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思政内容特点分析及对课程思政的启发*

2023-03-22 21:29高斐宏李德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育

高斐宏 李德杏 王 琳 赵 健 王 蕾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1617)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公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学生是网民的主力军。根据2020 年发布的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 年3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 亿,学生在整体网民数量中居于首位,高达26.9%[1]。网络的多元价值观念和海量信息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影响着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内容和形式。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等因素,学生们更乐于在这样的空间表达对人生、社会等的真实想法,所以网络文化的兴起既加剧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复杂性,也推动了它的发展和创新。网络思政的隐性教育特征与课程思政有异曲同工之处,课程思政的进行有依靠网络进行的部分,本研究希望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网络思政内容的特点,并对当前课程思政工作予以启发。

1 网络环境下思政内容特点分析

本研究选取视频弹幕平台哔哩哔哩(Bilibili,B站)与大学慕课(MOOC)平台作为观察平台,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的具体要求,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科学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选取部分视频评论进行分析。

1.1 主流引领 百花齐放 B 站是当前国内年轻群体最为重要的网络娱乐社区之一,和传统视频网站不同,在B 站可实现弹幕与视频同步播放,形成一种虚拟的社区式观影氛围[3],近年来B 站吸引了更多样化的视频种类,有相当数量涉及科学、文化等非常专业的社区和高质量的视频内容,成为年轻人娱乐、生活、学习的聚集地。在B 站运用python 爬取搜索词为“思政”的100 个视频的373 条评论。爬取搜索词为“文化自信”的100 个视频的845 条评论。

在“思政”100 个视频中,北京大学、共青团中央等高校和主流媒体官方账号的视频最先被推送出来,可以看到随着对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视,很多高校已经成功在学生喜爱的网络平台占据阵地开展思政教育。平台的推送偏好和视频的点击量及评论量反映出严肃的官方账号出现在网络平台之中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并且因为平台的轻松氛围,使得官方账号展示出活泼的一面,观众也更愿意在这里发表自己的看法。

1.2 内容丰富 形式新颖 B 站视频的标题和封面力求突出主题,视频中运用多样的影视制作技术,强调形式和美感。在调查的视频中,包含内容非常广泛的题材,涉及人生观、文化现象、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这种弱化了灌输意图的,完全由观众根据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的具有思政元素的或与思政有关的视频,其受欢迎程度是出乎意料的,说明了这种随意性的无压力的思政教育是能够吸引大学生群体自主学习的。

1.3 选题热门 讨论激烈 以“文化自信”为关键词搜索到的100 个视频涉及什么是文化自信、汉服的兴起与文化自信、国产动漫、中医在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表现等青年一代比较关注的内容,引发相当多的讨论。

其中一些比较理性的评论往往能引经据典,但普遍缺乏逻辑思辨;也有一些评论很偏激,这些现象表现出青年一代对文化自信内涵和要求的认识不足,暴露了传统课堂对于文化自信的解读不够深刻全面,当学生在面对关于文化自信的新现象、新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应注重以青年所关注的热点事件为例,针对性地对青年一代解读好文化自信提出的背景及其深层原因,引导青年一代理性辨析现象背后的事理,从而锻炼思考问题的能力,建立正确的文化观。

1.4 教师主导 多元主体 评论中出现最多的词段为“老师”,可见学生对于课程的评价很大一部分在于教师或者讲解者的水平、认真程度、风采等因素,一些评论直言不讳表达了“思政教育很重要,但是要看老师能不能讲好”的观点。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能真正征服新时代青年的最重要因素即是教师的综合实力,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可以看到教师作为绝对教育主体的情况虽然在网络中有所弱化,但仍然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

这种现象提示我们在课程思政中应注意向教师主导,多元协同的模式适当倾斜。除了教师讲解,也应该充分挖掘学生讲解、制作课程的可能,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培养学生进行同学施教的教学方法称为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它利用了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社会和认知一致性,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思想的自由平等交流[4]。

同时更应注意到,青年一代对于教师和讲解者的期待值越来越高,所以在高校的课程思政中应注意通过教师自身反思性实践、高校积极搭建教师合作平台、教育部门组织有效的教师培训等多方协同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底蕴和综合实力[5]。

1.5 线上线下 需要配合 除了B 站,本次研究还选取了MOOC 平台进行调查。MOOC 平台汇集了全国优秀的慕课资源,本次研究选取了富含思政元素的2 门专业课:中国医学史和医学人文。爬取“中国医学史”课程评论141 条,对课程评论进行分类发现,表示赞赏的134 条,提出建议的5 条,提出问题的1 条。爬取“医学人文”课程评论120 条,其中表示赞赏的97条,发表感悟的10 条,提出建议的1 条,提出问题的2 条。

相对于在B 站的活泼氛围,MOOC 平台学生的评论谨慎而有针对性,比如指出“线上线下教学配合较差,希望改进”“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实例,少些课本内容”,反应了学生对于教学形式、教学安排以及课程内容本身都进行了思考。

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又被称为混合式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已在各高校中广泛推广应用,其发展态势令人欣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3 个方面的问题: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配置、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学习者信息化自主学习能力[6]。通过网络调查可以发现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环节中间的教学互动非常重要,课程评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回复,会在某种程度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应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真正将发挥出线上资源的优势,以配合线下教学,做到有机结合。

1.6 求真务实 需求导向 对于医学人文课程的评论中有不少来自于已经参加工作的人,真实反映出一线医疗从业人员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强烈需求。这种感受在校学生一般比较缺乏,所以应考虑在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中或环节中,邀请已从业人员以课堂讲座、录制视频、座谈交流等方式,通过亲身经历对在校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

2 网络环境中的思政特点对课程思政的启发

2.1 网络是了解青年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 网络对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影响深远,涉及青年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方方面面,是了解青年思想动态的窗口,通过网络调查了解青年所思所想对于专业课课程思政有重要意义。网络思政形式可以作为课堂思政的辅助手段和延伸,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2.2 网络素材和技术工具丰富课程思政教学手段 应注意到网络是进行思政教育不容忽视的阵地,同时也给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素材、手段、工具、学情和教学反馈等方面的启发,教师应不断更新信息应用技术,掌握先进网络工具以丰富教学。教学设计应与时俱进,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

2.3 网络环境中多元主体模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 通过对网络环境中的思政内容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学生作为协同主体参与教学整个过程是有积极作用的。课程思政最终要结合专业知识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这种改变的发生一般都要从态度开始,所以如果注重将学生作为协同主体,使其恰当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更能使学生通过参与、感受、思维而促进其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

2.4 注重与学生交流的及时性 网络平台的便捷和高速加快了信息的有效交流,通过网络调查可以发现如果不及时回应、解答学生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课程中设计线上部分一定要注重及时关注评论,发现问题,并与学生交流,或者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自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思政与网络思政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可相互借鉴,相得益彰。通过对网络平台思政内容的调查研究发现了网络思政内容的诸多特点和优势,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对于运用网络平台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以及借鉴网络思政元素的优势以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