化好传承。文化有根,才能育心。学校文化有其生长的土壤,更有其形成的特定环境和氛围。南湾学校提出的“和乐”文化根植于学校所处的特定地域环境和初创时期的文化氛围。具体来说,学校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湾街道,秉承南湾街道“和谐创新,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从传统国学中汲取精髓,结合办学之初教师来源结构多样、学生户籍成分复杂的特点,基于融合发展的需求,我们凝练出“相融相携,同行同乐”的学校精神,并逐步形成了“和乐”文化体系。

解读的文化易传承。学校文化的构建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是一种浸润、濡染的过程。南湾学校提炼了以“和乐”为中心的学校文化,仍需做好以下问题的解答:为什么要将“和乐”作为学校文化?“和乐”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鉴于此,笔者结合学校自身发展需求,对“和乐”文化寻根溯源、解读释义,形成较为完整的“和乐”文化体系。“和”即和睦、和谐、和顺,尊重本源,恪守适度,注重融合,则家庭关系更加和睦,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家校关系更加和顺。“乐”即快乐、悦乐、和乐,坚守初心,遵循规律,探究真谛,则学生尽享学习之快乐,师长畅享育人之悦乐,家校共享教育之和乐。和既成,人人必将成就更好的自己,演绎精彩华章;乐既成,学校必将成为育人乐园,奠基幸福人生。

认同的文化乐传承。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到师生中去阐释,从班级文化建设着手,由此才能实现凝聚、引领、激励的作用。在“和乐”文化引领下,南湾学校德育处打造了“和乐”德育文化课程,小学部以“乐”字、初中部以“和”字分别构建特色班名,以此激发学生的班级集体责任感。正是因为有了认同感,师生群策群力,快乐参与,既构建出师生乐于接受的班级管理文化,又营造出“比学赶帮”的文化荣誉感。在活动中展现文化,让文化体现在教与学的具体行为之中,最终慢慢沁入师生的心田,提升文化自觉,乐享文化运用。

经典的文化永传承。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传统的存在使集体能够变得团结一致,坚不可摧。因此,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校自身独特的传统,并且使该传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直保持下去。”因此,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文化是学校延续和发展的基础,能够在岁月的更替中代代相传。例如“和乐”文化产品校徽被评为“深圳市十佳校徽”,随着时间迁移逐渐显现出巨大的影响力,校徽成为南湾学子的一份执念,也成为师生心目中一座精神丰碑。经典的文化需要广泛去运用,需要下大力气去宣传,需要全方位去发展。只有不断地加强文化运用和宣传,文化才能慢慢成为经典,更好地服务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我们通过复刊《南湾学校校报》及创办校刊《和乐之声》,宣传学校的“和乐”文化,浸润广大师生心田,内化为自觉行为,使其得以传承,成为经典。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封闭、静态、单一的,而是开放、动态、多元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漫长过程,但是只要充滿信心,坚定教育初心,坚守教育本质,就一定能够实现学校文化的不断提升与超越,用文化助力孩子的全面成长,用文化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用文化推动学校的特色、优质、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李啸

猜你喜欢
南湾校园文化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信阳菜品牌化发展对策研究
——以南湾鱼头为例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好玩儿的南湾猴岛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论公众参与南湾水库保护的法律机制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