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燕
《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内容源于伍尔夫在剑桥大学的演讲稿,她在文中以“我”(玛丽)的视角展开自己的所闻所想,写法十分独特。普遍认为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大大地革新了英语语言。她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前者属于印欧语系,是拼音语言;而后者是汉藏语系中最主要的一门语言,为表意语言。由于两者之间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不同,使得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大不相同。《一间自己的房间》是伍尔夫的代表作,毫无疑问,这是她最好的作品。一九二八年,她应邀去剑桥大学做演讲,题目是《女性与小说》,《一间自己的房间》是两次演讲内容加工而成。那句经典名言“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成了她最有影响力的句子。在女性地位低下的时代,她的观点可谓惊世骇俗。[1]“钱”意味着经济独立,“房间”意味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她的文字条分缕析,包罗万象,精致幽微,善于用意识流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在翻译时笔者除了感叹其准确精练的用词之外,也深刻体会到了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本文选取这本书中最后一章作为案例分析,通过在翻译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法,探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2]
一、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语言体系,由于地区差异性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大不相同。比如,在句法結构方面,汉语比较注重句意,英语则更加注重外在的语法形式;汉语多用主动语态,英语则更频繁地使用被动语态,以突出描述对象。另外,汉语善用连动词,动词之间不加连接词,而英语中两个并列动作之间须有连接词。这些句式差异都是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的。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翻译既要考虑到对原文的忠实,又要按照译入语的语言规则来表达原文的思想。为了达到“忠实与通顺”的翻译基本标准,也为了翻译实现“信、达、雅”,避免“翻译腔”,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以词解词,要以意解意,根据英汉语言差异,选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3]
二、翻译案例分析
(一)翻译难点
《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本书是作者对自己的两篇演讲稿整理而成,因此原文语言以第一人称视角来陈述,兼有散文的风格,作者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隐喻的方法,字里行间都传达着对女性独立、两性平等的呼吁,在句式、句意、语言风格以及写作手法的运用方面都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困难。笔者主要就翻译过程中对句式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翻译的译文进行分析,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二)句式结构
1.形合与意合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其《译意》(1983)一书中曾指出:就汉语和英语来说,也许在语言学上最主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所谓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其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因此在翻译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如下面的句子:
例1a:What does one mean by ‘the unity of the mind? I pondered, for clearly the mind has so great a power of concentrating at any point at any moment that it seems to have no single state of being.
例1b:“大脑的和谐”是什么意思?我思索着,显而易见,人脑有强大的集中力,能在任何时刻集中精力于任何一点,它似乎不能单独存在。
例2a:Coleridge certainly did not mean, when he said that a great mind is androgynous, that it is a mind that has any special sympathy with women; a mind that takes up their cause or devotes itself to their interpretation.
例2b:柯勒律治说伟大的思想是雌雄同体的,意思当然不是说要有某种对女性特别关心的思想,或是只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或自己的思想。
首先从例句1a中可以看到 “so……that”这一关联词组,直译为“如此……以至于……”,但在译文中,为了更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笔者在翻译时选择了省略法,即通过汉语句子之间逻辑关系,将其联系隐藏在句子中。例句2a中有一句明显的插入成分,做补充说明作用,句子的主干是that引导的从句,这里笔者选择将其插入成分译为句子的主干提前,原句主干成分作为进一步解释说明,这也体现了英汉语言句法结构之间的差异,汉语句式比较松散,多用动词,动词之间不加连接词,而英语句式结构紧凑,一句话只能有一个主干,英语动词在英语句法上经常用非谓语动词(动词 ing、过去分词、不定式)、情态动词、助动词、系动词、动词省略、动词名词化等形式来表示动作意义。[4]
2.物称与人称
英汉语言差异另一方面表现比较明显的就是代词的使用。英语注重物称,汉语注重人称。英语的物称表达法,就是不常用人称来叙述,而是用客观事物来替代人的感知,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这种特点常见于书面语,显得叙述客观而冷静,结构紧凑而严密,语气间接而委婉。而汉语则比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来描述万物,看重的是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注重人称。当人称不言自明时,常常省略。比如:
例3a:But the sight of the two people getting into the taxi and the satisfaction it gave me made me also ask whether there are two sexes in the mind corresponding to the two sexes in the body, ……
例3b:但是,(我)看到这两个人上了出租车,以及它给我带来的满足感,让我也不禁要问,头脑中是否有两种性别与身体中的两种性别相对应……
这个句子的主干为“the sight and the satisfaction made me……”,主语是这一景象和这种满足感,但在翻译时,笔者根据中文行文习惯,将这句话的中心转换为“我”,将原文中静态的用法转换为动态的“看到”,使其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3.英语多用复合句,汉语多用简单句
从语言的构成角度来说,语言是一种象征体系,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语言在词汇、修辞、句法、篇章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英语强调形合,要求句子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表意精确,而且由于大量的替代代词、关系词的运用,所以经常采用复合长句,长句与短句交替变换;而汉语重意合,则以短句和简单句为主。比如:
例4a:……it must have made them lay an emphasis upon their own sex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which they would not have troubled to think about had they not been challenged.
