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聊城农业气象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途径研究

2023-03-22 02:25徐海涛
山西农经 2023年1期
关键词:聊城气象农业

□郭 芳,徐海涛,时 蕾

(聊城市气象局,山东 聊城 252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农村建设为中心,实现“四化”的总体目标规划。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对科技的运用,所有的高科技要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服务,农村建设要逐步地构建绿色发展体系,构建乡村新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气象工作是我国发展的一项基础公共服务,应将其与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1]。

1 聊城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

聊城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是山东省平原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是典型的平原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聊城位于鲁中、鲁西南区域交界处,气候条件极为优越,全市年平均气温11.9 ℃,年平均降水量516.9 mm。聊城四季分明、降水丰富、气候多样、土壤肥沃、植被良好、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有“七分耕地三分天气”之称。

1.1 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聊城市气象局是山东省农情综合监测系统和农业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具有比较完善的监测、预报、服务能力。全市有11 个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和5 个省级农业气象观测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情观测网络,具有完整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聊城建立了以自动气象站为主体的农业气象观测网;同时,建立了以地面观测技术为主,卫星、雷达为辅的自动站群;建有专门的农业气象探测装备室,具备现代遥感卫星数据传输功能和高分辨率微波遥感数据处理能力[2]。

1.2 农业生产环境气象条件不断改善

聊城作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聊城各级气象部门大力开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行动,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切实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截至2018 年底,聊城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14 年的88.3%上升至89.3%,改善幅度为全国地级市之最;市区PM10平均浓度由2015 年的52.4 μg/m3下降至36.7 μg/m3,下降幅度为全国地级市之最;市区PM2.5平均浓度由2015 年的40.3 μg/m3下降至38.6μg/m3,下降幅度为全国地级市之最。聊城市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据2015 年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 年来全市森林面积从73.6 万hm2增加到123.9 万hm2;林地面积从67.7 万hm2增加到129.8 万hm2;森林覆盖率从3.9%增长至5.1%;林业碳汇能力从3.2 亿t 增加到12.6 亿t。

1.3 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聊城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气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将这项改革任务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建立蔬菜、花卉、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12 个,初步形成以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核心的防灾减灾网格化服务体系。聊城在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气象保障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共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 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541 家;建成市级以上示范性气象台站3 个、县级气象局21 站;建成各类专业网格430 个,配备自动气象站9 个。其中开展了温室大棚监测服务系统试点工作;建立“农业气象服务网”“天气预报发布信息库”等;构建区域自动气象站40 余处,形成以乡镇为区域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网[3]。

2 聊城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聊城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与乡村振兴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还有差距,仍存在农业气象服务效率不高、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等问题。据聊城政府官网显示,2020 年,聊城实现农业综合产值627.68 亿元,占全市GDP 比重7.89%,位居全省第一。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服务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气象部门要将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纳入整体服务体系中。在此背景下,聊城气象部门在农业气象服务上应结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保障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优势作用;加快建立健全精准化的气候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加强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合作;进一步完善聊城智慧气象数据共享平台[4]。

2.1 对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认识不足

聊城目前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农作物种植的种类以粮食作物为主,部分传统品种与新技术的融合不足,造成病虫害、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较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建设现代化的粮食生产体系为目标,实施良种良法,推进优质高效创建。在此背景下,加强现代气象的应用和服务是必要的。另外,在农业生产种植时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通过实施农作物的精准植保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增产增收[5]。

2.2 科技投入不足

根据农业气象部门服务乡村振兴的需求,要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高预测预报预警服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加强对新技术开发应用的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优势。根据各地情况和不同农业生产阶段提出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满足农民需求。加强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借助其专业优势,开展专业指导和合作研发服务,提升预报精准度和可靠性,满足科学决策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智慧气象“三农”领域的作用。依托现代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和气象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实现聊城智慧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功能对接,并与各类物联网深度融合,提高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精准发送的智能化水平。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为未来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6]。

2.3 农户获得气象信息途径滞后

在互联网盛行的背景下,气象服务迎来新机遇,为农户获得气象服务资讯拓宽了途径,促进气象服务质量与效益的提高。然而由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多数青年人流入城市,农村留守人员年龄较高,对移动互联网接受能力有限。农民获得气象服务的渠道仍然是电视、广播和其他传统媒体,不利于气象服务信息的传输。

