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马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章程》建设。教育部于2011年发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首次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对公办高校的内部制度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和规范性要求。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大学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2015年底,已基本形成“一校一《章程》”的基本格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章程》实施阶段。
为了促进“双一流”高校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必须要打造出适合高校快速发展的《章程》体系。高校管理人员要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学校现阶段《章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明确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章程》的具体建设路径。笔者选取部分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章程》文本内容,探索其基本特征,同时借鉴其《章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对进一步修订、完善高校的《章程》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利用《章程》建设能够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国家宏观指导政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建议,并且明确了我国新时代高等院校的主要发展方向。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进程中,必须要依据现阶段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的需求,对高等院校发展的新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确保不断修正本院校所使用的《章程》。在《章程》建设的过程中,保证院校能够向着新目标出发。《章程》建设是当前学校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依据,所以高校中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章程》建设,并且利用《章程》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利用《章程》建设能够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在针对高等院校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确保在实际治理的过程中提高治理能力,《章程》建设为提高高等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章程》建设也是目前高校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依据。要将《章程》作为学校制度体系建立的核心,既要保护师生的权益,又要明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确保能够建立起高质量的风险防控体系,使高等院校的办学活力得到激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促进高校的治理水平满足现代化需求。
(三)利用《章程》建设推动学校综合改革。新发展理念是当前高校在改革过程中的主要方向。要坚持这一导向不变,弥补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弱项,进而在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有所突破,促进学校不断发展。在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方面,要加强相应的监督,除了学校的管理人员之外,各院系的教师也应该关心改革并且参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学校的每位师生。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的综合改革方向在逐渐变化,这表明了在高等院校进行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需要不断对高校的《章程》进行完善和修订,确保政策能够统领学校的各种制度。高校的各级管理者应该明确《章程》建设对推动学校综合改革的作用,并且在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将重心放在《章程》建设方面,进而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不断发展。
《章程》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依据的根本法则,其不仅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还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首先,从其长期性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目前《章程》在建设完成以后,需要长期应用于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并且各级管理者在不断更替的过程中,也应该首先学习学校的《章程》,所以这也体现了《章程》对学校产生了长期的作用。同时《章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前期《章程》制定和修改的过程中,都需要学校以及国家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确保《章程》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章程》在修订完成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所变动,这也体现了《章程》稳定性的特点。其次,《章程》在前期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针对学生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对学校领导以及老师的管理也制定了需要遵从的制度,进而体现了其全局性的特点。最后,《章程》还具有根本性的作用。《章程》作为学校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法则,需要在各项制度制订的过程中,均以《章程》作为基础参考依据。在《章程》修订完成以后,学校各级管理者必须要严格依照《章程》中的相关条例,进行相应的管理。《章程》的建设也是促进学校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主要措施。
当前高校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的任务依然艰巨,改革的复杂性进一步显现。高校迫切需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求突破、促发展,狠抓执行落实,形成人人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共享改革成果的局面。综合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对《章程》进行修订和完善,并以之为统领,开启高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修订《章程》,就是要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新要求,积极应对高等教育领域主要矛盾变化,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提升学校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水平,从而确保现代大学制度在高校落地生根。修订《章程》,有利于进一步健全依法治校的体制机制,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师生权益保护机制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完善与“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提高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鉴于《章程》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首先要保证其所制定的相关制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执行的过程中,各级管理者要依照《章程》中的相关条例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要保证《章程》不会随意改动。同时,能够在高校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落地生根。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做出了相应的改动。针对这一问题,高校要针对现阶段已经制订好的《章程》,进行相应的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要善于将法律引入学校的管理工作中,确保能够依法执教,依法治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主要矛盾也在逐渐变化,为了有效化解风险和矛盾,必须要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并且要针对学校的管理进行合理规划,对《章程》条例进行修订,确保能够使依法治校更好地落实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体制中。
