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

2023-03-22 20:35
传媒评论 2023年12期

速览/国内

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举办

新华社12月3日电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中外嘉宾表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举办“良渚论坛”对于感悟古老文明魅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各界朋友充分利用“良渚论坛”这个平台,畅所欲言、深入讨论,深化认识、增进理解。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首届“良渚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来自海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出席论坛。

2024年总台春晚吉祥物正式亮相

光明网12 月6 日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 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正式发布亮相。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千百年来,龙的形象贯穿文学、艺术、民俗、建筑、服饰、绘画等各个领域。据了解,“龙辰辰”从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中提取独具上古特色的龙鼻作为设计元素,龙脊结构、龙腹纹来源于最早记载“中国”二字的西周何尊侧面的四道扉棱和云雷纹,眉弓和龙肩上的装饰取自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云纹铜禁纹饰,精美别致,增添了吉祥物的趣味和古韵。“龙辰辰”参考故宫九龙壁上的“五爪金龙”设计龙爪造型,彰显威武和庄严。收藏于西安博物院的鎏金走龙属于典型的兽身龙形制,锯齿状背脊,长尾拖后上卷,代表了唐代高超的冶金技术,“龙辰辰”取其昂首行步、雄壮刚健的姿态,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同时,“龙辰辰”的配色选取了大繎、赩炽、赪霞、玉瓶、春辰等中国传统色。

304件作品荣获第3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新华社11 月27 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11 月27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第31 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结果发布会。中国人大新闻奖是全国性奖项,设立于1991年。本届评选中,来自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网络新媒体和人大报刊的304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67 件,二等奖103 件,三等奖130 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要负责同志在评选结果发布会上表示,各主要媒体、各级人大、广大长期从事人大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充分报道在党的领导下的人大工作,为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作出积极贡献。

广电总局:电视开机应默认全屏直播

新华社11 月27 日电记者11 月27 日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获悉,广电总局日前发布了《有线电视业务技术要求》等三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的通知,要求有线电视终端应提供“开机进入全屏直播”和“开机进入突出直播频道的交互主页”两种“开机模式”选项,系统默认设置应为“开机进入全屏直播”。根据相关通知,有线电视智能机顶盒开机过程所需时间应不大于35 秒。有线电视运营机构在提供直播频道和时移电视、频道回看、视频点播等有线电视业务时,应确保界面简洁友好、操作方便快捷、节目优质传输。相关通知对互联网电视终端接入可正常使用带宽不低于100Mbps 的情况下,节目播放响应时间作出规定。要求点播节目从点击节目播放至出现第一帧的响应时间宜小于2秒,应不大于3.5秒;节目暂停/播放、快进、快退等操作响应时间宜小于2 秒,应不大于3.5 秒;退出节目播放返回播放前页面的响应时间应小于1秒。

体育新闻传播领域首部蓝皮书出版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12月6日报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出版《中国体育全媒体传播发展报告(2023)》,这是体育新闻传播领域的第一部蓝皮书。全书从学理和实践层面对北京2022 年冬奥会以及卡塔尔世界杯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和国内外不同领域、类型的体育传播实践进行透视和解析,为促进我国新时代体育全媒体传播格局构建、业态更新和模式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蓝皮书认为,在体育强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媒体融合进入系统性升级阶段的背景下,随着由数字化转型驱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不断变革,体育传媒业的数字赋能、场景革命、“破圈”融合等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创新的增长点,体育传播新技术和新模式惠及14亿中国人民,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兴盛成为新时代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表征。

速览/国际

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举行

央广网12 月3 日消息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在广州南沙举行。来自世界101个国家和地区的197家主流媒体、智库、政府机构、驻华使领馆以及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450 余名代表参加本届峰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上,发布了《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广州南沙共识》。本届峰会以“提振全球信心共促媒体发展”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强信心,共促全人类发展与安全”“迎变化,共应新技术机遇与挑战”“开新局,共造新时代媒体新市场”“谋发展,共塑世界媒体合作未来”等四项议题广泛深入交流、共话合作,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寻发展之道、贡献媒体力量。与会嘉宾认为,本次世界媒体峰会将推动全球媒体凝聚共识、和衷共济,同行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汇聚强大媒体力量。据了解,世界媒体峰会于2009年由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塔斯社、共同社等多家国际知名媒体机构共同发起,是全球重要的媒体高端交流合作平台。

谷歌花1亿加元“买”加拿大新闻

中新社11 月29 日电因出台《在线新闻法》而引发互联网巨头不满甚至抵制的加拿大政府,11 月29 日宣布与谷歌公司达成协议,谷歌公司需为使用新闻内容向加拿大媒体每年支付1 亿加元。加拿大文化遗产部长圣安吉在渥太华表示,谷歌可以选择与一个集体组织合作,根据媒体聘用的全职记者数量,将资金分配给具备资格的新闻媒体。同时,谷歌还同意继续为加拿大新闻媒体提供对业务发展培训、工具和资源以及非营利新闻项目等的支持。谷歌也保证加拿大新闻媒体将继续受到与全球同行同等的待遇。双方就谷歌需支付的资金额达成的共识大大低于加政府早前预估的1.72 亿加元。

