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懿粲 殷明
广州市技能型人力资源发展对于广州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广州市技能型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现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对策等展开具体分析。
如果说制造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脊梁,那么技能人才就是支撑脊梁的一根关键梁柱。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的现代产业体系就如同一座金字塔,底座需要庞大的技术队伍支撑。目前,广东拥有技能人才122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83万人,均居全国第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领城市——广州,建设技能型人力资源高地,无疑是建设全球一流大湾区重要城市的重要环节。在已有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新一轮世界范围的产业分工环境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在复杂的贸易战、技术战的世界经济环境下,更急需把握近几年的时间窗口,以最大的决心和力量进行生产端的改革创新,而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力资源队伍,对于广州产业经济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一、广州市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过去5年,广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三五”胜利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四个出新出彩”取得初步成效。2021年,广州GDP达2.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广州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2022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汽车制造业仍是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工业新动能保持较好增势,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未来,广州将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即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汽车、电子、石化等传统优势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支持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皮具箱包、珠宝首饰、家居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等。
二、广州市技能型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以及《广东省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的印发,为广州市技能型人才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作为我国的“南大门”、全国的重要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广州历来是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广州在进一步學习落实中央关于领导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精神,强力推动技能人才用人主体、培养主体、评价主体融合发展,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底,广州市技术人才培养总数已达到353万人,高技能人才达123.8万人,占比达35.07%,名列全国全省前列。
广州市经济发展相关规划要求,将继续着力促进制造业优化提升、布局调整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石油化工、重大设备、数控造船、精品钢管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从而整体提升在世界制造业中的话语权。但有关信息表明,从供应量和需求量的角度看,广州技能型人才数量缺口仍然较大,对人才服务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全市的技能型人力资源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三、广州市技能型人力资源紧缺的原因
目前,广州市技能型人力资源总量呈“金字塔”结构,与发达国家“钻石型”技能人才结构相差甚远。导致广州市技能型人力资源产生紧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政府职能部门的原因
1.角色定位不明晰
广州政府在技能型人才的培育过程中,承担着决策、指导和监管的诸多职责,不但使政府部门负担过重,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专业决策,同时也未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在培育技能型人才队伍中的积极作用。
2.在技能型人力资源培训补贴上投资不足
近年来,尽管广州政府增加了对技能型人才队伍的资金投入,但帮扶手段相对简单、资源覆盖面较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升职业技能的积极性还未得到政策的全面呼应。
3.技能型人力资源培养及认定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广州市人力资源部门关于发展技术型人才队伍的政策措施中,相关鼓励、扶持、培养机制仍然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能型人力资源队伍的壮大发展。虽然建立了相对多元的测评模型,但该评估方法仍未能全面覆盖,未能全面体现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实际水平。
(二)企业、职业院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与学历人才比较,技能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企业对技能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升迁和晋级、福利待遇等关注相对不足,技能人才与学历人才之间还存在一些认识上和制度上的隔阂。
二是部分企业领导思想过时,仍坚持“培训无用论”的思想,一方面对企业的培训资金投入不够,一方面又将企业培训专项基金用在别处,未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是部分企业因缺乏科学合理的选聘标准和竞争机制,无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适才适岗,未能给技术人员创造充分的用武之处,有能力的技术人员难以脱颖而出。
四是部分职业院校和技能人才培训机构积极性不足,不善于走出校门,无法真正了解社会和企业的真实需求,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和企业又找不到急需的人才。
四、技能型人力资源对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要实现广州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历史跨越,必须坚持“人才为本”,进一步加强技能型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产业经济腾飞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的作用。
(一)技能型人力资源的“动力”作用
技能型人力资源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也是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动能。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各地区与各企业之间综合竞争的重要体现,对于各类高新科技园孵化出的科技成果,想要将其投入到实际生产活动中,必须通过技能型人才队伍来转换实现,凭借其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推动技术发展。
(二)技能型人力资源的“关键力量”作用
制造加工业要想提升产业质量以及生产效率,需要紧密依靠技能型人力资源的力量。技能型人力资源的发展能进一步改革加工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可以将其他方面的人员所提出的各类改革手段以及方法付诸实践,从而进一步推动工业制造等改革工作不断深化。
(三)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要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也需要依赖技能型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诸如精密加工、薄壁零件等在生产制造之中的一些高难度任务,专业性较强,如缺少技能型人力资源的支撑,将很难实现正常化、标准化生产。除此之外,技能型人力资源的高质量发展,也能够帮助提高专业设备的使用寿命,一定程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四)技能型人力资源的“主体”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技能型人力资源的支持,技能型人力资源也是当前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所依赖的重要主体,对实现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五、技术型人力资源发展的培养途径
广州产业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期,经济发展以技能型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和新业态发展为主要标志,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加剧,不仅要求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更要求素质优良。
结合目前广州在技能型人力资源培养面临的实际情况,将政、校、行、企业等四方协调配合,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方式、教师队伍构建、培训资源配置、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齐头并进,形成新形势下技能型人力资源培养框架体系(见图1),对提升广州技术型人力资源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四方协同”育人,促进产教融合
广州市的技能型人力资源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要结合各行业发展实际,出台各项精准专业技术培养规划,各职业学校以此为发展契机,以广州市重点发展的相关产业为发展平台,实施“引厂入校”“送教进厂”“校企共建”“订单培訓”相结合的“四合一”培训模式,与广州辖内的各产业园区达成战略协作共识,搭建多主体、多形态、多功能育人平台,完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搭建“学历提升与职业培训并行”的育训双平台
一方面创建基于学习与职业培训融合的学历提升平台,各职业学院要加大“理实一体”融合力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行“3个三分之一”的学习方式,即三分之一课堂、三分之一实训、三分之一实践,塑造“教、学、做”有机整合的一体化课堂。
另一方面充分结合企业需求,以提升学员岗位技能为主要目标,开发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包,确保受训人员的职业技能与地方经济和行业企业需求相匹配,强化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三)构建“岗课赛证研”相互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综合素质人才模式,是培养技术型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即打造“岗课赛证研”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
一是以适应技术型人力资源的发展需要为宗旨,学校、政府、企业联合研讨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确立“六对接”的课程体系,即课程框架内容对接典型岗位目标与任务,课程目标内容对接职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技能,专题研究内容对接行业要求与职业资格认定条件,教学方法对接技术领域关键知识与前沿技能,课程组织方式对接典型产品或项目,实践学习对接现实或模拟中的技能情境;二是以国家职业资格认定规范和行业企业需求标准为基础,对课程的内容、项目资源等进行重构设计,以促进课程模块化、一体化课程的变革和创新;三是树立以技能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将大赛标准融入教学模式,带动教学团队能力提升;四是对接专业技术与前沿科技,将企业的最新科技、最新工艺以及在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经典案例列入技能型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及时将研发能力转化为实践成果。
(四)建设“四位一体”技能型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技能型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还有赖于专业化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孵化。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一要满足广州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二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三要具备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建立集教育实习、职业培养、能力评估、生产和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技能型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有效助力经济发展。
(五)构建“三元对接”的综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校企学徒制试点、职业资格考评题库开发、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等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起与行业企业要求对接、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与竞赛标准对接的“三对接”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将技能型人力资源的发展更加标准化、可视化。
结语:
总之,我们要通过国家政策推动,企业、行业协会的全面投入,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岗位绩效为重点,强调企业职业道德与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估制度,提升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技术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