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域下壮族“三月三”文化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视觉转化与应用研究

2023-03-22 16:46张民琰
西部皮革 2023年3期
关键词:三月三壮族艺术创作

张民琰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高等学校在艺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不仅仅是发扬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平台,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中国的传统节日也逃脱不了冷落的命运,更多的人民(年轻学生)热衷于过时髦的“洋节日”。在现代化时代快速发展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增加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强化大众群体了解民族节日以及喜爱自己的节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让传统文化在一定的媒介中得到持续性发展。

1 传统文化元素及“三月三”概述

2014 年习近平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这是对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最本质的概括,它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青年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拥有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且博大,是中国文脉的根基,也是文艺工作者在创新之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指被大众认同的、而且经历了几千年文明洗礼的传统文化形式,凭借自身独有的特点、蕴含着文化精髓,体现我国文化符号或者风俗习惯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性。讲好本土传统文化故事,让大众知晓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渗透教育的每个阶段、每个角落,不仅仅是一项固本工程,并且也是一项铸魂工程。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让大众了解,丰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这也体现了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作用。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享有“八桂大地,民族之乡”的称谓。广西又是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如彩调、壮锦、天琴、民族节庆等,其隐含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广西壮族三月三最负盛名,周边城市人人皆知,可谓是广西人民风俗习惯、民族情感集中的表达倾诉的节庆平台。自2014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拟定节日放假:“壮族三月三是本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本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 天。[2]”在举行节日期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学者、专家及海内外游人,成为了广西地区特色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据资料显示,壮族三月三是在上巳节的影响下形成的,上巳节的节日内容非常丰富,如祓禊、求子外,还有祭高禖、会男女、曲水流觞等[3]。在广西地区又以“武鸣三月三”较具代表性。庆祝主题多种多样,如:伏羲传奇神话故事、刘三姐、花婆等;活动内容如:五彩米饭、抛绣球、抢花炮、斗牛等。它是壮族人民表达情感的体现,是一种综合性文化现象,把它作为艺术作品呈现出来,无疑是一幅色彩缤纷的民族风情画卷,使人赞不绝口。

2 壮族三月三文化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是壮族精华文化之一,蕴含人民精神与文明,挖掘其教育资源,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创作元素。教授学生借鉴文化元素用在自己的创作作品也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推动三月三文化向前发展,冲破固有的传统的民族绘画模式以及创作观念。

2.1 有助于“思美融合”

我国进入21 世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相互之间的碰撞、融汇之交的背景下,单纯输入文化知识凸显出教育之不足。如何把传统文化与各艺术创作专业知识同时并进,形成协同效应是当今教育教学重中之重。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节庆活动体现了壮族人民情感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和美育教育。壮族三月三传统文化蕴含着自然和谐观、民族精神、开放自由的婚姻观等文化内容,是广西民族地区的精神财富,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将其纳入思政、美育教育体系中,潜移默化地让大学生接受其中的文化意蕴教育,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

众所周知,艺术具有很多的社会功能:审美教育功能、道德教育功能等。其中审美功能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让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真善美得到熏陶,在心灵上得到洗礼,潜移默化地使人感情、理想等发生变化。壮族三月三文化元素中包含了现当今社会家喻户晓的壮锦、服饰图案等可视的艺术元素,给人以视觉盛宴般享受,充满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美法则。把其纳入学校教学,教学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使课堂既充满了民族艺术美,增长见识和开阔视野,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三月三节日积极性。如,以壮锦为例。壮锦发展至今已长达千年,汲取了古代传统的美学元素,以几何图案作为主要部分,以具象的图案作为辅助部分,整个织造的过程是从简单到深入的过程。壮锦的几何图案都是由原始的壮民在生活生产中创造出来的,是壮族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其中有回纹、水纹、云纹、同心圆纹和编织纹等,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形式出现。壮锦的具象图案更为丰富,是由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象改编创作而来,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文化信仰和对自然的敬畏。壮锦汲取了上千年的民族文化精髓,已形成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把其融入学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综合素养。

2.2 为德育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在2005 年,中宣部指出“传统节日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4]。德育是塑造人类灵魂,它直接、间接都影响着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青少年在校内、校外活动范围的扩大,德育教育也随之扩大。德育在内外化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情境下,使受教育者提升自身素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提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观念,强调德育教育的担当。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中的节目内容体现广大劳动人民的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其中“壮族人喜欢将这种高尚的精神品格寄寓在自己想象构造或者具体形象化了的人物身上,并通过节俗活动仪式将其生动的表现出来”[5],每年举办的“三月三”节日即代表社会发展和谐的一面,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民族情感体现。具有重要的德育教育价值。如:韦达桂、刘三姐等故事表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通过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进行将其传承、创新、发展。将这些文化元素与艺术创作相融合,让学生从不屈不挠的民族故事中汲取元素进行创作,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塑造健康的价值观,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所包含范围广泛,如道德、心理、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中华民族文化需要时代传承、发展,就需要有人去继承、宣传,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课堂上引入,相比国外节庆日,我国传统文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壮族“三月三”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挖掘其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也是对现代青年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每当节日召开时,大家在欢快的场景中,以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节日传递出的德育精神为教育内容,为德育教育的培育提供重要的教育资源,以节日文化方式实现传递。

