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邱佳雄
(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建盏是中国黑瓷的代表,是中国茶文化艺术最高峰的器具符号,创烧于晚唐五代,兴盛于两宋,元代中后期趋于哀落,明末清初停烧[1]。新中国成立后,多批考古队先后到建阳古窑址考察和发掘,到20 世纪70年代前后才逐渐恢复研究与生产。1962 年,郭沫若称建盏“独具中国的民族风格和东方的艺术色彩”。1981年,建盏工艺得到恢复并走向市场。2009 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 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名录。随着国盛茶兴,建盏得到大力发展,2017 年,建盏成为金砖国礼,2020 年品牌价值160.43 亿元。如今,建盏已经成为建阳支柱性产业和中国陶瓷的杰出代表,在世界重新扬名,享有盛誉。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饮茶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愈来愈高,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饮茶器具在器型和审美上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了建盏设计风格茶器的多元化发展。建盏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应符合生态文明思想和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在社会结构中融入当代的知识、理念、思想和科技,促成创造性的文化转换。通过对建盏风格盖碗进行研究,探讨其结构特点、审美观念、意蕴特征及其蕴含的人文思想,旨在为建盏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建盏因其独特的黑釉以及自然天成的釉色斑纹,被视为宋代“斗茶”的代表。建盏具有普遍的、共性的特征:一是造型上,建盏口大、足小、底深;二是胎质上,建盏胎体厚重、古朴;三是釉色上,建盏釉色为黑釉,胎釉致密、保温性好。
建盏的造型设计从饮茶的实用性出发,为满足点茶需要,在茶盏口足、宽度和高度上都有各自要求,整体造型上呈现口大足小的“V”形漏斗形状。建盏常见的经典器型有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等。撇口盏器型上盏口沿向外作微喇状翻撇,分为母盏和分盏,母盏器型较大,用于调膏冲注;分盏器型较小,用来品饮。敞口盏,又称“斗笠”盏,盏口沿外敞,器型上有深腹和浅腹两种,腹壁斜直呈45°或微弧,给人以秀丽挺拔、轻盈潇洒之感。敛口盏,盏口沿向内收敛、足小腹大,口沿微敛的设计也便于品茗者控制茶汤入口的速度;束口盏,盏上部较陡,口沿以下有约1cm 向内收束的凹槽,束口造型也起到标注注水线、提示注汤的水量。其中以束口盏和敛口盏产量较大,因能起到防止注水和击拂时茶汤向外溅洒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欢。
随着技术工艺的不断改进以及人们对宋艺美学茶器审美需求的提升,建盏在材质、釉色、胎体薄厚硬度、整体重量、造型组合上也出现了许多创新[2]。经过创新的建盏以碗(盏)为主,兼有少量的钵、高足杯、罐、瓶等[3]。器型上有四方杯、铃铛杯、玉兰杯、太极盏、香炉盏、星云钵等新器型;还有一类变形盏,在撇口、敞口、敛口和束口的基础上,对口沿、盏腹、盏底进行放大、缩小调整比例等特殊设计,呈现出另一种器型,如喇叭盏、鸡蛋杯等。
建盏器型简单质朴,釉色丰富而含蓄,追求自然天成的窑变效果。建盏内部施全釉,釉厚,部分有流釉的现象;外部通常施半釉,保留足底无釉。建盏之所以成为“斗茶”的珍品,最受人追捧的莫过于其变化莫测、绚丽多彩的釉色。黑色的釉面上遍布形态各异的结晶斑纹,代表性的釉色有乌金釉、兔毫釉、油滴釉及鹧鸪斑、曜变等。绚丽多彩的釉色,有如兔子纤细柔长的毫毛,又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或似水面漂浮的油滴,又或鹧鸪身上的斑点,均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科技的进步和茶文化的兴起,为建盏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符合时代气息和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其釉色愈加丰富明亮,建盏在釉色上由传统的兔毫釉、鹧鸪斑(油滴)、乌金釉和柿红釉等杂色釉,演变出百花釉、牡丹釉、蓝麒麟釉、黄金釉等新釉色,还开发了茶叶末、豹纹等多种纹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丰富着建盏的文化内涵。
