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祺
内容提要:通过链长制政策来促进地区产业发展,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法( DID) 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 ,实证检验链长制制度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链长制对产业链韧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SM倾向评分匹配的稳健性检验都验证了该结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链长制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东中部地区的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对于因地制宜的利用链长制政策促进产业链韧性具有较强的理论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而推进产业链韧性离不开有为政府的产业政策措施。作为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创新和演变的重要方向,被视为稳链固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重要机制的链长制,经历了“中部城市首创—沿海省份推广—国家层面认可—全国竞相运用”的发展过程。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密切关注。链长制政策是否影响了产业链韧性?链长制政策通过何种机制对产业链韧性施加作用?这些问题都亟待解答。
对产业链韧性本质属性认识的深化,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先决条件,(1)肖兴志、李少林:《大变局下的产业链韧性:生成逻辑、实践关切与政策取向》,《改革》2022年第11期。产业韧性是指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开放经济条件下上下游相互关联的产业在遭受外部冲击或风险时避免断链的能力,(2)曹德、贺正楚、张嘉欣:《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的韧性—脆弱性研究》,《经济数学》2020年第3期。已有研究从产业经济理论、地缘政治、国际贸易等维度对维护产业链稳定安全和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肖兴志、李少林:《大变局下的产业链韧性:生成逻辑、实践关切与政策取向》,《改革》2022年第11期。产业链韧性有助于实现产业链安全,产业链安全是产业链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产业链韧性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3)卫彦琦:《数字金融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中国流通经济》2022年第12期。提升产业链韧性应有序推进补链、延链、固链、强链等,目前我国产业链韧性提升还存在着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导致产业链不完整、要素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产业链不稳、基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链不强等问题。(4)陈晓东、刘洋、周柯:《数字经济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的路径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22年第1期。已有文献主要从定性角度分析产业链韧性的含义和提升机理,由于数据和方法的限制,定量研究比较缺乏。
而“链长制”是由地方政府为应对环境重大不确定性所发明的、具有中国体制特色的产业管理制度的突破性创新,(5)刘志彪、孔令池:《双循环格局下的链长制: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的新形态和功能探索》,《山东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是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主线,通过政府协调引导的方式畅通产业链上下游的联通环节,推动产业链基础能力、发展韧性持续提升,链长由政府行政长官担任,统筹协调所管辖区域范围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活动,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产业链的现代化。(6)林淑君、倪红福:《中国式产业链链长制: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传统的产业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以政府的资源掌控力对特定产业进行扶持,属于选择性产业政策,而链长制更强调“政府有为”和“市场高效”,市场化的“链主”处于核心地位,“链长”起到引导和协调作用,链长制更多的是责任分配机制、动员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可以看出,已有研究对于链长制加快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但是产业链韧性和产业链现代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链长制对于产业链韧性有什么影响还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证的检验。
本文计划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 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 ,将链长制作为准自然实验,同时将2020年及之前实施链长制的10个省份的112个行业视作处理组,其他行业视作控制组,研究链长制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其影响在PSM-DID等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行业集中度强化了链长制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这说明了链主的带头作用,而链长制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从研究对象看,聚焦于链长制,证实了链长制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为链长制顺利推进和产业链韧性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二,从研究内容看,不同于传统的产业政策,揭示链长制政策在促进产业链韧性的促进机制,从而为后续从产业政策向产业链政策转变提供新的视角。第三,从实证策略看,刻画了产业链韧性的测度指标,还利用PSM-DID等进行了稳健型检验。总之,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现有文献关于链长制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化对链长制在促进产业链韧性和产业链现代化的理论认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可以看出,产业链韧性与全要素生产率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就会显著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因此,我们在理论框架中以全要素生产率代替产业链韧性。借鉴Arkolakis理论框架,(7)Arkolakis.C.,Market Penetration Costs and the New Consumers Margin in International Trad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0,118 (6),pp.1151-1199.结合唐荣和黄抒田的模型框架,(8)唐荣、黄抒田:《产业政策、资源配置与制造业升级:基于价值链的视角》,《经济学家》2021年第1期。引进链长制政策(G),构建如下模型:
