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情境趣味化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3-03-22 08:47陈静
家长·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趣味形式

陈静

在虚拟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的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开始朝着创设趣味化情境的教学方向转变。尤其针对特殊教育的教学环境,教师应通过教学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此,本文从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趣味化情境,感受知识魅力;创设生活化情境,应用学科知识;创设游戏化情境,促进思维发展;开展多样化活动,提升创造能力五个角度,对特殊教育中应用情境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使社会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有更多综合型人才作为辅助。特殊教育工作的价值定位也是如此,虽然特殊学校中的学生在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通过针对性教育也能提升并培养他们在不同方面的技能,使其具备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价值和基础。因此,在不同学段的学科教育模式改革过程中,国家为特殊教育领域提供了更多教育理念和政策支持,指导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进了不同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特殊教育中情境趣味化教学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接受自身缺陷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并不是教育内容和原理的不同,而是针对的教育对象不同,因此,教师应抓住两种教育之间的区别,融入情境趣味化教育方式,调整特殊教育形式。特殊教育是专业性极强的教育类型,通过特殊教育既可以使学生增长科学知识,又能克服由于生理缺陷产生的心理障碍,使其能对自身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在正确看待自身生理不足的基础上,提升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信心,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生活技能和理论知识。在进行不同学科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依据班级基础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通过将规范化的教学计划作为指导,能使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在特殊教育的学科课程中有手工类型的操作课,这种形式的课程能使视觉有障碍的学生通过专项练习增强器官感知能力,进而通过参与不同手工课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即使在视觉器官有缺陷的条件下也可以协调双手进行操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情境趣味化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是将声音、画面和色彩进行不同形式结合的教育形式。在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科内容过程中,大屏幕中的画面通过色彩和图画的搭配能有效降低知识理解难度,使听力障碍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画面的立体展示强化知识记忆。虽然听力障碍的学生在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使多媒体传达的知识信息存在一定缺失,但是多彩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提升学科教育的讲解效果。这种利用多媒体形式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能有效弥补传统教育形式单一的教育效果,激发身体缺陷儿童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将理论性学科知识以多种形式进行呈现的方式,使枯燥的课堂教育过程更加新颖,在兴趣的指引下使残障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主动性的知识探索过程。

(三)有助于提高想象力

现实生活是学科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能使知识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价值。创设趣味学习情境的方式,能使特殊教育过程更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规定,使学科教育课堂中积累的知识能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同时以学生熟悉度较高的生活情境作为载体,对学生不同的生理缺陷有一定的弥补作用,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科知识的探索过程,对理论性的知识内容有更强的联想能力。在应用多媒体为载体的信息教育手段后,可丰富特殊教育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在学习情境的烘托下能借助想象力创造性理解知识内容,有助于提升生理缺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能积累更多实践技能,融入现实社会生活,使学科教育过程更符合特殊群体的实际需要。

(四)有助于提升自主创造能力

教学工作的最高价值不只是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应通过不同教育手段的使用,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特殊教育过程中加入情境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能将有联系的学科知识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借助连续性和趣味性强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聆听不同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在教育领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不同学习情境下通过激发想象力能提升创造力的应用。因此,在开展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師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能使生理障碍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充分激发,再结合针对性的知识教育,能使学生在想象力指引下完成对知识的创造性解读,丰富学科教育的形式,有效提升特殊教育工作的价值。

二、特殊教育中情境趣味化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特殊教育中的学生由于自身在生理方面的缺陷,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差,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讲解方式并不适用于他们,常规讲解不能调动特殊教育学生的感知器官。伴随社会经济形势改革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殊教育领域有更多可以使用的教育资源与技术。教师可以利用新兴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课堂,通过将文字、声音与画面色彩结合的方式,使生理障碍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学科内容。同时通过不同学习方式的结合,能兼顾班级内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的学生,提升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兴趣。在以多媒体教育手段为载体的学习情境中,特殊教育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教材知识,有助于刺激大脑产生知识联想,强化记忆,有效降低不同阶段学科知识的理解难度。

例如,教师在开展“歌曲变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带有画面的歌曲视频,通过动态化的视频能使注意力有效集中于课堂。接着教师可以针对歌词和视频描绘的画面进行讲解,明确不同画面代表的含义和包含的知识。在引导特殊教育学生将歌曲转变为画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旋律差异较大的歌曲作为示范,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理解歌曲主旨的能力。教师可以以《幸福拍手歌》为例指导学生完成图画创作,由于该歌曲的节奏十分欢快,可以以此为基础将学生之间做游戏的场景描绘于图画上,通过体会画作中快乐的游戏场面,对歌曲内涵也会有更深的理解。借助这种歌曲和绘画互相转换的教育形式,能使特殊教育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有效弥补生理缺陷对学习过程的限制。在引导“歌曲变画”的过程中,针对部分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关注他们在课堂教育中的参与度,以手语和多媒体结合的形式配合完成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意识。

