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扣“心门”,幸福成长双助力*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抗逆亲子营的实践探索

2023-03-22 04:57朱再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期
关键词:心门朋辈亲子

朱再华

(合肥一六八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国卫疾控发〔2019〕63号)。其提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出2022年底将实现有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指标的阶段目标,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近年来,合肥一六八陶冲湖学校积极推动和跟进家校协同育人实践研究,变“问题导向”为“优势导向”,聚焦后疫情时代中的家庭教育,利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叩开青春期学生的内心世界,助力青少年幸福成长。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新时代思政教育背景下,教育的最大公约数是实现幸福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这三者之间“距离”越小,教育协同产生的“万有引力”就越大。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往往动力与偏差相伴而生。在他们探索未知的同时,不免会遇到复杂多变的挑战,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生心理危机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自20世纪60年代起,受积极心理学思潮影响,抗逆力研究迅速成为心理危机干预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抗逆力”又称心理弹性、复原力,指一个人处于困难、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学者们普遍认为“抗逆力”是帮助青少年度过关键期、迎接拐点的一项生命潜能。在青少年对抗困境的过程中,家庭作为维系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初级社会群体,被看作是促进青少年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及保护机制。

(二)项目思路

依循“现象—机制—应用”的思路,以家庭抗逆力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合肥一六八陶冲湖学校七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范式,聚焦青少年亲子关系,尝试探索建构“学生—家庭—学校”抗逆共同体。

整体思路为:依循文献梳理及个案访谈的结果,对青少年抗逆力结构进行探析;开展问卷调研,揭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教养关系;通过系列亲子营、朋辈主题班会、家庭共话坊的方式建构“生—家”“生—生”“家—家”抗逆共同体。

二、项目内容

(一)活动目标

构建“学生—家庭—学校”抗逆共同体需达到两个目标:建立促进学生提升心理能量的抗逆力建构系统和建立帮助学生面对危机的危机缓冲系统。具体包含六个目标要点:建立正面的联结关系、传授生活及社交技巧、建立坚定清晰的规范、鼓励关怀支持的气氛、提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传达高而合理的期望。

(二)活动过程

1.青少年抗逆共同体的结构构建

以青少年的同一性建构为路径,从优势视角出发,从学生、家庭、学校三个方面系统建构青少年的内部与外部抗逆力资源,从而建立起稳固的抗逆共同体。活动设计主要围绕三大元素:乐观感(Optimism)、效能感(Competence)、归属感(Blongingness)。乐观感确定生命的发展方向,效能感提供生命发展的力量,归属感提供生命发展的支持力。三个元素相互关联、彼此支持,简称OCB模型。

活动中通过合理认知训练、主动学习训练、积极期待训练帮助个体获得积极思维方式,澄清“我能(I can)”,从而提升乐观感;通过目标设定训练、情绪管理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帮助个体悦纳自我,澄清“我是(I am)”,从而提升效能感;通过同伴陪伴训练、安全依恋训练、社会责任训练帮助个体重建与朋辈、家庭、社会的联结,澄清“我有(I have)”,从而提升归属感。

2.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教养的关系探索

为了探究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学校七八年级20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主观感知、社会支持等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娱乐性、矛盾性、组织性和控制性五个变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受惩罚是学生面对的主要负性生活事件来源;父亲的工具支持、母亲的陪伴支持、老师的价值肯定支持是学生感知最多的支持来源。

3.系列亲子营活动实施

家庭关系是提升子女抗逆力的基础,积极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建立稳定而亲密的家庭关系的基础。

在问卷测评的基础上,我们分别从七八年级自然班筛选出适合参与家庭活动共计6组。团体辅导为2人组家庭的发展性、同质性团体。亲子营取名“温暖的相遇”,活动共有6个单元,分别为“相聚”“相知”“共情”“倾听”“表达”“信任”。通过亲子共同参与情绪管理训练、非暴力沟通训练、绘画治疗和行动演出等方式,帮助家庭成员理解家庭沟通的重要性,建设稳定安全的亲密联结,探索并分析家庭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学习积极有效的家庭沟通方式,从而提升家庭凝聚力,提升家庭成员自我价值感。

4.项目实施

课程遵循青少年生命历程发展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入抗逆力实践训练。“学中做”与“做中学”结合,既巩固了青少年的抗逆力认知,又能够帮助其在体验危机、迎接挑战的历程中将经验整理、升华、转移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课程实施中强调“三重三有”,即“重优势”“重体验”“重团队”和“有空间”“有挑战”“有示范”。

强调优势训练、沉浸体验、团队互助。

青少年处在“自我同一性”整合的关键期。抗逆力课程体验是其积极构建“我是谁”“我们是谁”的过程。我们通过形象化练习、自我评估、自我对话等优势训练方法,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养成。

