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娟
(汶上县杨店镇人民政府,山东 济宁 272515)
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粮食作物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在农业发展中,出现许多新型的农业生产设备和新型的技术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是在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不合理的操作方式会对生态农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利用新型的设备和技术,并且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应重视生态农业和农业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
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生态农业持续向前发展,并且在许多地区的试验比较成功。在一些试点地区,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进一步验证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的建设能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条件下,应重视对农业生态模式和农业经济发展体系的创新和改善。在强化生态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更多农户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倡绿色化种植,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绿色和无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增大,绿色农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认识到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改变原有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及时淘汰落后的农村产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以环境保护为基础。
二是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发展农业产业,重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重视对农业生产企业以及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设,发挥农业经济组织的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生态经济建设中。在提高自身经济收入水平的同时,给更多农民提供就业的机会,为农业产业管理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新型农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应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利用开放型的生产技术体系来改变原有的封闭式生产技术,挖掘出农业本身存在的潜力,并且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有些农业资源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能不断完善农业生态系统。
在生态农业发展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效益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发展中的自然规律是基础,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条件下,有效地利用信息、土地和技术等资源。此外,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应该将新技术和新方法有效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利用生物能源和太阳能能源,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2]。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协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生态农业发展中,需要利用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构建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产业结构,最大程度利用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生产资源,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农业生产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和生态化发展,应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理念和技术。从生态农业基地的发展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亟须解决。
一是在生态农产品加工中,缺乏技术和设备资源的支持。随着国家对生态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许多生态农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生态农产品仍沿用传统的销售模式,并且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程度较低,没有真正发挥出生态农产品的价值。
二是生态农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人才体系,在生态农业发展以及农产品精细加工的过程中,人才和技术是主要软件资源之一,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需要完善的人才体系支撑。从我国当前的农业人才建设来看,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比较短缺,许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留在农村地区,选择进入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人才短缺。为此,相关的工作部门应完善人才体系建设,为优秀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但是当前有些农村地区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比较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在农业生产中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效率低,且无法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情况,不能结合市场的需求做好农业产业结构以及生产方式的调整。
二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民缺乏农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加之不重视对生态理念的宣传,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等理念不能深入农民心中,或者不能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
三是在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以及销售的过程中,有些农民没有将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或者在生产的过程中很少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
我国农村中的农业生态化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科学化管理,但是从当前的农业生态化建设来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不重视对干部的考核制度,无法发挥出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应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做好干部群众在农业经济发展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将干部群众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的工作作为考核的参考条件。
二是我国有些农村地区的生态农业经济区域化发展程度低,政府在生态经济发展中的协调作用不明显,导致有些地区独立地发展农业经济会限制农业资源的整合,影响农业资源的跨区域协调和联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有些地区不重视对当地农村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导致生态旅游业发展缓慢。从我国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生态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村旅游经济产业化程度低,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发挥引导、支持作用,加大对生态旅游的建设力度,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制订发展计划,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有组织和有计划地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帮助。同时,做好生态农业环境发展的规划工作,集中新型的农业生产力,并且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作为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农业发展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效能。另外,应将农村中人力资源的整合作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吸引更多的农民回乡创业和就业,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积极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队伍,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建设之间的关系,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应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发展目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在整个农业生态以及农业经济发展体系中,要重视环境因素和资源因素的有效整合,确保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科学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科学技术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应重视农业科技革命,形成完善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为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可以将农业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产品的加工、农产品品种的培育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方面,在生产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是发展生态产业。引导更多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入到农村地区,改善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资本的注入,扩大农产品产业的发展规模。积极和境外的企业谋求共同发展,开发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加大融资力度。
二是重视农村地区的人才发展和建设。从目前农村地区的人才发展情况来看,专业性和经营管理的人才比较短缺,并且储备量不足。为此,需要加强对农业人才的补充,发挥农业产业化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大对农民企业家和产销大户的扶持力度,使其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转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人才和资源优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认识到人才建设是助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农业产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结合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适当地提高农业人才的薪资待遇,并且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农业发展和建设中。
一是重视对农业科技力量和推广队伍的培养,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能更好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二是重视对农业技术体制的改革,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农业产业经营站的建设力度,提高对劳动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重视对居民生态意识的建设,拓展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倡农民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使其积极参与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促进农村地区绿色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完善服务体系。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丰富经验,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在前期的服务工作中,科学合理地做好农产品的管理工作,对经营试点项目采用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后期要做好运营管理工作,并且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利用先进的技术,加强农业生产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利用在线产品质检体系平台,商家通过软件能了解到全国各地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情况,降低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的概率。
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重视对资源的利用,同时做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生态农业发展中选择的原料必须具有环保和安全的性质,不能单纯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应尽量选择污染比较小的原材料,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在农业发展中出现病虫害可以采取生物防护措施或物理防护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还应高效利用新能源,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概率,在农村畜牧业发展中利用动物的粪便进行沼气池开发。生产的沼气可以作为重要的新能源,沼泽、沼渣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污染排放,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
生态环境可能会影响生态农业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应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尤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发展生态农业才是生态农业发展的真正目的。不仅要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还应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此外,要重视对当地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经济作物,充分发挥地区农业经济的优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
生态农业下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除了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之外,还应利用自身的特色招商引资,让更多的资本能注入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相关工作部门应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外资注入,为外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不断增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境外的金融机构,结合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