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志强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身体健康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而体育是增强人们身体素质,保持健康身体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方法。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以此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自此,人们逐渐开始重视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的锻炼。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曾重点强调全民健康教育是全民增强体魄、健康生命的最主要前提。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布了46号文件,其中明确指出应当在全国发展战略方针中将全面健康教育的地位进行提升[1]。2016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想有效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必须要严格遵循全民健身这一重要指标,以此来促进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贯彻与落实[2]。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让运动和医学技术实现了多系统融合,有效推动实现了全民健身生活的发展目标,不过二者在实际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困难。
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融合就是指在人类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思维层次、技术、理论指导、制度管理等角度入手,使二者都处于同一个高点,在加深人民群众对健康生命的了解程度、提高居民群众保健水平的同时,又能推动健身行业的持续发展,从而丰富人民健身和健康保障的多样化途径。新时代背景下,全民健康教育和全民保健的结合,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重大决策工程,是保证人们健康水平,提升身体素质的核心前提,也是一项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重要工程[3]。
1.2.1 顺应时代潮流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是党中央提出的全新任务与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人民对于历史发展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支撑力量,而坚持以民生为中心,关注百姓生活,是一个国家富裕和繁荣的主要标志,对于小康社会的达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康社会的实现基础便是全体人民群众能够顺利迎合相应的需求,这对于我国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中国全面健康这一发展战略也对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需求,通过推动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的一体化,既可以有效改善民众身体,还能够有效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及精神需求。
1.2.2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言,应当遵循相应的标准,主要指的是人民物质、精神、社会文明和身心发展等,保持和谐的关系。具体来说,体育对于人类社会的高速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体育事业对于国民的综合能力、经济及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等有着直接联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日益推进的同时,中国体育事业也在日益释放全新生命力。该现象又更加表明了体育运动对人类发展具有着极为突出的促进价值,而全民健身活动的出现,不但可以推动人们健康发展,而且对于中国社会稳定和文明发展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意义,是和谐社会最基础的构建要素。
1.2.3 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
新时期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必然要求之一就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所谓健康产业,就是把预防疾病当做主要目标,而健康产品也要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人群,与其他产业不同,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经济利益,而是为疾病预防干预以及康复提供有力保障与服务[5]。把全民健身运动与全面健康互相融合,可以满足社会公民在非医疗健康方面的实际需求,可以为不同人群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健康服务,让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促进健康产业的深度转型。
全民健康教育和全民健康的融合也属于体育产业,但体育事业本身是为社会各界创造能够互相竞争的体育商品和服务。所以,所谓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融合,也就是指政府有关行政部门要主动创造和社会大众息息相关的健康产品形态、模式和组织形态。而二者融合的健康产业模式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链不够完善,在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各个产业也在完成深入融合,其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健康服务与促进健康两大类型,其内容主要包括居家锻炼、健身休闲、康复疗养、体育用品、营养保健等,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但就当前的现状而言,全民健身融合全面健康的效果不佳,在整个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产业链断节情况,现有的相关企业涉及的都是单一环节,融合度不够理想,涉及的仅仅只是单一环节,如部分健身俱乐部仅仅为会员提供健身休闲等方面的内容,缺乏足够的运动康复以及体育产业方面的内容[6]。
第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体育与健康的融合属于新兴产业,不管是国家、政府,还是企业,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时都存在一定缺陷,比如管理部门不够明确、管理涉及的领域较为繁杂、部门种类十分广泛等。现实一点的例子就是对运动康复产业来说,国家体育总局是直接管辖部门,并且诸如医疗以及其余部门也会对运动康复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导致管理效果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差别,当出现问题时,也会让企业在制定决策时不知应如何参考,也会对归属权产生疑虑。
第三,新型产品的创新程度不高。产品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人们日渐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与健康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紧密联系,但在相关的融合业态中创新度不足。虽说在体育方面也出现了虚拟现实运动设备、智能穿戴产品等,但健身、健康、科技、“互联网+”相结合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新型健康产品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7]。
我国领导人历来都重视中国人民身体健康,人类要想享有幸福生活,人民身体健康就是最关键的决定条件,是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核心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衡量标志。在后疫情时期,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原来的以治疗为中心的理念早已不合时宜,以运动为良医的新理念正深入人心。同时,人们也深深意识到,唯有加强运动锻炼,方可有效预防慢性病。
