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新媒体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导入、讲解、结尾环节引入新媒体,优化教学环节。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利用新媒体创设情境,调动情绪;对比分析,加强迁移应用;链接时事新闻,进行深度探究;让学生利用软件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在线评价,实现多元互动。
[关键词]新媒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运用逐渐引起了教师的注意。新媒体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各种媒体形式整合在一起,构筑了一个在线互动的学习空间,有助于沟通课堂内外,建构立体化的学习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要巧妙地利用新媒体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一、利用新媒体,优化教学环节
(一)导入阶段,让教学有新度
在课堂导入阶段,如果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则能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设置多媒体课件,用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设计的导入课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新颖性和启发性,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在学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多媒体导入课件,首先从《人民日报》官网上选取了一些具体介绍两会的相关内容,此外,还展现了一些国际新闻,让学生看到国际形势的变化性,同时也体会到我国持续发展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看到,国际形势变化万千,那么中国又要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你认为目前我国主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要如何应对变化多样的国际形势呢?”由于有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有了各种新闻作为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对此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探究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浓厚,也能收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多媒体导入课件,在课件中可以适当加入热点新闻、故事、歌曲等。这样能让导入变得更有新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講解阶段,让授课有深度
在讲解阶段,由于不少知识点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利用新媒体可以用图表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有条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利用新媒体还可以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素材,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这样课程就会变得更有深度。
“自由平等的追求”一课的难度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不平等的现象,在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敢于抵制,要依法维权。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教师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以“新闻追踪报道”的形式,了解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平等”的事情。学生可以利用微博等平台,了解有哪些不平等的事情,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学生不仅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要跟踪了解该事件的发展情况,看看当事人是否能依法维权。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互动讨论,说说这样的事情给自己什么启迪。在探讨中,学生认识到要热爱自由,珍视自由,要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在面对不平等的事情时,该如何处理,怎样寻求法律帮助。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知识,而要引导学生拓展视野,自觉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这样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发展。
(三)结尾阶段,让课堂有温度
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结尾常常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让他们产生回味无穷的感觉。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用板书总结整堂课的内容,显得比较死板。如果能利用新媒体,在教学结尾处展现多媒体课件,补充各种资料,并提出问题,则能让学生的思路更开阔,让课堂变得更有温度。
“多彩的职业”一课让学生看到了各种不同的职业,学生通过自主调查的方式了解了这些职业的工作内容,并认识到每一个职业都是社会发展所必要的,并没有贵贱之分。在结束整堂课时,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了各个行业的优秀工作者,倾听他们的心声,最后提出问题:“对未来的职业,你有什么打算呢?”这样的结尾就具有一定的温度,学生受到先进工作者的影响,认识到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继而,他们开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设想自己将来打算从事的职业。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将想法付诸现实,转变成实际行动,在不断坚持和努力中获得成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学生在下课后还是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还会结合课件的内容自主探究,展开主题探索活动。这样,学生就能拓展学习深度,获得更多感动。
二、运用新策略,探究具体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调动高涨情绪
不少学生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用图片、视频等创设身临其境的阅读情境,促使学生进入其中,形成共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提升,他们的参与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在学习“中国担当”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中国担当有更深刻地理解,便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各种社会新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观看了多媒体课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样的新闻,学生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你认为什么才是中国担当呢?”学生认识到“中国担当”表现为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中国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而是勇敢应对,全方位地参与全球治理。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智慧。