经济中有s个工业部门。每个部门的企业通过使用两种要素投入(资本K和劳动力L)生产商品(部门内同质但部门间异质),在要素市场我们假设存在要素市场扭曲,而且政府的干预措施,导致资源的错配。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是商品和要素市场的价格接受者,因此不同部门对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支付资源误配税,因此,考虑到部门的商品价格pi以及资本和劳动力成本(1+τKs)pK和(1+τLs)pL,τKs和τLs分别是部门的资本税和劳动力税,由于实施产业政策,税的大小由链长制政策(G)导致的资源误配决定,政策覆盖的企业和行业越集中,导致的扭曲度越高。假定τKs=eGKs,τLs=eGLs。由于每个部门生产不同的商品,在均衡状态下,商品价格ps会因部门而异(即使没有资源误配)。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是同质的,如果τKs=0和τLs=0,企业产生的要素成本相等。假设一家公司的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CRS)时,使用下面的一家公司来确定一个部门:
(1)
其中,As表示代表性企业的生产率,Vs代表产出,根据异质性企业理论,生产率的差异是企业经营行为差异的关键变量。我们假定生产率与产业链长度、上游度和获利能力成正比,也就是在价值链的上游度越高,生产率也就越高;产业链越长,生产率也就越高;获利能力越强,生产率越高。αs、βs为资本、劳动的产出弹性,且各行业的要素产出弹性不相同。因此,代表性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可表述为:
(2)
其中,pK、pL分别表示不存在扭曲时的要素价格,而企业面临的实际要素价格分别为(1+eGKs)pK、(1+eGLs)pL。考虑到政策实施集中度越高,表明接受政府扶持的获益企业数量越小,也就会导致资源误配和扭曲,因此,可简单判定要素扭曲系数与链长制(G)之间呈反向关系,且链长制(G)在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求解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FOCs)为:
(3)
假定CRS加总生产函数:
V=V(V1,…,Vs),满足∂V/∂VS=ps
(4)
也就是V=∑sPsVs,再加上K=∑sKs,L=∑sLs,假设条件可推导得,定义部门s企业的一阶条件是公式(3),生产函数为公式(1),CRS假定为公式(4),在包含链长制与资源错配的多部门竞争均衡条件下,s行业的资本与劳动投入表达式分别为:
(5)
(6)
(7)
(8)
(9)
为了计算要素错配对总TFP的影响,我们通过近似加总函数V,将总TFP分解为部门TFP、部门份额和资源错配。资源误配的组成部分包括部门摩擦和部门份额。为了分析资源误配对总体TFP的影响,我们比较了状态t、Vt和状态t-1、Vt-1的聚合函数,上标为t的变量对应的状态Vt。假设不同状态下每个部门αs的资本强度相同。通过应用中值定理我们得到:
(10)
(11)
(12)
(13)
(14)
(16)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链长制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同时,由于产业结构有差异,链长制政策实施导致的资源误配不同,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以全要素生产率代替产业链韧性。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一下假说:
假说1:链长制政策可以促进产业链韧性。
假说2:链长制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程度在不同产业和地区上具有显著差异。
采用多期 DID 方法对链长制的产业链韧性效应进行评估。链长制于2017-2018年间在湖南省孕育,长沙和湘潭开始采用“链长”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2018年7月,湖南印发《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联系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分工方案》,省领导开始参与“链长”的相关工作,2019年8月,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系统化普遍化推进“链长制”,之后广西、江西、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也开始推行“链长制”。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有29个省份实施了链长制或者与链长制相关联的政策。以2017—2020年10个省的112个产业链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将链长制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将实施链长制的行业视作处理组,未实施链长制的行业视作控制组,研究链长制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借鉴Autor、何凌云等的做法,(9)Autor D.H.,Outsourcing at Will:The Contribution of Unjust Dismissal Doctrine to the Growth of Employment Outsourcing,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2003,21(1),pp.1-42; 何凌云、马青山:《智慧城市试点能否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基于多期 DID 的经验证据》,《财贸研究》2021年第3期。构建多期 DID 模型,多期 DID 的模型构建如下:
Didit=Treati*Periodt
(17)
式中:Xit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产业链韧性的相关指标;μi表示个体固定效应;λ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Treati为处理行业虚拟变量,倘若该行业为链长制政策行业即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Periodt为处理时间效应虚拟变量,如果该行业实施链长制政策的年份及之后赋值为1,反之则赋值为0。Dit为处理行业与时间效应虚拟变量的交互项,同时也是本文关注的核心变量。系数θ的估计值代表了链长制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
1.被解释变量
