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 王文玲 陈唯唯
患者女性,53 岁,因便血5 个月,诊断为乙状结肠癌1 个月。2021年12月收治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全腹部CT 示:乙状结肠占位伴腹膜转移;肠镜活检:腺癌;基因检测:MSS 型,全RAS 野生型。入院诊断:乙状结肠腺癌伴腹膜转移。拟行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 方案化疗,于入院当月首次行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输注前行0.5 h 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预防性抗过敏治疗。患者输注西妥昔单抗约10 min 后突发呼吸困难,伴心慌、胸闷,四肢僵硬湿冷,随后出现意识模糊,血压测不出、心率155 次/分、呼吸30 次/分、血氧饱和度40%,考虑为Ⅳ级即刻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HSRs);立即停止输注,予扩容、抗过敏、多巴胺升压等治疗后患者意识渐恢复,心慌、胸闷渐缓解,血压升至94/56 mmHg,随后持续多巴胺泵入(640 mg/d)升压治疗1 周,血压持续偏低(为94~98 mmHg/60~65 mmHg),后转入心血管内科,经升压、补液等治疗7 天,血压维持至正常范围后自行出院。
小结 随着单克隆抗体类治疗药物应用的日益广泛,其相关不良反应如HSRs 也逐渐增多,《国际药物过敏共识》定义[1]:HSRs 是临床上类似于过敏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HSRs 分为即刻(用药后≤1 h 发生)和非即刻(用药后>1 h 发生)。即刻HSRs 发生的主要机制: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IgE 介导和IgG 介导反应。且上述3 种机制可能同时参与,因此即刻HSRs临床上可具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如发热),也可同时出现IgE 介导反应的特征(如过敏性休克、血胰酶升高和/或皮试结果呈阳性)[2]。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人-鼠嵌合人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结直肠癌和头颈鳞状细胞癌,可阻止表皮生长因子与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该通路的信号转导来发挥抗肿瘤效应。其不良反应有皮疹、输液相关过敏反应等。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包括首次输注≤2 h 监测生命体征;输液速度缓慢,滴速≤5 mg/min,治疗前给予苯海拉明20 mg 及地塞米松5 mg 抗过敏预处理。西妥昔单抗说明书警示,有1%的患者会发生重度输液反应,国内尚缺乏报道。Chung 等[3]研究发现,首次接触西妥昔单抗时出现HSRs 的患者中,多数体内已存在与西妥昔单抗重链F(ab)2 中小鼠部分上的一种半乳糖-α-1,3-半乳糖(alpha-gal)结合的IgE 抗体,其被证明也是引起红肉延迟过敏反应的原因[4]。
一项国外研究[2]证实患者体内抗西妥昔单抗IgE水平与发生HSRs 风险具有相关性,提示今后应对西妥昔单抗发生即刻HSRs 的患者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或进行西妥昔单抗特异性IgE 测定,以检测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均呈阳性,如需继续西妥昔单抗治疗,应采用脱敏治疗[5];呈阴性,可考虑给药且需控制较慢的输注速度,或换用与西妥昔单抗相同分子靶点,且具有同样疗效的不含alpha-gal 的全人单抗-帕尼单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