利用新媒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激发主体创造性,学生就能在视频等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探索和学习中,从而提升自己的感悟。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阅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感悟思考如何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对比分析,加强迁移应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學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概念,又或者需要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拓展开来,学习新的知识点。此时如果能合理运用新媒体,则能起到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全新学习方法的作用。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原有的知识点,然后引导他们自主提问,引出新的知识点,提出看法,最后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搜索,尝试验证自己的看法。在对比分析中,学生迁移应用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学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一课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其次教师又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搜索网络信息,尝试进行探究活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些国家常会做出一些对我国不利的行为,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面对他们的挑衅,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最后学生围绕此问题展开自主搜索活动,首先他们寻找了网络新闻,看到了别国的挑衅行为,然后结合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战这些挑战,这不仅仅是挑战,也是中国提升国家威望的机遇。”这样学生就将新旧知识结合在了一起,进行迁移运用,提升了学习效率。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网络搜索,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搜索到各种不同的信息,并加以对比探究,从而掌握新知识。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将新旧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三)链接时事,进行深度探究
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体现出时效性,则能让学生激发兴趣,促使他们深度探究。但是课文所用的例子常常有一定的滞后性,很难激发学生兴趣。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效性强的特点,让学生上网寻找各种近期的时事新闻,并围绕其展开探究,促使其深入分析,激发探究兴趣。
在学习“自由平等的追求”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链接时事新闻,看看有什么启迪,进行深度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高铁霸座”事件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我既然已经支付了车票,那么我就有选择自己座位的权利,对此,你是如何看的呢?”其他学生认为:“虽然我们要追求自由和平等,但是,自由和平等并不是无限扩大的,而是要基于法律的底线追求自由。在高铁上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规定了购买哪个座位,就要选择哪个座位,不能占用他人的座位,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规章制度。”教师继而又引导学生自主搜索各种网络新闻,看看是否还有其他和“自由平等”有关的事例,尝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讨论如何才能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确保自己的自由和平等,并思考如果遇到了危害自由的事情,要如何寻求合适的解决途径。在这番学习中,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探究的深度也逐步提升。
利用新媒体能很好地打破课堂的边界,构筑超越课堂的学习情境。学生能利用网络搜索时事新闻,构筑起生活和学习之间的桥梁。在时事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学生的参与性就会增强。
(四)融合软件,拓展学习空间
教师要使新媒体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催化剂,就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沟通课堂内外,让学生在课后也能自主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软件,让学生可以利用其展开自主学习。这样就能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内容丰富、开放性强、广泛性强等特点,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学习“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课时,学生要掌握各种国家法律、章程,了解国家最新发布的相关规定。为了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具有时效性,教师拓展了学习空间,给学生推荐了“学习强国”软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了“学习强国”软件的相关内容,在“推荐栏”里,能看到最新的新闻,也能看到一些专题内容。在“新思想”板块,学生能看到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等内容。此外,教师还推荐学生参与“我要答题”栏目,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报表展开分析,看看自己在哪方面还有值得提高的地方。结合“学习强国”软件,学生对国家的章程制度有了深刻了解,同时也提升了政治觉悟。
利用网络软件,学生不仅可以浏览各种知识,更能在软件中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能走向深度学习,全面提升思维能力。
(五)在线评价,实现多元互动
教师要优化教学效果,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在传统的评价中,教师常常用考卷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无法看到学生的真实水平。利用新媒体就能创造更轻松自然的评价环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在线自评、互评,并用竞赛等形式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进行多元互动。
在学习“多彩的职业”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活动,为了检验他们的活动效率,教师让学生将学习成果上传到网络上,进行在线评价。有的小组将调查的录音上传到了网络,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些信息,了解学生是否擅长提问,是否能把握住关键信息提问,并指导其把握住要点进行提问。此外,学生还将自己的调查报告上传到网络,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对照一下彼此的报告,看看有什么不足之处。有学生发现:“在其他小组的报告中有不少表格,这些表格能清楚地展现人们对各个职业的认识,但是我们小组在写报告时主要用的是文字叙述,这样很难让读者把握住关键点。”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网络软件构筑多样化的表格,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多元互动中,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尝试弥补,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线评价有助于构筑轻松的评价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反馈。教师也可以结合各种软件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找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就能全面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评价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无处不在,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潮流,从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简单教学中摆脱出来,顺势设置各种全新的教学策略,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更吸引人,从而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进而起到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花.媒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刍论[J].成才之路,2021(7):26-27.
[2]赵鑫.运用新媒体,构筑《道德与法治》情境课堂[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11):71-72.
[3]林秀霞.新媒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0(23):22-23.
[4]苏小龙.新媒体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的优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9(24):184.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