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高村镇新竹小学·涂冬梅
口语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在倾听的同时组织语言,清楚阐述内心想法的能力,该能力具有综合性,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需学生思维活跃且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若想表达的内容有深度,学生亦需具备质疑精神、人文素养。在有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师未能有效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问题,出现学生不善倾听、不敢表达等现象。基于此,为了使学生可以在语文课上全面发展,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因口语交际机会较少而出现不敢说、不会说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教师要在语文课上灵活组织学生口语交际。例如,教师在进行《秋天》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这不仅利于学生解析课文内容,还利于学生提升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在进行《荷叶圆圆》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想象荷叶还可以变成什么,指引学生在创想的同时口语交际;教师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时,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还可合理地添加一些情节,进而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出问题具有启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积极作用,例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学时,可询问学生都喜欢哪些动物并说一说理由,多数学生会将表述的对象局限于“见过的动物”这一范畴,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口语表达范围可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在《动物世界》这个节目里你都见过哪些动物,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你有没有和家长去过水族馆,你都见到了哪些有趣的鱼类?”等,继而确保学生口语交际思维活跃、内容多元,解决表述内容雷同率过高这一问题,使学生可以在口语交际中增强思维能力。增强设问的合理性需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将学生的认知能力视为问题难度的上限,确保学生能听懂问题并能在问题的启发下思考、表达;二是问题需与口语交际目的一致;三是问题设计应具有预见性,教师要根据学情及育人经验有计划性地准备若干问题,以便在课上结合学生的表现灵活提问[1]。
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表现较为被动,主要源于学生对交际主题不感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容易产生胆怯心理。基于此,教师需在生活情境中引领学生表达看法,确保学生能将生活感受、实践经验转变成口语表达的动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的教学时,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情境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在公交车上让座、春游、观看奥运会、遛狗等,进而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吸引其口语表达,使学生能完成看图讲故事的口语表达任务,在此过程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教师还可引领学生给漫画排序并在生活情景中创意表演,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得到锻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习惯按照教师的要求回答问题,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感受,这不利于学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为学生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提供有力条件,使学生能够珍视自身独特感受,并将这份感受转化为表达的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进而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坐井观天》的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大胆创想并说一说井底之蛙后来发生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后来小鸟叼来了绳子把青蛙带出了深井,它最终看到了广阔的天空,还有的学生说连日暴雨,井里装满了雨水,小青蛙就这样自己跳出了井口。无论学生如何回答,教师都应该给予认可,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表达,使学生能在开放的口语表达氛围中减轻心理负担,乐于参与互动,能够说明自己的想法,这不仅利于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还利于其彰显个性、完善人格[2]。
首先,教师要在阅读理解、看图说话、习作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教学活动的综合性,为学生在语文课上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学生为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需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强化人文素养,进而使学生能在不断发展综合素养的前提下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最后,语文教学评价应具有综合性,例如教师在学生完成口语交际任务后,需对其普通话是否标准及语速、措辞、主旨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重视说好普通话,理顺表述逻辑,合理措辞,凸显文字之美,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表达的好习惯,以免学生信口开河,在表达内容“过脑子”的同时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倾听是口语表达的基础,这一点经常被教师所忽视,只有学生能认真听、独立思考,才能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加工为口语表达的关键词。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上要引导学生耐心倾听,为学生高效表达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展开“绘制暑期生活一览表”的实践活动,教师播放录音,录音中有三个人分别讲了自己的暑假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听录音提取关键词并创绘表格,用更加直观的表格展示录音中三人的假期生活,在展示表格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概述三人假期生活,在此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感想,进而实现听、思、达并举的语文教学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再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教学时,可组织学生玩“猜名字”的小游戏,教师将学生的名字以及一些名人的名字设为谜底并编出谜面,在说出谜面后学生就可以举手抢答了,若学生猜谜并不顺利,那么教师可以给出提示,直至学生猜出谜底为止。其中,学生听谜语与提示信息、推测谜底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耐心倾听的过程。相较于教师要求学生被动地听,在游戏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认真地听,还能独立思考、积极表达,同时能在游戏中养成专注聆听的好习惯。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可知,部分学生因胆小、不自信而容易错失口语表达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将变得不爱分享、不敢答题,甚至有自闭的可能,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这说明学生心理健康对其口语表达可带来积极影响,基于此,教师要在语文课上渗透积极心理学,使学生能摆脱自卑、胆小等负面心理的束缚,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能声音洪亮、立场明确、敢于质疑。