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西安 710065)
拍卖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传统交易方式之一,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实现公平交易的重要途径。拍卖机构和拍卖行业协会作为实施交易活动的组织机构,在市场配置资源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改革举措落地,市场配置资源模式和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市场变革对拍卖机构建设和拍卖行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与过去相比,市场变革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给当前拍卖机构建设和拍卖行业发展带来的困难和问题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承接业务资源压力越来越大,专业化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服务佣金收费越来越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等。形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进场交易政策压缩了拍卖机构承接业务的空间,网络竞价有替代传统拍卖的趋势。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公共资源等领域的交易政策改革,全国各地出台了《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清单,要求加快推进清单内公共资源全部进场交易,鼓励非公共资源项目进入交易平台。拍卖机构在发展定位、公信力、影响力、辐射力及发现能力等方面和交易平台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承接和吸引项目资源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交易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竞价、信息平台、数据档案、掌上交易等新模式、新技术为产权类交易带了新气象,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成交效率,有效防范了传统拍卖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围标串标等不良现象。各地产权交易机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大型网络平台等建立了各自的电子化交易系统,采用网络竞价方式替代了传统的现场拍卖交易。目前,使用现场拍卖方式的交易活动已经越来越少。二是凭拍卖机构实力保障业务开展转变为共享交易平台资源开展交易活动,增加了竞争压力。过去很多拍卖机构都自建了拍卖大厅、拥有数个拍卖师工作团队,依靠自身实力(团队、场地、资质等)保障业务开展,不具备实力的机构很难参与到组织交易活动中。现在,很多经纪机构、咨询机构和实力不强的拍卖机构等能够依托交易平台资源(场地、系统、专家库等)组织开展交易活动,参与组织交易活动的机构越来越多,市场竞争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三是项目代理由过去凭关系为主承揽业务转变为现在的凭专业服务能力对接业务。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通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编织的笼子里,开展高压反腐和民主决策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策略,使得通过个人关系承揽业务的做法变得越来越困难,空间也越来越小。相反,熟悉政策法规要求、熟知行业发展背景和趋势、拥有显著交易业绩和丰富经验、占有广泛的投资资源、善于组织协调和开展优质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受到市场主体的欢迎。全国很多交易平台通过建立中介代理机构比选超市,展示代理机构工作业绩、信用评价和专业特长等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项目单位选择优秀的拍卖等代理机构提供了通道和方法,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种市场变革的结果,让习惯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拍卖机构发展思路变得模糊,在新形势下不知道如何作为,甚至出现了一大批拍卖机构关闭或停业的现象。四是项目交易由一家拍卖机构全程代理转变为由数家机构合作参与交易活动。受利益驱动影响,过去一些拍卖机构承接了交易项目,总希望受让方也由他们来代理,这样可以收取交易双方的服务佣金,其他有潜在投资客户的拍卖等合作机构很难参与到项目交易之中。现在由交易平台统一受理项目信息和受让信息,从体制上解决了合作机制问题。拍卖机构和其他合作机构可以一起参与到交易平台发布的任何一个交易活动之中,实现了由一家机构拍卖变为多家机构参与拍卖的业务模式,提高了市场发现潜在买家和项目价值的能力,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效率。这一市场变革的结果,打破了传统的利益分配机制,一些拍卖机构面临着不适应的问题,一些拍卖行业协会还没有做好有关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准备工作,缺少解决思路和工作方案。五是由过去相对固定收费标准转变为市场化协商确定收费标准。由于过去的交易活动主要是由拍卖机构组织,在收费标准方面市场竞争压力小,拥有组织交易活动的话语权,拍卖机构发展有一定保障。而如今,市场存在过度竞争现象,拍卖机构参与交易活动在诸多方面已经不占优势,服务佣金收费标准也只能由市场协商确定。这对激发市场活力,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是一个利好,但对于拍卖机构发展而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拍卖机构和拍卖行业发展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