当人们开始健身且需求不断变大的时候,才发现场地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健身人群了,健身场地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8]。由于各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体育健身场地也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如部分地区没有场地设施,部分场地设施人满为患,部分场地无人问津等。而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体育场地存在明显的供给总量不足的情况,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规划也不够完善。此外,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体医融合供给体系也不够完善,运动医生在临床医学方面的应用程度明显不足,无法充分优化体育与卫生资源配置,也无法构建与社会发展相吻合、更为完整且分工明确的体医融合体系[9]。
政策执行就是指政府部门在颁布相关政策文件以后,执行机构需要根据要求拟定执行办法,确定与之对应的职能部门,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最初的方案落到实处,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任何一项产业政策,从最初的制定到最后的执行,都会经历十分复杂的环节,也容易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政策执行力,而现实情况是两者的融合政策执行存在阻力。
第一,政策层面欠缺足够的可操作性。2016年,我国对健康计划进行了设立,并设定了4年的年限,这需要各级部门统筹合作,促进各地创建健康中心。但由于不同地区对应的生活习惯、经济水平、文化发展程度以及健康基础设施都存在差异,部分政策可能无法适用于部分地区,这也意味着工作流于表面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政府部门的政策性不强,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可操作性不强[10]。
第二,责任分工不明确。2019年,我国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明确指出,应当在2022年以及2030年达成健康中国的相关要求,并提出了当前应当执行的相关行动,这也意味着我国健康中国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都有着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顺利开展。从我国传统体制层面来看,体育和卫生部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但卫生部在开展医疗保健工作时,却出现了重治疗轻预防的问题,忽视健康对预防慢性病的重要价值,也不能将体育列入医学管理范畴之中。所以,这些情况将直接造成体育疾病和体育运动健康等卫生内容不受医学机关管理的现象,这些内容也游离于运动员和卫生部门之中[11]。一直以来,体育和卫生两大行政部门都面临着各自为政的情况,但因为二者分开的时期都比较久,行政部门之间对于自身的体制问题也产生了惯性思考,加之在政策中有关行政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任务范围并没有明晰,所以在实施有关政策措施时,就很容易发生权责主体不明晰、任务分配笼统和协同工作方案模糊不清等状况,二者的融合过程将遇到很大困难。
第三,政策执行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可供锻炼的体育场地不足和参与健身的企业人才缺乏。国家体育总局在《2021年全国体育场统计调查数据》文件中明确指出,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数量仅为397万个,在全国总面积中的占比仅为22%。显然这无法满足如今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们参与健身的热情,从而导致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政策无法稳定推进[12]。
国家为了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入融合,也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政府部门在吸引社会资本方面,制定的引导政策也对社会资本投入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不足。
第一,政府资金引导结构十分单一。目前我国各省市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产业融合时,大多都是通过产业资金的引导方式,为相关机构提供优质服务,这是政府层面的重要举措。但是,就当下情况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在引导资金时秉持的依旧是市场化运作原则。与传统的体育公共投资项目相比,仍有着较大改变,能够体现出社会参与,政府主导的发展趋势。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健康中国这一战略方针,这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颇为看重[13]。因此,政府部分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部分的主导优势不是特别明显,政府中很多部门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其提升到国家健康安全的战略高度上来,从而使得体育的战略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体育的发展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财政拨款、专项资金、体育彩票收益等。除此之外,缺乏规范的融资制度,银行审核体育企业时制度过于严格,这导致体育企业的融资、法律、政策不够统一,这些情况也给融资的正常运行带来负面作用。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相关产业的资金引导方式仍然不具备优势与创新,在开展项目资助时,内在动力也严重不足,这种市场化程度不足的现象,也产生了市场行为边界不够均衡的问题[14]。
第二,各地区之间政府产业引导资金不够平衡。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战略的深度融合,很多省份也逐渐意识到了产业引导资金对各地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政府对此愈加重视,其规模方面不断扩大,且在各地增长速度十分显著。但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导致产业引导资金失衡现象的出现。例如,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程度存在一定差距,东部和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常年位列我国前茅,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使得两地区间不论产业引导资金的投资量,还是规模,都始终存在差距,这直接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建设投入。
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产业朝着品质化、便捷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是当下二者融合的核心所在,因此,要充分调整产业链布局,在借助“互联网+健康”“互联网+体育”模式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提升组织效率,可以积极借助市场整合、技术融合等更加多元化的方法,对产业链进行优化,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产业链能够变得更加全面且协调。要想让体育健康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必须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制度标准,积极完善“体育健康+互联网”的融合原则,为二者融合提供十分良好的法治环境。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要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主动进入市场,使市场活力能够得到充分激发。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科技,为产品创新提供供给[15]。在开发高科技产品时,积极引入并且重视远程操作可视化的方法,使体育、医疗以及养老等融合发展也能获得足够支撑,打造具有健康、休闲、养生以及养老的多元化功能的“康养小镇”。