例如,教师在进行《蝙蝠和雷达》的教学时,可指引学生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大胆创想,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的“特殊技能”可以用于发明创造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教师在提问后应主动叫平时不爱答题、胆子较小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无论学生问题回答的如何,教师都应该表扬,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能消除恐惧情绪,在此前提下减小口语表达负担,有效锻炼胆量,使学生可以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因为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有限,所以教师应将更多的口语表达机会留给学困生,使学困生能在教师的鼓舞与协助下会表达、爱表达。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口语表达机会较少这一问题,教师还可在“赏识教育+分层教育”理论交融的基础上建设口语交际小组,各组成员轮流回答问题、阐明观点、抒发感想,其中乐于表达、积极主动、阳光向上的学生能感染学困生,使学困生打开心扉,在组间探究时积累经验,不断增强语文思维的灵活性与严谨性,同时学优生能在小组口语交际中增强合作能力、倾听能力等核心素养,这亦对其强化口语表达能力有益。在学生合作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鼓励、协作共进,打造民主、活泼、友善的口语交际环境,达到渗透积极心理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勇于表达、乐于表达[3]。
为了避免出现学生表达目的不一致的情况,教师要设定交际主题,确保师生交互出发点统一。例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教学时,可将“爱护眼睛,我有妙招”“电子产品对眼睛的影响”等设为口语交际主题,为了确保学生言之有物,教师可在教学前指引学生搜集整理利于其完成口语交际任务的信息,鼓励学生以表述个人观点为导向,有倾向性的收集材料,达到高效论证个人观点的目的。除了主题明确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丰富口语交际主题,其目的是多角度吸引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例如,教师在进行《蟋蟀的住宅》教学时,可将“畅想动物之家”视为口语交际主题,该主题不仅与课文内容有关,还具有趣味性、创意性,可有效解放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学生能根据动物的习性、生活的环境等信息积极畅想、大胆表达。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不尽相同,所以可能会出现徘徊在主题式口语交际活动之外的现象,基于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一些与“动物住宅”有关的小视频,通过打造多模态语文教学环境的方式丰富口语交际主题,使学生能在视频的启发下参与交际,有效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丰富口语交际主题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了解学生,能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工成口语表达主题,例如教师在进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的教学时,可将介绍自然现象、介绍风景名胜、介绍动植物等设为口语交际主题,这样不仅能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点燃其口语表达热情,还能助力学生在表达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并理顺写作思路;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教师在进行《太阳》的教学时,可利用互联网将一些介绍太阳的视频、新闻等内容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对太阳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参与口语表达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教师提供了筛选口语表达主题的有力条件,教师可将热点新闻、社会事件加工为主题,在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同时加强德育,引领学生增强道德修养,进而使主题式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更有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优化设计作业,因为口语交际作业利于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教师要提高作业质量。例如,教师在针对《将相和》设计口语交际作业时,可指引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创编课本剧这项作业,并在剧本编写完毕后进行合作表演,教师在课前抽出3-5分钟的时间指引各组表演课本剧选段,这不仅能给学生机会表现自我、展现风采,还能增强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重视合作完成口语交际作业。其中,学生合作探究、编写剧本、创意表演的过程,就是有效提升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再如,教师在针对《示儿》《已亥杂诗》等古诗词设计作业时,可指引学生将古诗词改写成简短的散文并在课上朗诵,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背诵或配乐朗诵,其目的是提升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表达感情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述核心素养均对学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有益。教师除了提高口语交际作业的丰富性外,还应分层设计作业,以免部分学生排斥口语交际作业,例如对于口语交际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教师可将读故事、写感受设为作业,其目的是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知识,还能掌握一些口语交际方法,通过写阅读感受有效优化语感及语文思维,进而为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奠定基础[4]。
在课后服务过程中,语文教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后服务环节组织学生给动画电影配音,如《疯狂动物城》《怪兽电力公司》《寻梦环游记》等,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剧情及自己的理解改编台词,实现有效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语用能力等目标。再如,教师可在课后服务环节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如戏剧表演、诗朗诵、合唱、跳舞等,无论学生展开哪种社团活动,均需在沟通交流中达成共识并共同制定活动计划,进而助力学生学会沟通、乐于表达、善于倾听。小学语文教师还可在课后服务环节组织学生打辩论赛,围绕“小学生该不该用手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是否应该不再生产塑料制品”“小学生该不该自由支配压岁钱”等主题引导学生辩论,在辩论中引导学生耐心倾听、积极思考、大胆质疑、阐明观点。为了使学生能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学习、实践、开阔眼界、全面发展,教师可组织学生看一些演出,如相声表演、儿童歌舞剧表演等,其目的是助力学生发现语言的魅力,学习更多口语交际技巧。教师高效展开课后服务活动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将课后服务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案与常规课堂上的教学方案区分开来,凸显课后服务活动的拓展性与趣味性,使学生能在课后服务环节积极表达;二是在课后服务活动中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为了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可推行“主持人制”,每天由2-4名学生在课后服务环节搭档主持,负责策划与介绍活动方案、说明活动规则、维持活动秩序,还需按照流程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是教师适度指导,利用过程性评价法及时调整课后服务环节的拓展性活动偏差,以免学生因自控力较弱及组织能力较差而错失口语交际良机[5]。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积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强化语用能力、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需将口语交际活动与其他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在合理设问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口语交际,还要在生活情境中展开口语交际活动,使师生得以高效交互,教师还需立足课堂,推行开放性原则及综合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耐心倾听,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丰富口语交际主题,优化设计口语交际作业,通过课后服务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