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梅
(汶上县军屯乡农业农村事务中心,山东 济宁 272514)
生态农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开放性具体指在农业发展中需要以一些农业生产为基础,隐蔽性是指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可能涉及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在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应重视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此,生态农业发展中应重视技术的创新和改造,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体现生态农业发展的稳定性,为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生态农业有一定的规律性特点,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应重视优化和改善生产系统和生态系统。农业发展中的土地资源非常关键,没有土地资源就无法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生态农业发展中必须要重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整体性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统筹兼顾原则,不能将发展重点放在对某一资源的利用方面,应该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开发当地的优势资源,并坚持适度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原则,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挥各个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价值,从而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和升级奠定基础。总而言之,重视农业发展中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提高生态农业的价值,为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应坚持一定的原则,比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资源的高效和节约利用等,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绿色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下,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供应量,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有营养和健康的农副食品,并且保护生态环境。从当前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来看,发展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并且标准不同,主要包括循环模式和景观模式。
循环模式是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循环利用,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提高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比较典型的循环模式包括种植和养殖的循环模式。景观模式是利用自然界中植被的层次结构,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等特点,形成不同的生物群落,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农地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生态经济是指在先进的生产技术指导下实现生态和经济的结合,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保证整体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农业效益。为此,应结合农业市场的发展情况,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国家逐渐认识到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大加快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
同时,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也逐渐加大,为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1]。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当前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已经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创新理论基础。和传统的经济学不同,生态经济需要将经济和生态紧密联系,一旦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二是创新技术体系。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更加重视农业经济效益,不重视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利用生态技术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是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掠夺性的特点。目前,生态经济主要采用循环利用、协调和持续的集约化经营方式,能够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最大程度利用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做好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工作。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我国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能够满足当前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能有效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人类居住环境的优美和健康。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提高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通过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发展地产产业,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质量。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能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我国全面构建政策体系。也能改变当前农业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许多先进的生态理念融入到农业生态发展中,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农业生产水平的稳步提升,并且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改变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的问题,相关工作部门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做好人才的建设工作,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将先进的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融入到农业发展中,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方向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态理念与技术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生态农产品的加工缺乏完善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随着生态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产品种类的增多,如果仍沿用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是生态农业发展中缺乏完善的人才体系支撑。人才和技术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软件资源之一,但是当前的人才比较短缺,创新型的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比较有限,许多优秀的人才集中在城市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另外,我国的农村环境和城市相比优势不足,缺乏人才的成长环境,也会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虽然国家更加重视农业发展中生产环境的保护,但是我国有些地区的农村劳动力素质不足,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理念缺失,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些农民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对一些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比较难。特别是一些农民无法掌握和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上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情况,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调整。此外,我国许多农业生产者缺乏农业生态发展的理念,如果不重视对农业生态理念的宣传,加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缺乏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的意识,会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精细加工销售的过程中,也无法将生态农业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结合,制约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2]。
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科技发展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将农业技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为形成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奠定基础,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等方面,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农产品的生产安全,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引导更多的加工企业进入到农村地区,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农村投资环境,为农业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资本。地方政府部门应为外来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可以通过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引进资金,包括网上招商或者代理招商,加大融资力度。
二是重视发展人才战略。针对目前农村地区生态农业人才储备短缺的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应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快对人才的发展和引进力度,重点培养一些企业家和产销大户,真正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中的生产者主体作用,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人才和优势资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未来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同时,不断优化用人环境,适当提高农业人才的薪资待遇,留住优秀人才。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制订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引进机制,避免造成过多的人才流失,为农村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引导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生态农业经济的建设力度,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重视对干部考核体系的完善,将生态环境指标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二是做好功能区的规划工作,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好生态功能区的协调规划和发展工作,重视对特色农业优势品牌的培养,重视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发掘当地的优势农产品资源,并且建成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实现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三是由政府主导以及促进企业参与到乡村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划中。当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政府部门应充分了解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并且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和交通优势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生态旅游中。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开发乡村旅游,加大对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力度,为乡村地区的环境旅游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和制度保障,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旅游中应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并且引导企业或者游客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配合当地的主管部门,做好乡村旅游的科学规划工作,探索出最新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利用新资源和新技术推动农村地区生态经济的循环发展[3]。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新能源的利用非常关键,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选择环保和安全的原料,不能为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影响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尽量选择污染比较小的原料,在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此外,在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农药和化肥,控制使用比例,出现病虫害可以选择生物防控技术或者物理防控技术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能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农村的畜牧业发展中,重视对养殖中产生的粪便的利用,可以利用粪便开发沼气,生产沼气作为重要的新能源,而沼液和沼渣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能够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在遵循自然规律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结合当地生态资源的分布情况做好开发和利用,结合当地条件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生态农业经济作物,更好地发挥生态农业经济的优势。
通过推广科学技术和普及农业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让更多劳动者认识到农村经济和农业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重视对农业科技力量和推广队伍的培养,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能更好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二是重视对农业技术体制的改革,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农业产业经营站的建设力度,提高对劳动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重视对居民生态意识的建设,拓宽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促进农村地区绿色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下,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取得了显著进步,已经成为未来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从当前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才短缺和技术动力不足等。文章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应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重视资金的投入,完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生态意识,以此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