第一,在实施健康战略的基础之上,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加大场地建设的重要价值,保证体育场地的设施能够供给完整,使基层创新、政府主导以及社会协同都能真正实现有机结合,互相弥补各自短板,使供给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建设全民健身场地时,也要积极把其纳入政府规划当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使居民的健身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而其他部门也要创建共同联动体系,使建设场地的设施扩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加大以规模适度、社区为中心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对部分使用效率较低的大型场馆,也要进行重新建设与整合。
第二,充分利用各项资源,不断创新体育场地的运营管理模式,使社会力量都能主动参与体育场地的设施建设过程当中,为广大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体育服务。在加大开放力度,提升使用效益方面也要做足努力[16]。
第三,满足实际对接需求。在开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时,也要把健身场地设施当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要结合新时代全民健身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群众的健身需求也得到全面提升,有关部门也要做好健身场地的布局、踩点配置等工作,打造更加亲民、便民且多元化的健身圈。积极发展“互联网+体育”“互联网+旅游”等更加多元化的锻炼模式,使不同人群都能享受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服务,使人群能用更加多元化的锻炼方式完成自身的锻炼目标,真正实现全民健身生活化,使广大居民都可以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使百姓可以充分享受到健身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第一,创建更加科学的系统管理体系,在坚持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前提下,打破传统的思想束缚,要积极清除协作壁垒,并把其当作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充分明确政府职能,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协同关系。尤其是政府部门一定要在体育融合的背景下,重点凸显自身的引导作用,并提供对应的服务保障,优化自身的引导职能,使体育与医疗领域能够做到优势互补,深度合作,促使整个产业链逐渐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进步与发展。
第二,完善体医融合现代化治理体系。必须要基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构建一个完善的协同管理体制,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合理分配不同部门所拥有的责任与义务,让政府部门和市场之间能够维系一个良好的关系。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对于体育和医疗之间的融合有着重要的推动及引导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让体育和医疗能够达成良好的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够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目标。
第三,在互联网下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当下有关部门一定要积极利用网络创建大数据环境,为百姓创建更加全面且科学的健康档案系统,收集更加完整的全民健康信息、体制信息、运动状况等信息,并在引入物联网的基础上,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医疗设备能够真正达到深度互动,这样才能让有关数据得到实时更新。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坚持严谨且规范的操作原则,使收集到的各项信息能够更加科学高效。
除此之外,国家政府部门也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创建更加完善的医疗体育卫生服务保障体系,使各方社会力量都能主动参与,充分激发市场在全民健身场地当中的发展活力,使政府的主导地位能够得到充分彰显。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政策支持“文体结合”“体旅结合”,让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加多元化且高质量的健身活动与场地,使百姓能够获得更加强烈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2014年,国务院第46号文件也进一步扩大了体育产业政策的指导执行主题,把社会力量、普通民众以及体育社团组织都充分带入体育产业、参与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范畴,也进一步明确了各方执行主题的主要职能。此政策也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体育产业从原有的政府主导逐渐转变到了由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市场自身调配发展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只有真正消除原有的产业政策存在的执行主体较窄的不良现象,才能真正丰富执行主体,使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得到有效转变。
第一,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所有的决策中都引入科学思想,各个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建立起推动健康的有效合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并逐步实现简政放权,在对社会所有事情都做出统筹规划后,政府一定要充分调动社会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并逐步地将相应权力下放给全社会,并重点明确各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管理范围,让政府各项政策都真正地落到实处。在健康和体育等各个领域,也要积极地应对民众对健康服务的真正要求,努力为民众创造可以获得的均等的健康公共服务,积极推动社会卫生医疗服务向着政府提供侧的方式转变。
第二,各部门各司其职。要想达成全面健身和全面健康的有机融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必须要让不同部门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责任与义务,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如国家卫健委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便是全面健身、全面健康战略发展方针的重要推动者,必须要充分履行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其中,国家卫健委主要是针对全民健身相应的医疗卫生问题给予扎实的政策支撑,并通过合理的途径来推动“体医融合”的进程。相比之下,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者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则更为重大,国家广电总局则应当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健康大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与整合,并分析其中的规律,进而获取相应的结论。
新时期全民健康教育和全民健康服务的深化融合可有效推动国家健康全国目标的实施,是全国各系统都必须共同面临的新课题,但在融入进程中还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如针对健康管理所制定的管理机制暴露出了资源分配不够平衡,职能分配不够明确,欠缺健康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等一系列的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让健康中国战略得到全面的落实,要树立“大健康”的核心理念,不断完善融合的政策机制,形成融合体制,各政府部门进行多元管理,社会共同参与,以维护和提高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