建盏器型、釉色和工艺的创新体现了新时代文化艺术的融合性和先进性。建盏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当代建盏技艺与文化在传承中应当具有个性化的创新思维,能展现出时代发展中多元的审美和独立的品格。
茶具的出现是伴随着人们饮茶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为了适应当代饮茶和审美的需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为适应宋代点茶而生的建盏也增加了碗盖和底托的设计。
建盏风格盖碗与传统盖碗的器型结构基本相同,同样是由底托、碗身和碗盖三个部分组成,从实用性上来讲,既可以保温,又可以防尘,并且具备了建盏秀丽典雅、古朴大方与简约自然的风格特点。其实早在宋代,茶盏和盏托的组合就已出现,在四川眉山市出土的一只黑釉茶碗,就是盏和底托连在一起的,只是那时还没有碗盖。
建盏风格盖碗从形制上看,整体造型是一个“圆”的样子,盖径小于碗径,扣于碗内,被茶碗包含,碗又被盏托包含,整个器物囊括于盏托之中,好似人置身于天地间。盖碗向人们诠释了“天、地、人”的哲学含义,体现了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以及中国人“厚德载物”包容万物的姿态。
建盏风格盖碗在器型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盖的弧度、盖钮、碗身和底托上。在器型上保留撇口的设计,便于承托盖子,也利于冲泡时倒出茶汤;碗盖既保温又能起到拨去浮茶的作用,盖面的凸起幅度对盖碗的内部空间有很大影响;碗身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建盏风格盖碗的整体气质,腹部的深浅高低,影响建盏高铁析晶釉的流动空间,进而影响晶体花纹的形态变化;碗托主要在托沿的上扬角度进行变化,托底在平足和高足间取舍,对称的形态设计让人产生视觉与心理上的完美、平和、和谐之感[4];碗钮的大小和形态也会影响冲泡时的手感体验,常见的建盏盖钮有深钮、小平钮、大实钮、高足圆钮、环钮、柱钮等。
建盏风格盖碗在釉面上分釉泪、未完全施釉和独特的釉色。因建盏金属析晶釉的流釉作用和烧制工艺的限制,建盏常出现釉泪粘窑的现象,所以市场上大部分建盏风格盖碗都未完全施釉。加上建盏的特殊材料,建盏风格盖碗整体上给人一种简约厚重、规矩大方之感,还具有十足的金属感。碗盖的施釉在“钮”和“盖”之间取舍,或“钮”素烧,“盖”留釉;或“盖底”素烧,“钮”和“盖面”留釉,即朝向匣钵底部的一面,采用素烧。同样,“碗”和“托”的底下部分也采用素烧不施釉。施釉和素烧部分断层明显,结晶釉的玻璃质感和坯泥的哑光肌理将两种对立的感觉融于一身,使建盏在视觉、触觉上都得到了完美的呈现[2]。建盏渐变釉同样在建盏风格盖碗中得以体现,在“盖钮”根处、盖沿边缘、碗底、“托”底与中央都有明显的釉色强变,具体表现为:花纹加重集合成黑釉,釉色的加深使建盏盖碗更显厚重。
茶器除了满足茶的冲泡功能外,茶器的装饰纹理也影响着使用者的感官情绪,诱发出饮茶的审美过程。如今各种文化共生共融,茶器的设计呈现出跨时代、跨民族等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建盏文化的复兴催生了建盏风格茶器的出现,丰富了现代茶器的设计发展,满足了不同的审美体验,蕴含着独特的气质属性。
建盏坯厚,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宋代蔡襄《茶录》中载“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燲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风格盖碗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完美结合,丰富多彩的黑釉斑纹构成了绚烂的瓷器装饰,碗盖的设计让整个盖碗造型更加完整合理,并能充分发挥建盏优良的保温性能。底托的造型丰富,既便于传递和端拿,也增添了品茗时的情趣,使盖碗整体兼具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
