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运动员社区新冠病毒感染发生状况调查与分析

2023-03-21 06:45黄科春莫轶黄仁楚蒋琳颜万泉施小颖刘雪波覃君卿韦泳
体育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感染率运动员

黄科春 莫轶 黄仁楚 蒋琳 颜万泉 施小颖 刘雪波 覃君卿 韦泳

(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运动医学科,广西南宁 530031)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下简称新冠病毒)自2019 年末、2020 年初开始在我国人群中引起大面积传染致病,表现为非典型性肺炎,病变累积大面积肺组织,无治疗敏感药物,部分病例早期出现快进展肺纤维化和(或)肺实变,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最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我国前期对新冠病毒流行按传染病“乙类甲管”进行管理,实行严格的“划区”管控[1],有效遏制新冠传染病更大面积传播,对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冠病毒致病菌株发生了数次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目前国内流行优势毒株,人群普遍易感,致病潜伏期缩短,多为2 至4 天,传播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且具有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但致病力减弱,引起肺炎及重症的病例比例明显下降,更多病例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和类似既往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

同时国家防疫、医疗、社区等各级各相关部门的联防体系已初步建立,并形成一定规模有效的联防机制,且新冠疫苗人群接种率达90%以上,现有疫苗对预防该变异株导致的重症和死亡有效。改变早期管控方式,建立新群体自然免疫时机已具备。为此,国家对新冠病毒传染病管理政策及时作出调整。主要将“新冠病毒肺炎” 重新命名为“新冠病毒感染”,传染病管理级别变为“乙类乙管”,不再实施划区封控管理办法[3、4]。

相关政策实施后,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短时间内新冠病毒在社会面快速蔓延,感染率快速上升,形成新冠病毒传染新形势。

社区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由相对固定人员组成的社会群体,同质性强,新冠病毒感染在社区内流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特征性,社区传染病防治策略应能体现这些特点,解决社区实际问题[5、6]。广西专业队运动员训练及日常生活采取半封闭式管理,形成半开放式运动员社区,除配套全部运动训练场地及设施外,还设有运动员公寓、食堂、学校、医院等后勤保障部门,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运动员群体是核心社群,也是社区服务对象。运动员社区同样具有特殊性[7]。运动员社区常驻各年龄段学生群体,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学生群体是疫情防控重点机构[8]。

及时了解新形势下运动员社区新冠病毒感染特点,为下阶段运动医务监督决策、及时完善传染病应急预案提供参考,提高运动员社区医疗治理能力是本研究目的。现将研究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2 年12 月1 日至2023 年1 月21 日期间在自治区体育局某训练基地训练的专业运动员共522 人为观察对象全体,年龄9 至28 岁,平均(15.6±6.1)岁,其中男运动员262 人(占全体50.2%),女运动员260 人(49.8%)。由我院完成诊治且资料完整的新冠病毒感染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新冠病毒感染诊治依据同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方案》[2]。

1.2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 作为数据处理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生率及发生情况

确诊新冠病毒感染506 人,全体感染率为96.9%(506/522)。发病年龄(9~28)岁,平均(16.8±7.1)岁。其中男运动员感染256 人,占全体男运动员人数97.7%(256/262);女运动员感染250 人,占全体女运动员人数96.2%(250/260)。不同性别感染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田径感染54 人,感染率为96.4%(54/56);水上项目感染87 人,感染率为97.8%(87/89);体武项目感染90人,感染率98.9 %(90/91);重竞技项目感染93 人,感染率97.9%(93/95);举重感染42 人,感染率为93.3%(42/45);球类项目感染69 人,感染率94.5%(69/73)。射运项目感染71 人,感染率97.3%(71/73)。不同运动项目感染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分型均为轻型。发热、剧烈咳嗽及四肢肌骨痛是初诊主要主诉。

体温异常者466 人,占确诊人数的92.1%(466/506),均为发热,以中、低热多见,高热13 人(4.0%,13/506),不伴明显恶寒。热程0.5 至3 天,平均(1.2±0.8)天。均服用不同退热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小柴胡颗粒、板蓝根颗粒、玉叶解毒颗粒等后体温恢复正常。

呼吸道症状为剧烈刺激性咳嗽,痰量少,色白,粘稠不易咳出;咽喉干燥,明显异物感,严重者呈刀割样;咳嗽症状与发热不平行,体温正常后咳嗽持续存在甚至加剧,是导致病程延长的主要病因之一。

消化道症状表现有口干咽干,腹胀,味觉及食欲减低,个别解烂便。退热后上述大部分症状缓解。味觉恢复慢。

运动系统表现为全身乏力,不伴发热的全身肌骨钝痛,改变体位及休息无缓解。不做特殊处理,持续数天后肌骨痛自行好转。预后体能下降明显,恢复缓慢。

神经系统表现有精神差、紧张、倦怠感、烦躁和喜叹气。睡眠障碍以嗜睡多见。

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气促,日常活动即可引起。未见特征性心电图异常。

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均未见明确相关异常。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均在正常值范围,无明显特征性异常改变。

