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合肥市第六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
高中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不断思考和借鉴,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目前高中阶段较为科学和成熟的管理方式。小组合作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集体荣誉感、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高,就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每个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想法不同,因而实施小组合作管理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其管理的理念应该是一样的,一切都是以学生为第一要务。
组建高中合作小组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合作小组的成员是学生,所以必须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制订规则,也要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去组织教学。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品德及抗压能力,培养学生的素养。
有计划、有阶段地实施分组活动,切勿操之过急,造成班主任威信受损。在实际管理中班主任要对班级学生角色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如班长的角色定位、班长人数的确定、组长角色的定位、组长人数的确定等。在班级管理中,笔者设置了三位班长,班长同时兼任组长,同时划分了三位班长的任务内容,明确各班长的任务。同时要求三位班长各司其职,这样有利于班级发展。三位班长分别管理纪律、学习、团委的事务,对班级的深层次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解决了班长的角色定位问题之后,组长的存在价值也就容易设定了。组长的人选必须是班级的佼佼者,是所有同学公认的学习带头人。立足于班级群体可以设置七到八位组长,且组长由全体同学推举选出。
组长确定之后,组员由组长确定,班主任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要求,如各小组的实力要均衡,这样基本上就能够将每一个学习小组确定下来。
班主任要能够有节奏、分阶段地促进小组形成和运行。
第一阶段,加大对组长的培训,明确组长的责任,强化组长的规则意识,等等。对于组长的培养要贯穿整个高中三年,一个优秀的组长将会对班级事务的处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升组员对组长的信任度,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提升对组长的认可度。
第二阶段,利用班会课,开展团建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小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三阶段,展示小组成果。班会课主题的选定、黑板报的编写等由小组来完成,并进行打分,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活动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让全班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对学生的性格培养和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管理班级不能没有规矩,而规矩的执行离不开监督,靠班主任监督不能做到时时、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全员监督,每一个被管理者和管理者都是监督员,每天都有一位值日生,负责将班级的基本事务记录在案,这样就不会只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还有监督者、监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一个统一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下公平地评比,可以保障班级健康发展。
学期结束,班主任要将每一个小组的基本表现以量化的形式在班级公布,展示评比结果,确保小组合作制正常运行。
有约束就有奖励,激励机制的构建依托于小组合作与竞争。奖励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积极向上,文明有礼。
基于规章制度的奖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加强班级建设,促使学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借助每一位学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浩大的系统任务。
班级管理绝不是班主任一个人所能做好的,班主任除了要考虑学生,还要考虑全体教师也是班级的一分子。班级管理模式要取得全体教师的认可,安排好小组和教师的对接,最后将班级教师分到每一个小组中。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班级全体学生学业上的老师和人生导师或倾诉的对象。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成为促进班级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坚强动力。
班主任也要多与指导教师沟通和交流,相互配合,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合力.指导教师要通过组长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
班级管理依托小组合作模式展开,团结了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在一个正确的规章制度的引领下,对内加强团结,对外不断找不足,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班级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修正的过程,班主任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充当一个全方位的教育者。班主任要在小组合作模式过程中适时科学地给予学生引导,不断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小组合作管理符合新课程理念,其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机会,搭建舞台,让学生在班级舞台中大放异彩,让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得到倾诉。学生可以在自己制订的规则下,向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前进。最终,真正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良好发展。
同时,班委完全由学生自己投票选出,真正实现了公平与民主。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为班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全面育人的基本要求。此外,每一个学生都是监督者,这对班级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班级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利于促进全体师生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
总之,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不能急躁,要心平气和,不断去思考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班级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