3 聊城农业气象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途径

乡村振兴背景对农业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农业气象服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服务能力以及加强农村生态农业开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保障农民生活质量等。

3.1 提高预测预报服务能力

预测预报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预报,为各级政府提供天气预报、农业生产决策、森林防火、灾害防御、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等。由于我国气象条件复杂,农产品产量大、种类多,在农业生产中对短期气候和长期气候趋势的预测预报要求更高,因而聊城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茌平在2013 年发布预警信号:受台风影响,预计2013 年9 月10—16 日有一次强降雨,降水量可达50~80 mm,局部100 mm 以上。为此,聊城市气象局通过分析近年来茌平的天气情况以及灾害性天气的分布规律,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对聊城进行实时遥感监测,并利用多种气象观测仪器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最终根据实际需要形成评估结论。这一评估结论对于提高聊城市的防御气象灾害能力有重要意义,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7]。

3.2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的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作物的品质、产量和市场竞争力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农村的人居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农产品品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需要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受生活成本增加、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群众对未来的生活质量感到担忧,需要不断加强农村生活环境气象保障工作[8]。

3.3 用现代化的气象技术为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在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农村的发展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的农村发展体系,让现代化的气象技术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农业气象科技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要充分发挥农业气象要素的开发与应用,研发动植物种养技术,丰富农产品的种类。基于此,要开展农业气象科技的研究与运用,从整体上统筹布局,把所有的科技整合起来,切实为乡村发展服务。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根本目标,进行技术开发与利用以及技术上的持续创新与完善。例如,通过技术手段的提升,使粮食高产高效,解决重要的园艺作物品种、主要畜禽品种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提高农业种植安全性;加快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循环农业等技术,提高土壤质量,使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加强农业气象技术的改革,集中优势资源,制订长期发展的策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农村发展作出贡献。研究开发新的农业技术,将现代工程、信息、新能源等技术与农业气象技术相结合,建立智能农业系统,打造数字农业技术、生物能源技术体系,让先进的科技成果逐步地应用到农业领域内,拓宽农业领域发展的范围,让农业发展有新技术支持。根据目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需求,把农业气象技术和农业技术、生态技术的创新,与国家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治理理念融合起来,不仅要让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地,同时还应该构建农村长效发展体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9]。

3.4 推进农业现代化气象技术

针对气候变化、极端气候等问题,研究开发新的灾害防治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以气象技术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与工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能够达到双赢。所以,必须利用气象等技术来推动传统的农业生产,实现一二三产有机结合,并逐渐形成新的农业生产主体;强化发展生态工业,完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乡村生态环境品质,推动农业持续发展;明确生态环保红线,实现对生产资料和生产流程的全方位管理,实现对生态市场的规范。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农产品深度加工、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创造条件,推动产品和生态的深度结合。农村自然环境优越,特别是一些风景优美、气候适宜、农产品品质优良的自然保护区,要发挥气象技术的作用,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条件,利用生态环境效应,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设和落实绿色农业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产品更具特色,推动生态环境与乡村振兴发展。此外,要逐渐开发利用区域内好的生态资源,提高当地的生态价值,发展旅游、休闲农业等,使农民生产更多优质的生态商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3.5 发掘乡村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应利用气候资源切实解决人口与资源、气候和社会之间的问题,加大产业升级与开发力度,对低碳环保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不同乡村地区具有不一样的气候特点,有必要以当地环境作为切入点,对气候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使区域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增长。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气候条件来落实,应更好地挖掘气候资源并体现其真实价值。根据天气变化的特点,推动农业的研究与利用。农业发展以农产品为基础,在品种开发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气候特征对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至关重要。由于气候变化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易预测性,因此必须加强品种抗性和栽培措施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质量,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由于农业生产模式发生变化,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逐渐减弱,应加强对气象要素的综合研究和认识,使农作物的开发更适应天气变化,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

4 结束语

聊城全力推进“美丽聊城,宜居村庄”道路建设,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用农业产业化引领新农村建设。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气象部门从聊城的现实情况出发,不断完善为农服务机制,把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作为重点,助力特色产业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并以此为着力点服务“三农”,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供综合性气象信息服务等内容,注重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借此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生态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聊城气象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气象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