典型病程0.5 至5 天,平均(3.5±2.2)天。

病后随访3 周,体能下降均未恢复,有明显身体疲劳感者占98.9%,精神压力89.1%,食欲减退92.2%。

3 讨论

本次广西运动员社区新冠病毒感染率为96.9%,远高于既往报道新冠病毒流行社会面感染率[9-11]。提示此次新冠病毒流行状况与既往流行状况显著不同,并且运动员社区可能更利于新冠病毒快速传播,同样,对于尽早形成社区群体免疫可能是有益的[12]。

此期感染率走势图呈不对称“单峰型”:感染人数1周内快速上升, 2 周达90%感染率,3 周达感染率最高峰,此后,感染率减慢下降,至元月10 日后无新增感染病例。感染率走势特点与一些国内报道奥密克戎病株人群感染率走势相似[10、11]。感染率下降特点原因有:前期感染病例临床治愈;未统计无症状感染者;后期不再依赖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确诊造成的漏诊、患者不到医院就诊等非医疗因素。

从传播途径看,教练员、场地管理、膳食、文教卫生等后勤保障工作人员自由来往于运动员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城市社区感染病例由此途径进入运动员社区,人群携带是运动员社区新冠病毒转播重要途径;其次,训练馆、学校、食堂及宿舍等运动员主要出入场所均为室内空间,如不做良好通风处理,高病毒浓度空气稀释缓慢,一旦有感染病例,空气传播成为运动员社区人员大量感染的主要途径。此外还有外出比赛及赛途中感染;污染物品接触传染;潜伏期或无症状患者未隔离传染;运动员社区与职工生活区交叉重叠区域污染;运动员自行外出购物及社会交往引起的社会传播等。可见广西运动员社区新冠病毒传染是多途径的,完全切断传播途径复杂性大,较难实现。

从易感人群上看,高感染率提示运动员人群普遍易感。本调查中未被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者16 人(3.1%,16/522),分布在各运动项目及不同男女性别中。样本数少,难以明确未感染者的保护因素。

从病情上看,本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临床分型均为轻型。分析原因可能有:广西运动员新冠疫苗接种率为99.8%,现有疫苗对预防有一定保护作用;运动员群体为青少年,无基础疾病,体质及基础营养状态良好。以上是运动员社区新冠病毒感染及传染防治优势。

不伴明显恶寒的中、低热,无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给早期确诊及病情进展观察带来一定困难。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提示新冠病毒感染有很强的免疫逃逸作用。如出现血白细胞计算异常,提示多重感染可能。

顽固刺激性干咳、少痰且持续时间长,提示可能有病毒体驻扎呼吸道上皮,破坏黏膜上皮细胞及呼吸道物理屏障,并经过呼吸道上皮破损区反复进入血液,扩散至全身。

局部感染及全身扩散感染引起机体各类免疫反应引起上述症状。包括呼吸道排异反应、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因此认为人体感染新冠病毒的过程,不仅启动机体防御机制,同样包括免疫损伤。

经抗病毒、退热、化痰止咳、抗过敏、呼吸道雾化、充分休息、合理营养等综合治疗后,病毒感染病程控制在平均3 天以内,病情控制率较好,提示上述治疗有效。

典型病程结束后3 周随访发现,普遍运动员体能未恢复,无法正常训练量;运动员及教练员对感染后对恢复正常训练有顾虑。对“何时恢复运动量、恢复多少运动量是安全的”缺乏可靠证据。病后体能恢复及心理调试应对还需运动队及医疗保障部门进一步探研。

作为运动员社区医疗保障部门,体育医院做好相关药品储备,保证门诊治疗,并提前发放到各个运动队,提前预防;及时发放各类防护设备和医疗检测设备,如口罩、各类消毒液、体温计、血压计等;对确诊及有症状运动员,明确临床分型,对症处理,动态监测并记录体温,严格按照国家颁布各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规范诊疗,基本完成此次新冠病毒流行的诊治工作。

本次观察未发现中、重型病例,本医疗机构急重症专项救助能力未得到检验,更多运动员社区新冠病毒感染及传染特征还有待继续观察。

同时也看到一些医疗工作需要继续完善,如相关药品及防护设备的供应、储备与使用管控;急重症患者诊治院内联动机制;上级医院双相转诊机制;疫情上报网络系统开通等。

4 结论

广西运动员社区内新冠病毒感染率高,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感人群保护因素不明确。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区防治优势。提高运动员社区急重症专项救治能力及社区治理能力,促进感染后体能恢复和心理康复,及时完善新形势下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全力保障运动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运动训练的影响,已成为运动医务监督的新课题和。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感染率运动员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