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冬彦 叶小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广东广州 510405
我国2015 年癌症数据显示,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 位,死亡率居第2位[1-2]。PHC 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3-6]。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临床常用于中晚期PHC 治疗且具有确切效果的措施之一[7-8]。TACE 后常合并栓塞后综合征,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信心[3,9-10]。中医药治疗PHC 重在整体调节,联合TACE 可以减轻栓塞后综合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效果[11-12]。中医认为,PHC 是在正气亏虚基础上,外邪侵袭或情志失调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久则血瘀、痰凝、毒结而发病[13]。PHC 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则以血瘀多见。课题组以健脾化瘀立论,自拟参芪化瘀方联合TACE 用于PHC 临床治疗,取得一定效果,该方经过多年临床优化,已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肿瘤中心治疗PHC 常用的经验方之一。
收集2020 年6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PHC 患者60 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或病理学诊断的PHC 患者,符合TACE 治疗适应证[14-15]。②卡氏功能状态(Ka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60 分,预计生存期≥3 个月;③年龄18~75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②对已知药物成分或辅料过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 例。治疗组男26 例,女4 例;平均(51.49±11.60)岁;肝细胞癌28 例,胆管细胞癌2 例;Ⅱ期15 例,Ⅲa 期10 例,Ⅲb 期5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3 例;平均(52.10±10.20)岁;肝细胞癌29 例,胆管细胞癌1 例;Ⅱ期13 例,Ⅲa 期8 例,Ⅲb 期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签署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NO.ZYYECK【2020】085)。
两组均行TACE 及术后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参芪化瘀方,方药组成如下:党参20 g、北芪30 g、丹参15 g、莪术15 g、八月札10 g、醋鳖甲30 g(先煎)、白术15 g、白花蛇舌草30 g、丹皮10 g、白芍15 g、山茱萸15 g、蜈蚣3 g、炙甘草6 g。每日1 剂,水煎至200 ml,饭后温服,连服4 周。
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行肝脏CT、MRI 或彩超检查,参照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1[16]进行疗效评价,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7]中PHC 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分数越低证候表现越轻微;参照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liver cancer,QOL-LC)2.0[18-19]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空腹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
采用SPSS 26.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4 周后,两组实体瘤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4 周后实体瘤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主要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胁痛、腹胀、恶心呕吐、纳呆、神疲乏力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发热积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各项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M(P25,P75)]
治疗前,两组QOL-L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QOL-LC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QOL-LC 评分比较(分,)
注t1、P1 代表两组治疗前比较;t2、P2 代表两组治疗4 周后比较。QOL-LC: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治疗前,两组AFP、IL-6、IL-1β、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AFP、IL-6、IL-1β、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血清AFP 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μg/L,)
表4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血清AFP 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μg/L,)
注t1、P1 代表两组治疗前比较;t2、P2 代表两组治疗4 周后比较。AFP:甲胎蛋白;IL:白细胞介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中医认为,PHC 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指气血阴阳亏虚,而以脾气虚为主[20-21]。标实指“痰、瘀、毒”,而以血瘀多见[22-25]。本研究以健脾化瘀立论,自拟参芪化瘀方联合TACE 用于PHC 临床治疗。该方由党参、北芪、丹参、莪术、八月札、醋鳖甲、白术、白花蛇舌草、丹皮、白芍、山茱萸、蜈蚣、炙甘草共13 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党参、北芪,两药共为君药,以奏健脾养胃、补中益气之功;丹参、八月札、莪术疏肝行气、活血化瘀,醋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四药共为臣药兼以引药入肝经;佐药配伍白术佐以培补中土,白花蛇舌草、丹皮清热退黄、清肝凉血,白芍、山茱萸滋补肝肾、柔肝缓急,蜈蚣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具有健脾软肝、化瘀消癥之功[26]。
肿瘤炎症微环境是近年来其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蒋锐沅等[27]提出“痰、瘀、毒”等构成的病理环境实际是诱导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不断推动其恶性侵袭转移的炎症微环境。中医药治疗PHC 通过辨证应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健脾理气等治法,可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达到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总体预后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在采用随机对照原则系统评价参芪化瘀方联合TACE 治疗PHC 临床效果的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期从肿瘤炎症微环境角度初步探讨该方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总分等领域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血清AFP、IL-6、IL-1β、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参芪化瘀方联合TACE 能有效减轻PHC 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下调患者血清AFP 及炎症因子水平,而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治疗4 周后,两组社会功能领域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原因考虑为入组患者多属PHC 中晚期,大部分社会活动已因疾病或长期住院治疗而严重受限,故短期内社会功能一般难以发生明显变化。两组治疗4 周后实体瘤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小相关。
本研究不足之处为样本量小且观察时间有限,未对两组无进展生存期、生存期进行比较,后期需设计更为严密的、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增加相关随访内容,进一步丰富研究结果,以期为PHC 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