产业链韧性(PR)。借鉴李萌的测度方法。(10)李萌、何宇、潘家华:《“双碳”目标、碳税政策与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7期。假设在有向产业链网络中,考虑地区i,i∈{1,2,…,N}的企业参与产业链分工的情形。定义ODi为地区i的企业的出度(OutDegree),PRi表示地区i的企业的页面排序(PageRan),也就是产业网络关系中多重指涉和多重被指涉关系情形下各个节点的全局产业链嵌入概率,也就是产业链韧性,其计算公式为:
PR[l(j=i)(t+1)]=[(1-q)/N]+(q∑i∈{1,2,…,N}){PR[l(j=i) ]}/ODi
(18)
l(j=i) 为示特定产业链t的分工路径,其集元素为N个地区,q为阻尼系数,当地区i的产业PR值较高时,表明产业链韧性越强。
2.核心解释变量
链长制政策(Did)。2017年和2018年湖南开始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截止到2021年12月底,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实施链长制,并且建立了省、地市、区县和开放区的多层面的链长制政策体系。但是基于数据的有效性,我们只研究截止到2020年的10个省份。
表1 链长制链长省份和行业
3.控制变量
考虑到产业链韧性除了受到链长制政策的影响,还受到行业自身变量的影响,具体包括:行业人均产出,为行业增加值与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比例 ; 行业要素密集度为行业资本存量与从业人数之比;另外还包括行业集中度为地区行业前三名产值所占比例;行业研发投入为行业研发投入当量;行业外资为行业外资固定资产存量;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为行业信息通讯硬件和软件投入等。
4.数据来源和行业划分
因变量产业链韧性数据来源于我们的计算,基础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核心自变量链长制政策来自于政府公开资料,行业上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进行了转换。控制变量的行业数据: 行业总产出、行业从业人员人数、行业资本存量和外商直接投资数额来自于转换后的各年数据。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为行业信息通讯硬件和软件投入,时间为2017—2021年。之所以从2017年开始,这些省份选择的行业都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而且在之前都有包括市场采购、贷款贴息和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只是没有采用链长制政策。
表2 描述性统计
对于双重差分模型来说,采用这个模型首先需要做平行趋势假设。也就是说,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目标变量在在政策发生前需要满足其趋势变化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对于链长制实施之前,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趋势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见图1)。
图1是针对产业链韧性的采用95%的置信区间来描绘平行趋势检验的结果。由图中可以观察到,在实施链长制政策前,置信区间都与0轴有交点,即实施链长制之前的系数无法在95%的置信区间内拒绝等于0的假设,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实施链长制政策之前,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别。而实施链长制政策之后的效应大小也在0上下浮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政策作用的效果存在着时滞效应,但从图中不难发现,动态效应显著性是逐步升高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链长制的效应越来越强。
图1 产业韧性的动态效应
表3显示链长制政策与产业链韧性的基准回归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链长制政策对于产业链韧性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这表明链长制政策显著的提升了各地区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从链长制实施的具体情况来看,虽然各地区的产业链基础条件不同,实施链长制政策时具体的措施有所差异,但是对本地区产业链韧性水平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也体现了链长制政策下地方政府首长的资源协调能力,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和要素集聚到负责的产业链下,包括资金、人才、科研院所、招商引资等,再结合链主的引导作用,有力的保障了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产业链基础高级化等,找准区域范围内的重点产业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协调解决区域范围内产业协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表3 链长制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
对于DID方法来说,进入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样本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差”,也就是处理组与对照组可能存在协变量差异,这可能会导致政策内生,需要采用PSM-DID方法进行分析。PSM前后对比核密度图如图2。
由图2不难发现,在处理前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倾向得分并不重合,相差较大。在运用卡尺值为0.01,以及1∶2的近邻匹配后得到处理后的核密度图,匹配后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基本重合。剔除未匹配的样本后分别进行 PSM+OLS 和PSM+DID 模型检验,可以看出Did 的系数依旧显著为正,说明链长制政策可以明显促进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因此,在剔除可能存在的数据偏差以及混杂变量的影响后,结果依然稳健。
图2 PSM前后对比核密度图
表4 PSM-DID后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构造虚拟的处理组进行安慰剂检验。将原样本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互换,对随机匹配处理组进行DID 估计,安慰剂检验的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无论是未控制变量,还是添加了控制变量,政策变量Did的估计系数均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是链长制政策实施的结果,验证了本文假说1。
表5 安慰剂检验
1.行业异质性分析