加政府推出的《在线新闻法》于今年6 月22 日完成立法程序,成为正式法律,并定于12 月19 日正式生效。该法要求包括提供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服务在内的数字平台,尤其互联网巨头为使用新闻内容向加拿大新闻媒体付费,以提供“公平补偿”。但包括Meta 等在内的一些网络巨头对该法持反对和抑制态度。Meta已从7 月以来在旗下平台脸书(Facebook)和Instagram 上屏蔽加拿大的新闻内容。加政府因此已暂停在Meta 旗下平台投放广告。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对加政府与谷歌达成的协议表示欢迎,同时批评Meta 在此问题上继续“放弃任何责任”。

加官方数据显示,2008 年至2020 年,该国广播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的总体收入减少近60 亿加元。而在2020 年,加拿大的在线广告收入为97 亿加元,其中逾80%流入谷歌和脸书。

速览/数字

111万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12 月7 日讯12 月6 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的2023年中国报业物资供应年会在湖北襄阳举行。中国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内新闻纸市场供略大于求。近两年,国内新闻纸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但是,当前新闻纸的长期安全供应仍然面临一定风险:国内新闻纸生产厂家由于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和进口新闻纸低价冲击的双重影响,产能利用率低,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弱,生产积极性不高,有继续减产或完全转产的可能性;进口新闻纸受国际环境、原材料、能源等多方面的影响,进口的数量和价格都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中国报业协会统计,2024年128家报社用纸量有增有减,其中,预计比2023年用纸量增加的有51家,比例为39.8%,减少的有48家,比例为37.5%,其中29 家持平,比例为22.7%。预计总用纸量为73.3 万吨,比2023 年用纸量72.2 万吨增加1.1 万吨,增幅为1.6%。根据以上数据推算,2024 年全国报业用纸量约上升1.6%,约为108.1 万吨,相比2023 年106.4 万吨增加1.7 万吨。2024年新闻纸市场总供给量约为111万吨,考虑到有部分新闻纸用于非报印刷,供需基本平衡,新闻纸市场仍然供略大于求。

3621万个

《中国青年报》11月18日讯作为年轻人就业的“新赛道”,从短视频直播平台生发出的新职业正释放出海量就业机遇。2023新职业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以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聚焦短视频直播生态新职业、新就业、青年就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等议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在研讨会上发布了《短视频直播生态催生新职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生态推动传统职业视频化转型及数字类新职业发展,带动普惠型就业创业。数字显示,截至2022 年底,快手平台带动3621 万个就业机会。调查表明,有约九成的青年人对数字生态新职业持看好态度,愿意尝试从事新职业。报告显示,中青年成短视频直播生态新职业的主力军。其中,18-24 岁占29%,25-34 岁占26%,35-44岁占25%,18-34岁占比达到55%。

速览/博客

@比尔·盖茨: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不必为不同的任务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相反,你只需用日常语言告诉你的手机或电脑你想做什么,它就能处理你的需求。在不久的将来,任何上网的人都可以拥有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个人助理,这远远超出了当今的技术水平。这种被称为智能体(Agent)的软件能够对自然语言做出反应,并且能够基于对用户的了解完成许多不同的任务。智能体不仅会改变每个人与电脑互动的方式,它们还将颠覆软件行业,引领自我们从输入命令到点击图标以来最大的计算机革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周庆安:今天,事实核查正在全球范围内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首先是专业化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能力缺位。由于信息发布速度越来越快,新闻的时效性需求也在日渐增加,而公众在现场或者第一视角发布的信息数量,绝对大于专业新闻工作者在现场的深度观察、采访和描述,因此专业化的事实核查往往难以和快速消费的短视频资讯竞争。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也更进一步对受众群体进行了赋权。受众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越来越具备独立性。他们的选择能力、发布能力甚至反馈能力,都深刻地影响了事实的准确传播。更不用说算法陷阱这样的机制化引导方式,加大了后真相概念的实践。人们因为技术的壁垒,平台的分发以及内容的倾向性,越来越受困于回声室中。在回声室里,事实核查不再是简单的单一事实求证,而是对于一个社会和一个世界全景的还原。

@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丁时照:所谓的“新社会新闻”,首先是新闻,具有新闻需要的各种特质。之所以加上“新”,是因为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众人的各种酷评。一件过去不为人知、不会引起话题的社会事件,有可能被炒得沸沸扬扬,加上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一件不同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的社会新闻,在众人狂欢中,可以开掘出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角度和深度。新社会新闻的“新”还在于海量传播和互动。新社会新闻对媒体人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我们不关注进入,那就是与互联网、与用户自我阉割。如果我们不精耕细作,就是与流量、与粉丝背道而驰。如果我们不主动作为,舆情当前而无动于衷,则是失智失能。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曹林:评论是人写的,写给人看的,评的是人间百态、人心世故、道德人伦,当然要体现“人的痕迹”。这种痕迹要让读者感知到:我是在跟一个人对话,而不是一个机器。一篇有价值的评论,怎么才能体现“人的痕迹”?我觉得起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讲我的生活,我的生命世界,我在这个问题上的经历和经验,这是最直观的“人的痕迹”。用自己的经历去阐述一个道理,娓娓道来,那个经历不只是“个人的”,而带有某种普遍性,这样的道理才会摆脱“大道理”的生硬说教性与强迫灌输性。其二,有迂回和冲突,通过反问提出问题,避免简单、生硬地直奔主题。其三,能够通过举例给道理降维,将抽象概念打成生活的碎片。其四,共情中体现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