市场变革给拍卖行业发展带来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促进了区域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市场交易体系形成,规范了产权类交易活动流程和标准,激发了市场配置资源活力,也为拍卖机构建设和拍卖行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资源,拍卖机构和拍卖行业发展在新形势下面临很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主要有:一是可以参与的交易领域更为广泛。国家治理改革中取消了很多交易事项的代理资质审核和备案工作,降低了参与拍卖代理工作的门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拍卖行业。通过“放管服”改革,在资源配置模式方面由过去行政方式为主转变为以市场配置为主,大量的公共资源项目进入了交易市场。如,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矿业权出让转让、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林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特许经营权交易、知识产权等公共资源统一纳入了交易平台。同时,交易平台也吸引了大量的非公资源。如私人房产交易、二手车交易、艺术品交易,民营企业股权、资产交易,农副产品集中批量拍卖,煤炭产能指标置换等项目资源也陆续进入交易平台,拍卖机构可以参与的交易领域比以前更为广泛。二是共享交易平台信息资源,有利于提升项目推介水平和提高获取信息资源效率。拍卖机构可以通过共享交易平台网站、交易系统和项目路演平台等信息发布渠道,在较大范围推介项目交易信息,提高项目信息披露的公信力、辐射力和发现潜在买家、合作机构、项目价值的能力,降低拍卖机构组织交易成本。和过去相比,利用有公信力的网络信息平台比传统的纸质媒体发布项目信息具有明显优势,新时代市场变革为拍卖行业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三是组织交易服务工作朝着专业化、便捷化方向发展。公开、公平、公正交易是拍卖行业发展的初心,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要求。拍卖机构开展政策法规宣讲、帮助项目单位策划交易方案、推介项目信息、洽谈对接投资资源、公平公正组织交易活动等工作,都离不开专业化的知识结构和人才队伍。对拍卖等代理机构推行业绩展示、信用管理和服务评价等新举措,有利于引领拍卖机构向专业化服务转型,进一步规范组织拍卖实施方法,提升优质服务水平。通过共享网络竞价、信息平台等系统资源,为市场主体提供远程异地、不见面交易、掌上移动交易等交易模式,方便了市场主体参与,降低了各方的交易成本。四是建立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要求。完成项目交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客观上需要评估、法律、投资等方面的人力和资源配合。拍卖机构要通过组织协调,全面掌握项目交易的真实信息,对可能出现的交易风险要提出化解工作方案。特别是当下正处于信息裂变的时代,成交效率、潜在客户和项目价值发现能力、化解交易风险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拍卖机构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往那种独占项目资源、慢节奏的传统做法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市场和客户都在关注高效率的交易模式和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仅靠一家拍卖机构的资源难于提高成交效率,客观上要求拍卖等机构围绕项目交易开展合作。从市场配置资源要求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建立合作机制,树立合作共识和合作精神将是一种必然。
当前,拍卖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市场配置资源的特点、模式和要求,向传统拍卖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机遇。拍卖机构建设和拍卖行业发展要不忘初心,端正发展理念,确立适应新时代市场变革要求的发展思路,围绕发展目标持续做功。
思路决定出路。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就决定了一个机构、一个行业的建设水平。实践中,个别拍卖机构人员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利用已经运行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某些条款对抗市场变革政策要求,抵制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政策,错误引导项目单位在场外交易,有意隐瞒应该公开的交易信息内容,采取多头收费、乱收费、强迫交易、围标串标等方法,导致一些地区拍卖行业发展环境严重偏离了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等治理政策要求,失去了市场主体信任,影响了整个拍卖行业发展。
坚持追随市场变革理念。就是要自觉地、积极地服从和服务于市场变革的政策要求,要从国家治理大局出发,深刻理解市场变革的理论和政策要点,自觉把拍卖机构和拍卖行业发展融入市场变革的大局中,用新时代国家治理改革的政策法规精神和要求,为市场主体做好政策宣传和项目策划服务工作。要积极响应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要求,努力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的交易环境和便捷的交易平台。
坚定追求合作共赢目标。就是要牢固树立合作理念,通过共享资源,实现拍卖机构赢利和拍卖行业健康发展目标。一是要加强拍卖机构与公共资源等交易平台之间的合作交流。要充分认识公共资源等交易平台的发展优势、交易模式和服务要求,共享交易平台优势资源,促进拍卖机构和拍卖行业快速发展。二是要重视拍卖机构与其他合作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合作弥补拍卖机构组织交易能力短板,形成项目交易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服务智力支持,以专业化赢得拍卖机构市场口碑,以高效、优质服务赢得拍卖机构服务价值。三是要发挥拍卖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建立合作机制,促进拍卖会员与交易平台、合作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有制度可依,有办法可循,及时调解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和问题,促进合作机制健康发展。四是要发挥好合作效益,在共建现代交易市场体系中谱写拍卖行业发展新篇章。要围绕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和公平性,在建设现代交易市场体系中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发挥好“1+1>2”的效果,调动各合作机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进一步研究、规范开展交易合作的体制机制、利益分配办法、纠纷调解机制等,加强交易理论和政策法规学习交流,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活动,研究制定统一的交易文本和服务规范,积极推广和应用电子化交易模式,降低组织交易成本,提升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