(二)创设趣味化情境,感受知识魅力

特殊教育学生和普通教育学生之间有明显差别,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科教育时,应以班内同学的知识积累差异和生理缺陷状况作为基础,调整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形式和讲解内容,使学科知识能以残障学生接受度较高的形式开展。基于这种特殊教育现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和视频营造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累学科知识,降低理论性概念的理解难度。尤其针对特殊教育学生,趣味化情境教学方式的应用能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助于从更多角度体会学科知识的魅力和价值。另外,在应用趣味化情境教育模式后,通常会使用趣味性强的故事或歌曲作为导入,可有效激发学生对学科内容主动探索的兴趣。以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概念原理,增强学科知识的理解深度,建立较强的学习自信,减少心理障碍的产生。

在带领学生进行动物形态描绘的语言练习时,教师可以使用动态视频或动物图片作为导入,在学生观察视频或图片的过程中能自然营造趣味性学习情境。例如,在描绘熊的动作和生存习性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度较高的《熊出没》动画片作为素材进行展示,在完整动画片中截取熊的动作和生活习惯的部分进行播放。这种形式既能提升特殊教育学生进行动物描绘的兴趣,又能丰富知识学习的种类,可使教材的知识内容同生活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在学生观看完动画短片后,对熊的形态会有初步认知,结合班级内学生在听力和语言等方面的缺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描述和语言概括两种形式进行表达。最后再将学生的画作同现实生活中熊的真实形态进行对比,从不同角度提升特殊教育学生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应用学科知识

在日常教育形式基础上应用情境趣味化教育手段,主要是提升学科知识的理解效率,通过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完成多方面学习技能的培养。另外,在学科教育领域中,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联,教材中的原理概念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指导人们科学生活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特殊教育课堂中,教师也应注重生活素材与学科知识的结合,在进行新的知识讲解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在班级内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存在生理障碍的学生可以从生活认知中感悟学科知识及其实践价值,提升对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生活化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深度理解中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减少由于身体缺陷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有效提升特殊教育工作的价值。

在教学生绘制不同植物的简笔画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进行正式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提出生活性问题作为导入:“同学们家里有没有养植物?”“有没有观察过植物的根茎特点和开花形态?”等,通过生活性问题将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回答描绘相应的植物特征,并针对外观特点讲解植物对应的习性或特征,学生可以结合教师讲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绘画创作。在进行该专题的特殊教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掘学习元素,从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或现象入手讲解对应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另外,將植物特点以绘画描绘的学习形式进行呈现,能使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巩固,拓展知识学习的形式,有利于提升特殊教育学生课堂学习的信心。

(四)创设游戏化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游戏是有较高趣味性的活动形式,在以往历史时期就有教育者利用游戏传授理论知识的现象,在现今教育知识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更多教育学者认为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是培养探索能力和发现意识的重要方式。因此,针对特殊教育学生来说,教师更应将游戏合理融入日常教育中,充分发掘游戏形式对知识理解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设计时,可以将不同章节的知识内容与游戏相结合,以游戏的形式创设学习情境,使有身体缺陷的学生可以在自由的游戏环境中理解更多知识。游戏化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参与知识理解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并提出疑问,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学习思维。另外,通过游戏环节的互动合作,还可以拉近同学关系、增强交流,使特殊教育学生在身心两方面能够协调发展。

例如,在学习“各式各样的水果”时,教师可以从不同水果的颜色、形状和大小为切入点设计游戏。在学生对不同水果的外观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趣味游戏,在学生身上贴上没有颜色的水果图片,班内同学围着教师转圈,在教师发出不同指令后开始抱团。如教师提出橘色的水果请抱团,身上贴着的水果是橘色的学生就应及时抱团。这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对水果形状的辨认中匹配相应的颜色,可有效巩固课堂中学习的水果相关知识。在参与的水果游戏次数逐渐增加后,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如苹果也不都是红色啊,苹果算不算圆形呢,这种在游戏过程中依照自身体验提出的学习疑问,能弥补学科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对水果形成完整的认知。另外,针对学生提出的游戏疑问教师应认真解答,利用多媒体呈现水果图片或者拿出生活中的水果回答学生疑问,丰富特殊教育学生游戏过程中的思考方向。

(五)开展多样化活动,提升创造能力

为弥补特殊教育学生在身体方面的缺陷,教师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实践学习活动,创设自由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头脑中的创造意识可以合理转化为学习成果。例如,在班级内开展故事分享会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类型的故事视频,引导学生在情节转折点调动想象力,思考不同选择对应的故事发展情况,使传统的故事分享会的学习形式得到创新。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他同学讲解的故事进行转述,感受相同情境下不同人称转述话语的差异,鼓励班内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情况进行点评指正,锻炼残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概括能力。

三、结语

由于特殊教育学生在身心方面与普通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时,应对学生的身体缺陷和学习基础进行充分了解,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融入情境趣味化的教育模式,使课堂教育兼具趣味性与有效性。在营造不同形式的趣味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使学科教育更贴合特殊学生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更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趣味形式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品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午睡的趣味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