建盏风格盖碗的器型注重比例、尺寸和节奏的设计,造型简洁,线条流畅而细腻,给人以质朴、含蓄、自然和敦厚之美。与建盏口大底小器壁线条呈“倒三角”不同,建盏风格盖碗为便于散茶冲泡时的茶叶翻滚,为叶底留出足够的空间。在设计时适当增大碗底直径,碗壁线条更加圆融,口沿外敞或微直,器型小而浅,呈现口大腹小的设计,有助于增加茶具放置时的稳定性,给人一种稳重、沉静素雅之美。建盏符号运用到盖碗上,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丰富了黑釉瓷在盖碗茶具中的应用,符合现代饮茶活动中对于“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辨茶形”的要求。
建盏以丰富的釉色纹理成为我国历史上名贵的瓷器品种,与传统盖碗需要彩绘、雕刻、贴花、印花等装饰手段进行美化加工相比,建盏风格盖碗具有独特的气质,拥有自然天成的釉色美,它美在釉面的内敛或华丽,美在变化莫测的釉面中表现出独特的自然随意与宁静优雅的韵味。建盏工艺复杂,烧制难度大,优秀作品的成品率低,使得建盏风格盖碗具有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美的特征,符合当下个性特征的表达。工艺的进步与现代审美的发展,建盏风格盖碗的釉面斑纹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化,在建盏常见的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五大釉面纹理之外,人们根据釉色的变化而衍生出像柿红釉、蓝牡丹釉、蓝兔毫油滴纹、蓝鹧鸪、蓝地白油滴、乌金木釉等诸多杂色釉。其中,柿红釉色尽显中国特色,天然而成,给人以端庄华贵之感;蓝牡丹釉形似绽放的牡丹,有灵动幽静般的美;蓝兔毫油滴纹的浅蓝色调细密斑纹,宛如雨中的蓝窗,给人以冷静平和之感;蓝鹧鸪似深海游动的透明水母,灵动而又深邃;乌金木叶纹的风格采用乌金釉与叶片的结合,叶脉纹路清晰可见,在黑釉中显得尤为精致,呈现出简单大方的气质。
建盏风格盖碗突出了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和谐统一,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使用需要的同时,将建盏釉色作为独立的载体应用到盖碗设计的创作中,突出宋代建盏黑瓷釉色的审美价值,营造出非手工能够描绘的审美空间,这对当今茶具的设计仍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建盏的工艺独特,在制作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却能产生釉面千变万化的花纹,令人惊叹。建盏的美不仅在外表,更在其内涵与气质。建盏因茶而兴,增加了“斗茶”的乐趣,并受到以宋徽宗为代表的宋代朝野人士的追崇,我们能从诗词、字画等文学作品中感受建盏当年的辉煌。如今,随着建盏文化的复兴,建盏工艺得到传承和创新。建盏风格盖碗的设计运用搭建了现代与古代的桥梁,弥补了追忆古人优雅生活的方式,填补了迷失已久的审美意趣,凝聚了设计者的创新思维和对艺术的加工创造,实现了建盏从功能到审美再到功能的转变。随着社会生产、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建盏在传承与发展中也在不断找寻传统与科技、艺术创新之间的平衡点,在烧制技艺上融入更多个性化的设计和个人情感,追求作品的文化内涵与鲜明的个性特征,以求最大程度地展现中华传统工艺的魅力。建盏风格盖碗是一种茶具,但又不单单是茶具,它还凝聚了设计者的思想和情怀,在使用时,还应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学会欣赏茶具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
宋代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建盏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现代陶艺茶器设计的巨大资源,对当下的茶具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建盏风格盖碗兼具盖碗的器型和建盏釉色的丰富变化性,具有“厚重、规矩、大方”等气质,造型上更加灵活多变,设计上顺应时代发展和审美需求,集实用性与美学为一体,进一步促进了建盏茶具文化的年轻化、生活化与现代化,发挥了建盏风格盖碗功能最大化的效果。
建盏与盖碗设计的结合,丰富了茶具设计的领域,体现了茶具与茶文化的关联性,彰显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为中国的茶具市场注入新鲜的力量,推动了盖碗茶具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提升对创新茶具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