2.3 提高艺术创作内涵

毕加索曾经说过,绘画是一种与符号打交道的艺术,当一种符号被表现出来,它便获得了自己生命[6]。壮族三月三是大众所熟知的节庆日,通过它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元素符号,运用到艺术创作作品中,让原本单一的民族文化符号演变成与现当今人民欣赏水平相匹配,不仅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作品,也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艺术作品给大众带来的力量与影响是不可代替的,是与人类心灵近距离交流的方式之一。艺术创作从古至今,既有东方思想,也有西方思想,在这种创作背景下,把壮族三月三题材融合艺术创作中,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历史悠久,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如日常节日中举办的歌圩、抛绣球等活动,都代表了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节日符号,构成了完整的节庆体系。

符号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传递信息的媒介,符号包含的范围广而范。凡人类所承认的一切有意义的事物都可看成符号。壮族三月三元素是文化思想、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方面相互融合凝集而成的,元素富有丰富内涵。将壮族三月三元素中的色彩、造型、材质、艺术语言等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形成有丰富内涵艺术作品,做到内容与形式并存,整体上和谐统一。创作者把地域元素以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对元素进行提炼、抽象的概括、甚至集中、浓缩等创作技法的运用,具有艺术创意性以及物象指向性。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地区文化的象征,创作者把其运用到自己作品中,提高创作者的生活艺术感,赋予艺术表现力以及给自己的作品注入区域民族化。

3 壮族三月三文化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策略

民族文化传播需要根据当地所在地以及传统民俗历史进行分析,它结合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是艺术家投入很多情感创作出来的,艺术家在绘制作品时应用重构、解构等艺术手法进行创作,亦或作者通过观看故事情景直接表达内容去凸显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在创作过程中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提高作品的质量,吸引大众欣赏。

3.1 剖析三月三文化元素类型,打造文化品牌形象。

我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节日习俗活动多种多样,如:大家所熟知的抛绣球、对山歌、五色糯米饭、竹竿舞、抢花炮等特色活动,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变化,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将这些三月三文化符号元素与品牌进行链接,找准自己的文化品牌定位,吸引受众眼球,让更多的人了解三月三,打造文化品牌自信。要想打造成熟的文化品牌,首先要找出差异,有何优势、独特之处。从上述提到的习俗活动和美食等作为切入点,将其进行包装宣传。通过视频制作各种动态媒介、动画制作、绘制插画等不同的设计方案,坚持创新,还原传统文化,构建节庆风貌,去掉各种各样的形式化,让民俗文化回归本真,利用各种制作形成自己的品牌民族记忆,进行有效传播,增强受众的沉浸感。

3.2 三月三元素绘画视觉呈现

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通过绘画形式使得三月三文化所拥有的相关元素有了新的呈现方式,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符号,绘画融入三月三元素为艺术创作呈现新的面貌。绘画方式国油版雕等,各有不同的绘画语言。油画创作多为写实性与表现性,三月三节日大众穿着多以壮族服饰为主,壮族服饰装饰之美、颜色搭配以及纹样等都为油画创作提高了丰富的绘画表达语言。艺术家在创作绘画时根据壮族服饰提炼色彩,根据画面的主题进行色彩搭配,感受色彩美感,使壮族元素在西方绘画语言中更富有艺术魅力。相较于油画,国画创作手法多样性,如:大小写意、泼墨、重彩等形式,具有丰富的墨色表现技法,具有丰富的艺术创作手法。国画作品中融入三月三元素的广西艺术家有很多,如商进、文海红、唐玉玲等都从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艺术语言进行绘制,体现出壮族文化的意象之美。作品中活动内容有舞狮子、竹竿舞、唱山歌等等,内容表达丰富,场面中每一细节处理精妙,并且描绘的人物表情各有不同,神态迥异,整个画面充满一片祥和欢乐气息。

对景写生,艺术家深入民族生活,体验生活,作品既可以真实客观的描绘场景,也有艺术家的情感投入,传统文化通过艺术性表达出来,变为具象、可视为一种民族精神。任何一种艺术运用绘画语言去挖掘与传承三月三民族元素内蕴,并且将这些元素通过绘画视觉呈现出来,使得壮族文化传承发展有了新的创新性[7]。

4 结语

鲁迅所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扎根于本民族深刻内涵,才能使作品富有层次和韵味,并且使中华民族提高自信,增强文化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的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立国之根本。艺术要立足于传统文艺,立足之本,才能将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世代相传。艺术创作将广西壮族三月三元素引入艺术作品,使传统文化更加具体化,让大众更多渠道了解广西,了解民族文化,从本土活动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壮族文化。

猜你喜欢
三月三壮族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侧记
四月里的“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