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萍,王允,陈晓侠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急诊科,江苏 无锡 214000)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临床症状可分为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两类,运动症状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肢体僵硬等;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睡眠行为障碍等[1]。其中,睡眠障碍会加重患者其他临床症状,同时也会受其他症状影响而加重[2]。目前,PD 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但长期药物治疗会导致患者白天嗜睡,进而加重其他运动症状,产生更多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并加重睡眠障碍,因此治疗时会采用音乐疗法等其他辅助治疗方法,用以改善患者情绪,提升睡眠质量[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用药管理配合音乐疗法对中晚期PD 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的影响作用,现报道如下。
按照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2017 年5 月—2021 年9 月于我院治疗中晚期PD 患者7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我国制定的PD 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智能正常,无构音障碍,能正常配合研究;③无其他精神、神经类疾病。排除标准:①存在脑组织外伤史或脑卒中病史等其他脑部病变;②存在帕金森叠加综合征;③发病前即存在睡眠问题或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④参与研究前已接受与改善睡眠质量以及调节情绪等相关的治疗手段;⑤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⑥对研究药物存在使用禁忌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音乐疗法,分为放松训练和音乐治疗两个阶段。①放松训练阶段:主要对患者进行呼吸及肌肉放松训练。由专业的音乐治疗师进行音乐评估,选取患者喜欢并能感受愉快放松的音乐,通过音乐想象引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呼吸等训练,每天上午、下午及睡前各一次,每次持续15 分钟左右,共持续3 天。②治疗阶段:引导患者睡前半小时聆听音乐,聆听时保持平卧姿势,并放缓呼吸、放松身体,根据音乐展开相关想象,更好地了解和探索自己内心世界,每次治疗维持半小时左右,每天1 次。
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用药管理:①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增强自身价值感,提高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获取足够热量,保证糖与蛋白质的供应,脂肪类物质摄取主要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少食用动物脂肪;③用药指导:根据医嘱指导患者服药,记录用药情况,督促合理用药,避免出现药物服用过量、忘记用药以及用药不及时等情况出现,增强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④运动指导: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最大限度伸展和活动四肢,锻炼肢体功能,降低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帮助晚期患者通过被动型肢体运动以及肌肉关节按摩等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患者每天至少需要进行1 次运动训练和护理,每次时间应不低于30 min。
①干预效果:显效为患者干预后能维持正常活动以及工作,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幅度超过30%;有效为患者干预后可进行较为简单的活动,UPDRS 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幅度在10%~30%范围内;无效为患者干预后UPDRS 评分下降幅度小于1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心理状况: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HAMD 评分与患者抑郁程度成正比,分值低于8 分为正常,分值为8~20 分则表示患者可能存在抑郁症,分值为20~35 分则表示患者肯定存在抑郁症,分值超过35 分则表示患者存在严重抑郁症;HAMA 评分与患者焦虑程度成正比,分值低于7 分为正常,分值为7~14 分则表示患者可能存在焦虑,分值为14~21 分则表示患者肯定存在焦虑,分值超过29 分则表示患者存在严重焦虑。③睡眠质量: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与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进行评估,其中PSQI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分值超过16 分则表示患者睡眠质量很差,分值为11~15 分则表示睡眠质量一般,评分为6~10 分则表示睡眠质量还行,评分不超过5 分则表示睡眠质量很好;ESS 评分与患者嗜睡程度成正比,评分结果共分为0、1、2、3 分4 个等级,0 分为患者未出现打盹表现,1 分为患者偶尔出现打盹表现,2 分为患者经常出现打盹表现,3 分为患者频繁出现打盹表现,总分值为0~24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瞌睡倾向越明显。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n(%)]
干预后,两组HAMD、HAMA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HAMD HAMA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联合组 35 13.26±2.11 10.49±1.51*12.33±2.41 9.65±1.39*对照组 35 13.52±2.25 7.35±1.67*12.62±2.37 6.28±1.47*t 值 0.499 8.281 0.508 9.997 P 值 0.620 0.000 0.613 0.000
干预后,两组PSQI、ESS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PSQI ES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联合组 35 11.69±3.15 6.45±1.71 12.48±1.87 7.26±1.31对照组 35 11.53±3.26 9.03±1.62 12.53±1.62 9.04±1.15 t 值 0.208 6.480 0.120 6.041 P 值 0.835 0.000 0.905 0.00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用药管理配合音乐疗法可增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可知,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紊乱在PD 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治疗可以调节患者体内多巴胺、催产素等激素分泌水平,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来改善患者症状[4]。同时,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提升了对疾病的认识,增加了用药的正确性和依从性,减少了不遵医嘱或漏服、错服、乱服药物的情况[5],有助于药物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联合组HAMD、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干预后PSQI、E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用药管理配合音乐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分析可知,音乐疗法通过声波频率的变化不断刺激患者的大脑皮层,从而对患者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发挥作用,调节分泌失衡的神经递质,进而改善患者情绪[6],而用药管理帮助患者更加深刻的认识疾病,缓解对疾病的焦虑和困扰,科学的饮食和运动也能帮助患者调节机体内分泌状态,使情绪状态得到改善,且能及时发现情绪问题并进行主动引导,患者的情绪状态在多方面作用下得到改善。同时,睡前进行音乐疗法,能帮助患者营造有利于睡眠的外界环境和情绪状态,每天的适量运动既可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又可增强机体疲惫感,帮助患者更好地进入睡眠,情绪得到改善和用药更加规律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对中晚期PD 患者进行用药管理配合音乐治疗,可对患者脑组织产生刺激,调节神经递质及激素等分泌水平,从而改善症状,增强治疗效果,同时缓解患者情绪,并改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