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晨
(1.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为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提出课程思政,并在上海部分高校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也为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近年,全球化对我国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使得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丧失、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甚至政治信仰模糊[2]。课程思政正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抓手是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中,是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作为,也是秉承人才培养根本要求的新动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学教育素来重视医德教育——“医本仁术,德乃医本”,医学是与人群生命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事业,医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事业的后备军,培养有医德的医疗工作者,应该从大学阶段抓起。作为安徽省的一所重要的以医学专业为主要学科的学校,肩负的责任更加艰巨,需要培养出21世纪的医学人才。
近年来,我校先后在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医学技术等专业开设了“公共卫生学概论”“全球卫生导论”课程,在大学低年级培养和建立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公共卫生思维和理念,使学生能立足于全球化视野纵观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全校范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开设了“全球健康概论”这门课程,是从全球化视角,阐述全球疾病负担、健康决定因素、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剖析目前全球关注的影响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从群体层面因素分析到个体层面的行为指导,分析社会发展、卫生系统、公共政策和全球合作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决定作用。使医学生不断学习疾病预防和控制等公共卫生领域知识和技能,强化公共卫生思维,形成疾病的群体预防和控制观念,加强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教学的互通。
“全球健康概论”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具有学科综合性、实践应用性、业务指导性等特点。课程内容重点关注超越国界的健康问题、健康决定因素和解决方案,系统阐述全球卫生的历史和相关概念,全球疾病负担、健康决定因素、妇幼和老龄等特殊人群的全球健康问题和全球应对策略。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小课题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熟悉全球范围的健康问题,能够识别和评估国内外重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应对方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能够进行现场应急处理、政策制定、项目协调与管理等工作,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善于沟通协调。本课程涉及医学领域内外的多学科,提倡不同学科间的通力合作和人群预防与临床治疗的综合,同等对待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的种族的所有人群。该课程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和医学技术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之一,与医学各相关学科相互渗透,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系统掌握全球健康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能力、善于沟通协调的综合型人才。目前在国内开设此课程的学校还较少,各高校应积极开设此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要求教师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通过挖掘各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并融入专业课和公共课等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以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3]。
全球健康概论关注跨越国界的全球人群主要健康问题和全球应对策略,涉及健康科学领域内外的多学科通力合作,将人群预防与个体诊疗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全人类的健康。目前,我国正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社会公共和卫生政策的实施,在全球卫生实践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全球健康概论”课程教学中很容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融入爱国题材、奉献题材、诚信守法题材、专业思想教育和爱党、爱国、爱校教育等专题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注重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奉献、责任和职业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4]。
在课程讲授中融入思想政治案例,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历史观,把爱国主义教育与不忘历史、牢记本职和使命紧密结合;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以下列举部分案例。
1.在“绪论”课程中,通过梳理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建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艰苦奋斗历程,在疾病防控、医疗服务、妇幼健康等卫生健康事业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烈性传染病,如天花、鼠疫和霍乱等基本绝迹,几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血吸虫病和疟疾等),也得到了有效的防治。通过案例呈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目标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提升了人民群众在卫生健康领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案例内容突出了预防医学在人类健康与文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传染病防治、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等几个世界性难题的中国解决方案中,学习如何分析复杂问题的主要矛盾、做好顶层设计、从关键根源上解决问题及科学制定合理方案的能力。让学生在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举世成就面前感同身受,坚定他们的自信,升华思想。
2.在“全球疾病负担”课程讲述中,让学生知道现阶段我们正处在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并重的历史时期,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于促进全体人群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研究,重视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并强化流行病学在循证实践中的作用。
3.在“环境与全球健康”课程讲述中,告诉学生有许多危害健康的因素都与人的行为有关,如空气污染中PM2.5的增加,与汽车的使用、秸秆的焚烧等有关;再比如土壤污染中的“白色污染”,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人们使用大量无法降解的“白色”塑料袋所引起的。通过对垃圾分类、有机废弃物的生化转化利用及生产生物能源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用科学、绿色、健康发展的思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和健康生活的方式,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凝聚奋进力量。
4.在“生活方式与健康”课程讲述中,告诫学生医生吸烟就像活的烟草广告,其产生的负面作用比任何一个烟草广告更为危险。若我们能够将中国200万临床医生的力量调动起来,每位临床医生每年能够帮助一人戒烟成功,这将使中国超过一百万人在日后不会死于吸烟所导致的各种疾病[5]。因此,提倡医学生远离烟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将控制烟草使用作为今后临床预防工作的重点。
5.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这次课中,以新冠病毒感染期间,相关部门不怕牺牲,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我们见证了中国速度,彰显了中国力量,创造了中国奇迹。以此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6.精神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患者病耻感越强,其就医行为越可能延误,同时还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为了避免戴上“精神病”的帽子,患者往往拒绝就医或拒绝承认自己患病。在“全球精神健康”课程讲述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为了减轻患者的病耻感,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为患者保守秘密,不论患者民族、性别、职业、地位,都一视同仁。作为医学生,除了要掌握精神障碍相关的知识,还应当具备同情心和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7.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9%,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而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工作目标不但要保证老年人长寿,更要保证老年人活得健康。但随着年龄增长,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疾病发病率增高,我国近3成老人面临精神困境,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在讲述“老龄化与全球健康”课程中教导学生,尊老敬老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关注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更能体现我们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作为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我们的使命。作为一名卫生工作者,应该在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努力下,让所有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同时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医学生的求学路程比其他专业更艰辛困难,“全球健康概论”教学体系需要融入更为广泛的精神内涵,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和严肃认真的自律意识都是医学生应该具备的必要品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只有随时更新课程知识、紧跟科技前沿才能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老师要继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不断丰富教学载体、创新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政元素与教学有效融合,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教学实践中,切实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通过近两年“全球健康概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深入教学中,拓展了“全球健康概论”的丰富内涵和外延,逐步健全了教学方法,使得育人效果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带动课程思政框架体系的构建。对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尚未成熟之处,仍须不断加强理论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与毕业生的追踪反馈情况,继续优化、完善,使该课程体系框架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通过对“全球健康概论”课程思政框架体系的研究,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我们实践教学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