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石青川 王红茹|全国两会报道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说明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作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多项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月1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该方案。此次机构改革之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仍为26 个。
改革方案显示,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共有13 项,涉及六个大领域,重中之重是科技创新、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三大领域。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沈荣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这次改革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集中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
科技领域的主要改革举措是重组科技部,对此,沈荣华称,高质量发展主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这次机构改革方案第一条重组科学技术部,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
沈荣华表示,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例如从国内看,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还有不少短板与弱项;从国际看,目前面临外部的“切割断链”“卡脖子”等挑战,需要通过加强科技领域机构改革,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
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有利于整体重塑科技创新机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也在会上表示,机构改革方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利于创新链和管理体系优化以及科技创新发展。同时他还说,高校要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面临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挑战,加强科技力量与统筹需要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改革。沈荣华认为,知识产权与数据管理两个部门的改革也与此有一定联系。
此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归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管理,从上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来看,国家知识产权局划归市场监管总局管理主要因为商标专利等相关权责并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
此次机构改革,将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商标、专利等领域执法职责继续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承担,相关执法工作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业指导。
近几年,曾有多家科创企业向记者表达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而这次把国家知识产权局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沈荣华认为,“这就加强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理顺了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这样我们的科技创新、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就能够得到更加有力、更加协调的体制保障。”
视觉中国
针对此次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全国政协委员辜清建议,考虑到知识产权局的主要职能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可逐步将执法职责统一到知识产权局。
此外,基于数字资源、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这次改革新组建了国家数据局,主要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这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竞争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沈荣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经济网两会专题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最为集中的领域无疑是金融。改革方案内13 项改革内容中有6 项涉及金融领域,几乎占了本次机构改革方案一半的内容。
沈荣华认为,此次机构改革主要是针对金融领域,特别是金融监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风险挑战,包括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整体监管能力不强等,“如改革之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都在做金融监管,其中不少职责交叉重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而这次金融领域改革的一大看点,则在于对中央金融监管事权的加强。改革方案显示,要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强化了金融监管中央垂直管理,而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则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
这些改革举措也被业界视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沈荣华表示,此前在金融监管方面,地方的职责不是很明确。在调研中,他发现地方设置的金融办、金融局等机构,偏重于企业上市、资产重组、项目融资等金融服务方面,在监管方面相对不足,而且手段缺乏,人才也不足,力量也不足。
此番调整后,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将主要承担监管职责。他认为,项目融资、债券发行、企业上市等主要是市场行为,作为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不必过多介入。
全国政协委员柳锋波也表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强调加强金融监管十分必要,金融改革背景下要更加关注对基层国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的管控。当前,全国各区域成立了众多国资平台公司,以期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但部分基层国资公司运营管理行政化色彩浓厚,管理专业化水平偏低,各类融资及资金风险频出,易引起风险的集中爆发与连锁破坏反应。
2月28日,在中南海举行的民主协商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的看,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针对性比较强,力度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触及的利益比较深,着力解决一些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沈荣华认为,这次机构改革在许多方面触及利益问题,包括部门职责、权力划分、体制机制、人员管理等,都涉及权力利益的调整变化。
从改革方案来看,在科技部重组中明确提出,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调整科学技术部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协调管理、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等职责。
沈荣华对此解释为,科技部职责的调整主要是强化宏观管理职责,集中管宏观、管基础科研、管大事,而将具体管理职责划给相关部门。“比如科技管理部门很大一部分职责和精力,是从事具体科研项目资金的评估、立项、审批、管理等,而改革后科技管理部门不再参与其中,转而主要负责指导监督科研管理机构的运行管理和科研成果的评估问效,这一块调整就直接触及相关部门权力利益的调整问题。”
在金融监管方面,地方上不再挂金融办、金融局等牌子后,也将使地方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活动、项目融资、发行债券、招商引资等方面功能大幅弱化。
机构人员管理变动同样体现了“触及的利益比较深”。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其中有一项为“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均使用行政编制,工作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统一规范管理,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标准”。这一项的提出,也使得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在编制使用、人员管理和工资福利等方面涉及利益调整。
而另一项“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及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中,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的县级支行将被撤销。“这可涉及所有人行县级机构和人员调整,触及的部门和利益不可谓不深。”沈荣华说。
除此之外,还有范围更大的调整。在13 项改革内容的最后一项显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对此,沈荣华表示,精减5%的编制涉及中央国家机关的各个部门,减编后少数部门超编问题,将在5年过渡期内逐步消化,这也触及利益问题。
从改革历程看,1982年启动第一次机构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一直处于深刻变化过程中,不断对机构改革提出新要求。
为此,我国大约每隔5年就要集中进行一次机构改革,到今天为止已进行了9 次。而每次改革都解决了当时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沈荣华表示,本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是第九次机构改革,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2018年机构改革的延续和深化。
此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沈荣华认为,本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加强科技、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机构改革,解决了不少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在方向上与2018年机构改革是“一脉相承”的,在内容上又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机构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
“从本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内容看,主要延续了坚持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等改革趋势,从而使机构设置更科学、职能配置更优化、体制机制更完善、运行管理更高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障。”沈荣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