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2023-03-23 04:02蔚晓慧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养生学行为习惯保健

蔚晓慧,冯 超

(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医养生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确定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健康关系到祖国的发展,但目前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本课题组于2022年5-6月,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吉林省某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40份。调查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现状,探索中医养生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教育与服务的路径。现报告如下。

1 调查结果分析

1.1 大学生对中医养生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

调查可知,对中医养生的了解程度,多数学生(66.85%)对中医养生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比较了解的学生不多(22.96%),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一点都不了解(10.19%)。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医养生知识普及与教育非常有必要。

对于中医养生的一些观点的知晓度情况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68.7%);饮食有节(制),房室有度(60.56%);夏季晚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54.63%);天人合一观(53.33%);不治已病治未病(30.93%);都没听说过(7.22%)。可见,对于中医养生的一些重要的观点和理念如治未病、天人合一观等,学生还不是很了解,需要进行教育培训和自我学习。

大学生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途径,主要有网络平台(77.41%),电视、广播(53.52%),亲朋好友(52.59%),学校教师(48.89%)和养生书籍(39.81%)。可见,通过网络或电视等媒体了解的比较多,其次是身边的朋友、老师或书籍等。因此,可以开发一些网上资源供学生进行学习。

1.2 大学生对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对中医养生途径的知晓度,排在第一位的是拔罐(92.22%),其次是刮痧(90.56%),然后依次是推拿(88.52%),艾灸(85%),针刺(81.11%),食疗(76.11%),保健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75.74%)。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还是有所了解的,但尝试过的却较少。调查显示,学生尝试过的中医养生途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保健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57.41%),拔罐(40.93%),食疗(36.48%)。可见,对于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的运用程度还比较低,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对于常用养生保健方法的功效的认知情况不好,如只有38.52%的学生认识到拔罐能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其他有32.04%的学生选择了刮痧,还有29.44%的学生选择了艾灸。因此,开展中医养生知识教育与培训还是非常必要的,在提高学生认知度的同时,也能促使其在进行养生防病时选择和运用中医传统方法。在中医倡导的几种常见的运动养生方式中,太极拳的普及率最高,有96.3%的学生都做过,做过八段锦的学生有54.44%,做过五禽戏的学生有42.78%,做过六字诀的学生有13.33%。对于五禽戏的认识,只有62.22%的学生选择了虎、鹿、熊、猿、鹤(鸟),还有22.9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可见,除了太极拳,其他几种功法的普及率和影响力都有待提高。

1.3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调查

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调查结果如下:每天玩手机超过3 h以上(76.3%)、喜欢吃冷饮或者油腻辛辣(63.33%)、经常熬夜至晚上11点以后(52.41%)、平均每天锻炼少于30 min(56.85%)、都没有(3.7%)。可见,多数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是不健康、不科学的。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必要时采取激励政策或强制手段,如运动打卡积分修学分、体能测试、养成好的作息规律、注意饮食、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和时长等,促使其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改善个人健康状况。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中医养生的思想和理念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观点如“治未病”思想的认识与理解还存在差距。中医“治未病”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三是“瘥后防复”。多数学生对此只是有了部分了解,认识不全面。

对于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实践过的学生不多,还不能把所学知识用于具体的生活实际。分析原因,可能与健康意识淡薄、认可度不高、普及率不高有关。因此,需要加大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推广,通过教育培训,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养生保健意识,提高对传统养生文化的认可度。学生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偏低,日常行为习惯不健康、不科学,还没有认识到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没有养生保健的意识,需要进行引导与教育。

3 中医养生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教育与服务的策略与路径分析

3.1 加强中医养生文化宣传与教育,加深大学生对传统医学养生文化内涵的理解

中医养生起源很早,萌芽于上古时期,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完善于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明清时期是养生学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最终形成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具体包含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四季养生、十二时辰养生、体质养生、针灸推拿养生、药物养生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大学生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却并不高。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医养生文化的教育与宣传,加深大学生对传统医学养生文化内涵的理解。例如:通过举办中医养生文化专题讲座、开展中医养生文化系列主题书展,举办读书交流活动、知识问答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主动加入到“养生”的行列。这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改善当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现状,达到增进健康、增强免疫力、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3.2 构建线上线下“中医养生文化+新媒体”教育与服务模式

借助新媒体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中医养生文化+新媒体”教育与服务模式。如通过微信平台主动向大学生推送疫情防控、中医养生文化知识,结合线下的一些培训讲座、读书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中华养生文化的智慧和真谛,树立“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改善健康状况。

3.3 开设中医养生学选修课

通过开设中医养生学相关选修课,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常用的养生方法和技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养生、保健”的健康理念。例如,笔者开设了一门“中医养生学”选修课,共16学时,主要讲授中医养生基础理论知识、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情志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四时养生、十二时辰养生等。每学年开设一次,每次选课学生50~100人,授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修课对于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和方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健康意识,加深对祖国医药学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掌握各种传统养生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指导自己和他人科学地进行保养生命的活动,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同时提高生命质量。

4 结 语

在当前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淡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不良生活方式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将中华优秀传统养生学文化引入到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帮助其纠正不科学的健康理念和习惯,树立“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提高其健康意识和生命质量,并对中医学养生文化起到保护和传承作用,推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养生学行为习惯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传统体育养生学发展的路径抉择
论深入研究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