从各省链长制支持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来看,大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但是从实际发展来看,即使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但所处的环节也是从劳动密集型起步,如加工装配或者原材料供应,还有一些地区把纺织服装、建筑业、有色冶金、石化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左右重点支持行业。因此我们梳理了这10个省份支持的重点产业链,把所有行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食品、文体家具、农产品加工等)、资金密集型行业(石化、建材、汽车、工程机械、光伏、节能环保、家电等)和技术密集型(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对这三组分类进行异质性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出,链长制政策对劳动密集型行业韧性的影响为正并且非常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的研发设计、到中游的关键零部件,再到下游的加工组装,中国已经具备全产业链优势,而且不仅仅在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韧性来说,链长制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绿色石化、新型建材和新能源发展,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是最强的,产业链也非常完整,所有链长制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其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来说,虽然经过多年的技术溢出和研发投入,中国在部分环节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基础比较薄弱,部分环节上还是依赖于国外供给,在发达国家对中国关键产品限供和脱钩的背景下,链长制对于产业链韧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影响并不显著。
表6 异质性分析
2.地区异质性差异
从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来看,早期的研究发现,198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南下东进”特点,2003年后呈现“北上西进”特征,但是大部分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而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更多分布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11)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财经研究》2010年第10期。但是近年的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和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在全球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对10个省份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中部(江西、湖南、河南和安徽)以及西部及延边地区(广西和黑龙江)。从实证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链长制政策对中部的产业链韧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系数为0.0693并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对东部地区的产业链韧性提升系数为0.0285,在10%的水平下显著,对于西部及延边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
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美国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与技术封锁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秩序,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等。通过链长制政策来促进地区产业发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传统上产业政策的作用还有争议,链长制是否对产业链韧性有作用还需要深入的分析和验证。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链长制政策促进产业链韧性的机理。利用2017—202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链长制对产业链韧性的作用。结果发现:链长制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并且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化链长制政策对产业链韧性影响的理论认识,拓展政府与市场关系等相关研究,还能对各地区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采取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链长制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第一,扩大实施链长制政策,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作用。链长制能够发挥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地方政府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主动作为,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链式思维,融合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等,发展适合本期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精准破解产业链协同发展难题,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但是,由于实施时间较短,作为一项制度创新还需要不断完善,包括发挥链主的作用,激活链主内生动能,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断优化地方营商环境等。
第二,因地制宜的制定差异化链长制内容。从目前各地链长制政策内容看,大多都是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链长,把相关部门(发改、工信、招商、科技等)组织起来,选择本地的主导行业,牵头制定产业链图谱,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这就需要选择好适合本地发展的重点产业,本省特色性产业和主导性产业为主,并且兼顾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在政策内容上中东部沿海地区重点发挥本土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进口替代。对于中西部地区,引智和本土创新向结合,找准自身功能定位,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