例如,亲子营里的“烦恼瓶”任务通过打包烦恼的形象化操作,帮助学生宣泄压抑的烦恼,聚焦积极情绪,可视化抵御消极情绪。

为了达到“知行统一”的学习效果,课程实施将理论认知、技能习得与情绪体验相联结。例如,我们充分利用艺术的心理疗愈作用,在亲子营的每个单元中设置了亲子绘画任务。此任务展示出亲子关系,同时也借助艺术的隐喻表达和积极宣泄,帮助亲子互相理解。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是胆大又敏感的。这时,同伴互动和家庭支持,将有助于其化解自我矛盾、突破瓶颈。因此,课程模块中的大多数任务都是需要团队共同面对和一起解决的。我们还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不同的组队匹配。例如,在朋辈班会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单项任务;以年级为单位组成班会的主持队和参与队。在亲子营中,以家庭为单位完成任务;以家长组、孩子组为单位进行访谈。

为思考留白,为挑战赋能,为关注示范。

课程为参与者思考留出足够的空间。为了促进参与者反思、内化课程体验,我们设计了青少年积极心理自助手册——《我们的人生意义》。手册用60个问题、4个模块(模块1——你的激情;模块2——你的价值;模块3——你的天赋;模块4——你的可能性),层层拆解“我的人生有何意义”之人生宏观反思问题。

课程中的许多任务都极具挑战性,但导师的关注、家庭的支持、同伴的互动为青少年挑战自我赋能。参与式体验、沉浸式互动、启发式精讲、感悟式强化,一步一步激发着学生体证、体察、体悟。

5.项目评价

我校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少年抗逆力课程进行过程性评价与成效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过程性评价以质性访谈等形式进行朋辈班会课程评价,收集亲子营团体成员反馈;成效性评价主要考查班级管理、心理素质、亲子关系三个方面的变化。

为了验证课程的有效性,我们抽取了8个平行班级组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课程开始前和课程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班级与对照组班级进行了班级凝聚力、抗逆力、心理资本的问卷测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班级凝聚力更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教师的关爱支持分数也显著增加,这表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验班的教师也受到了影响。同时在质性访谈中我们发现,实验组的学生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和谐,但冲突仍然有,只是冲突发生后的情绪稳定性更强。

三、成效与展望

(一)项目成效

项目活动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方式,其中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每次亲子营活动结束后,成员需要填写团体成员反馈表,并由团体带领者、观察者与成员代表进行10分钟质性访谈。

6组成员在参加团体辅导后,相比参与前发生了较大变化。家长组普遍感受到更接近孩子,更能理解孩子的偏差行为背后的情绪;孩子组普遍感受到家长的变化,表示家长更愿意听自己说心里话,同时也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富有韧性了,在不断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每位活动成员更了解自己、信任自己,同时也更信任他人和关怀他人。

教育需要合力。青少年抗逆力课程的实施为师生、家校建立共情型团队提供了良好途径。例如,《幸福课堂》微课与朋辈班会的结合,让学生更懂自己,让教师更懂学生,让师生互相理解。《幸福家庭》直播与亲子营的结合,则让“有温度的规则”走进每个家庭。同时,我校还通过家长会上巧宣传、入户家访谈问题、开放日里来体验等一系列家校共育举措,帮助家庭修复、重建、加固“生命关系”。

(二)项目展望

走进一颗心,打开一扇门,就可以引出一条路。“生命影响生命”是我们开发“成长的不倒翁”青少年抗逆力课程的初衷,也是课程实施中取得的最满意的效果。什么样的关系是青少年期待的呢?我们认为是“同在”,也就是学生、家庭、教师一同成长的关系。亲子营的核心就是修复、重建、加固我们的“生命关系”。抗逆力外部资源输入包括三个要素:关怀的关系、适度的高期待、参与机会。三个元素在亲子营活动中落地有声,活动中投射出来的教师期待、朋辈关怀等都直接唤醒和提升着青少年的乐观感、效能感和归属感。活动结束时,我们分别对家长组、学生组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迫切需要学校的帮扶。此次亲子营只是我们的初次尝试,后期我们会精准匹配学生、家庭、学校的三方需求。通过“朋辈主题班会”建构“生-生”朋辈抗逆共同体,通过“家庭共话坊”建构“家-家”家庭抗逆共同体等系列活动,助力青少年心理素养提升,为中华民族培养“能立能达,不怨不尤”的新时代五有好少年。

猜你喜欢
心门朋辈亲子
可说可不说
心门
心门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用涂鸦打开孩子关闭的心门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