例4b:……怂恿他们强调自己的性别及其特征,要不是受到了挑战,他们是不会费心去想这些的。
例5a:Again if one is a woman one is often surprised by a sudden splitting off of consciousness, say in walking down Whitehall, when from being the natural inheritor of that civilization, she becomes, on the contrary, outside of it, alien and critical.
例5b:同樣,一个女人会经常惊讶于意识的突然分裂,比如说走在白厅街的时候,尽管自己是这种文明名正言顺的继承者,她反而会产生一种陌生感和批判的态度,变得置身其外。
例句4a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条件状语从句构成的复合句,而笔者翻译后的译文句式结构简洁明了。例句5a是典型的英文句式,由一个条件状语从句加主句构成,但是在翻译时,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行文特点,笔者选择将其拆分为几个并列的汉语句式。因此,在翻译长句时,译员应先弄清楚原句的句式结构,拟出大致的轮廓,然后拆开原句结构,按目的语的造句规律重新安排组合,使得译文文从句顺。具体到英汉互译中,英译汉时应采用“化整为零”,而汉译英则是“化零为整”。[5]
(三)写作手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思绪看似散漫,却紧扣女性主义这一主题,书中有一部分在说作者读书时书上出现了一个“阴影”,通过对这一“阴影”形状的描述传达出了伍尔夫对女性自我的诉求,乍一看可能会让人不知所云,所以在翻译这一部分时,需要经过反复推敲,让目标读者能够理解其内在含义。
例6a:It was a straight dark bar, a shadow shaped something like the letter ‘I,One began dodging this way and that to catch a glimpse of the landscape behind it. Whether that was indeed a tree or a woman walking I was not quite sure. Back one was always hailed to the letter ‘I. One began to be tired of ‘I. Not but what this ‘I was a most respectable ‘I; honest and logical; as hard as a nut, and polished for centuries by good teaching and good feeding.
例6b:那是一个笔直的黑杠,形似大写字母 “I”。人们开始左躲右闪,以瞥见它背后的景象。我不太确定那到底是一棵树还是一个女人在走路。人们的注意力总是会被“我”这个字吸引。逐渐地开始感到厌倦。但这个“我”是一个最值得尊敬的“我”;诚实而有逻辑;像坚果一样坚硬,被良好的教育和养育打磨了几个世纪。[6]
笔者在翻译这一部分时,反复修改过几次,一直纠结于“I”的翻译,到底是直译为“我”还是保留原文形式,经过几番思考,觉得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因为英汉文化的差异,前文作者对这一“阴影”形状的描述导致后面根本无法将“I”直译为中文“我”,这样会给中文读者造成困惑,考虑到“I”这一英文单词即使保留原文形式也不会让目标读者理解上有困难,笔者选择将第一个“I”不译,而后面的则涉及作者对女性自我的呼吁,笔者认为将其译为汉语“我”更便于理解,也更能传达原文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的目的是使目的语的读者准确获取源语中的信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属于的语言体系也不同,因此两种语言存在着众多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体现在文化、习惯和意识形态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语法和用法上,所有的翻译理论与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汉语言对比的基础之上。目标语读者的文化水平与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对译文的可读性要求较高。为了保证目的语的可读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要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外,还要使目的语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对比分析英汉语言的差异,是将自己代入目标语言的语境之中掌握英汉互译的前提,也是实现“信、达、雅”翻译的根本。
注释:
〔1〕李志鸿.《一间自己的房间》一书中定语从句的汉译策略[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37(4):96-98.
〔2〕唐汶.概念隐喻视阈下解读《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188-189.
〔3〕李洋.英汉对比视角下的英语长难句翻译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20(10):269-270.
〔4〕郑淑媛.英汉语篇连贯对比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20(24):144-145.
〔5〕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6〕由梦璐,邓东元.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文学作品英译汉对比翻译研究——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例[J].英语广场,2021(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