(一)精准定位,加速高校《章程》建设步伐。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章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定位工作,明确高校《章程》的作用、意义及建设目标。高校在开展《章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章程》的作用,使其促进教育教学成绩的提升,进而将《章程》建设转化为科技成果,使高校的新兴学科及特色学科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符合“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章程》的建设需求。在针对高校《章程》进行定位的过程中,相关团队要将促进高校发展和加强高校学科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明确高校发展的主要目标,突出本院校的优势专业及重点学科,对发展态势较差的专业,同样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保障高校各个专业均能够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所以在《章程》建设过程中要明确文化定位,使高校形成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底蕴。在大连理工大学的《章程》中,第1章总则的第7条内,则明确了“学校发展定位是研究型、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目标是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校。”这样有利于学校管理人员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并且通过精准定位,使学校能够更快地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成为国际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各高校发展应该具有不同的方向,才能够使我国高等院校为社会发展提供多样性、综合性的人才资源。同时在复旦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的《章程》里也体现了学校的具体定位及发展方向,这也体现了精准定位是当前高校《章程》建设需要依据的主要原则,各大高校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定位,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二)加强有效资源的使用,推动高校《章程》建设。在高校《章程》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有效的资源,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高校的支持是当前推动高校《章程》建设的最大动力,所以为了提高高校《章程》建设的效率,必须要得到高校的全力支持,从高校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出发,挖掘出高校中可以支持《章程》建设的所有价值资源。通过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章程》建设能够尽快实现相应的目标。例如,在中南大学的《章程》第3章“学校管理体制”中的第17条提出了“对学校的重大决策,董事会要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且为学校事业发展争取办学资源。”办学资源是促进高校《章程》建设的重要因素,通过各类办学资源的引入,也能够促进高校的《章程》建设目标更快实现。在华南理工大学的《章程》第7章《财务、资产、后勤》第72条中提出了“要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产管理。”在《章程》建设过程中明确资源配置和资产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各大高校资源的优化使用,也能够使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收益。同时,在第72条中还提出了“要按照法律法规对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以及非专利技术和学校名誉等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和保护”,这些无形的资产属于学校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通过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能够提高《章程》建设效果。
在《章程》建设期间,高校要组建起一个资源挖掘团队,通过对可用资源进行全面挖掘,为《章程》建设引入更多的可利用数据。然后要明确《章程》在探索建设阶段主要的发展方向,并且不断扩展《章程》建设空间,保证能够使《章程》建设成功率极大提升,尽量降低《章程》建设所需要的时间。在推动《章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团队还要分析各大“双一流”高校《章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各大院校《章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及建设方向。例如,在四川大学的《章程》第1章《总则》的第6条中明确提出“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这一条使高校的办学方向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总方向保持一致;在重庆大学的《章程》第1章《总则》的第7条中也明确了“学校办学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综上可以发现,在高校《章程》制订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已有的资源,制订与社会要求相符合的办学方向。
(三)提高《章程》建设人才的专业性。为了促进高校的《章程》建设,必须要构建出本校《章程》建设的专业团队,并且不断提升参与人员的专业性。随着现阶段我国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大,“双一流”建设背景已经给高校《章程》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及挑战,同时也给各大高校带来了机遇。所以高校在《章程》建设时必须要把握这一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在人才团队建设时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高校应该不断坚持“双一流”高校的有关思想,培养出更多技术型人才,并且要明确人才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例如,在兰州大学的《章程》文本第3章《管理机制与组织机构》第19条中,提出了要进行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明确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过程。东北大学的《章程》文本第2章第9条中提出了“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活动。”人才培养一直是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在高校《章程》建设时,必须要规定学校的主要教育功能及其教育形式,将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双一流”高校的《章程》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人才是高校《章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各大高校要想提高《章程》建设质量,必须将人才管理和培养放在首位。同时要对《章程》建设的管理团队进行培训,通过在“双一流”高校中学习先进的《章程》细则,使本校的《章程》建设更加顺利。
综上所述,通过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章程》的对比分析可以明确,目前大部分“双一流”高校的《章程》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这也表明了在《章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体现本校办学特色和亮点,为“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明确“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章程》建设的具体路径,通过精准定位和有效资源的合理使用,推动高校《章程》的建设。要关注《章程》建设中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在《章程》建设之前引入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使高校的《章程》建设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为了保持办学和管理的连续性,需要及时对现行《章程》中已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条款进行修改,疏通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的堵点,激活学校自主办学的发展内生动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