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

2023-03-21 21:58吴叶艳王槐晟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心育心理学心理健康

吴叶艳,王槐晟

(1.武夷山第一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山第一中学 校长办公室,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生面临的外界诱惑和升学压力不断上升,在心理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对于在学校范围内出现的各种情绪困扰或行为障碍,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不仅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绊脚石,更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社会、教师以及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试图运用心理健康学和心理病理学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学生处理问题。在探索过程中,许多学校开设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得到更多地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所有学生在学习能力、与人交往技巧、情绪调节、应对挫折等各方面获得健康的发展,许多学校的教育环境并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与此相关的教学设施也不够完善[2]。为能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促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优化和完善,选取南平市20 所高中作为调研对象,对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进行调查,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探索出更加优化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备、硬件投入近年来有一定的增长,且各界人士都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应付检查、浮于表面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不能完全发挥。

(一)心理健康教育经费问题

通过访谈的方式,从心育规划、专项经费两个方面对南平市20 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了解。发现:1)10 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整体规划,有专门的领导机构,且能很好的执行并产生良好效果;6所学校有规划但没有领导机构,未很好的执行开展;4所学校基本上没有规划,处于散漫状态。2)3 所学校有专项心育经费投入;15 所学校有经费,只是作为思政经费的一部分;2 所学校基本上不存在经费,只是在需要时从课程经费中支出。经费的问题会导致外校教师讲座、心育教师的研训活动、学生活动无法开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备问题

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配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在所调研对象中,7 所学校配备两名专职心育教师,11 所学校有一名,2 所学校为兼职教师。教师队伍中,属于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占75%,本科学历8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0%,具有心理咨询执业资格教师占90%。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校心育教师基本上具有教学和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倡导通过活动、游戏,让学生体验、感悟,这必须要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支撑,要具备心理辅导的技能,这很考验心理教师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培训中或多或少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学学习,但缺少团队的磨课,他们的心理理论尚可,但真正在现实指导中依然招架不住,总会感觉在心理课堂上不能做到收放自如。还有一些兼职心理老师,由于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上课模式,便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满堂乱或满堂灌的现象。而高中生学习已经很繁杂了,额外的心理理论学习更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心理健康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应用性较难,不是所有高中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的。由此,无法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自然低效。

(三)心育课程设置情况

有些学校虽然有专业心理教师,但因为考试学科多,就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而有些学校虽有开设心理健康课,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被考试课程挤占,还能够被学生负性的学习动机挤占。调研显示学校开设心理课程的情况不容乐观,22%的学校一直开设心理课每周1 节,50%的学校仅在开学初的两个月开设,在期中或期末期间,均被考试课程占用,9%的学校从来没开设过心理课。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中,有30%的学校通过网络视频课,有32%的学校开设必修课,有38%的学校开设选修课。而在所有教育参与者都被动忽视心理健康的情况下,就更难提高学生心理素养。

(四)非专业化的个体咨询工作导致心育工作不够规范

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咨询的评价调查中,仅有34%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评价,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评价都是一般,并没有特别的满意[3]。因此优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调研显示心理教师持证上岗情况为: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比例仅为19%,持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为20.6%。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呈现出“入门门槛低,培养时间短,上岗过程快”现象,这导致学校个体心理咨询的非专业性,常出现辅导不清、辅导原则不详、辅导技术失当等问题,同时学校心理督导缺失,导致了学生个体咨询缺乏专业监督和指导,个体咨询的过程和结果无法评估的不规范性[4]。个体心理咨询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约86.8%的比重。如果个体咨询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专业、不规范、不能真正地帮助的学生,这肯定会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受到质疑。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

积极心理学用积极的角度来探究的心理学,以科学作为理论依据来探究幸福和人的积极心理,侧重于人类的心理健康发展[5]。与传统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专注于人性的积极角度,其主要目标是使人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充实、更乐观,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意义[6]。其次,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要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人的潜力和力量。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要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7],一是多方面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的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情感教育和挫折教育等方面。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自我认知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面对问题时先进行自我反思,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将问题转向和谐的方向发展。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道德观、美感和理性,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涵义,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在面对失败或者不利情况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在积极的心理健康环境中强化自己的意志力,优化自己的价值观念,以更宽容的态度理解世界、理解他人,同时更是理解自己在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中健康成长。

由此提出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就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积极心理教育是对传统心理教育的升级,它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这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起到基石作用。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学校组织及机制

有研究表明,学校组织健康与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8]。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组织,认为心理学的功能更应该在于建设。从这个理论出发,形成积极的组织机制至关重要,在学校层面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实体地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并构建出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模式。

1.积极的学校组织文化。这包括优美的校园环境和适宜的教学设施等物质文化,被教职工认可并自觉遵守的制度文化和师生体现出来的教风、班风、学风等行为文化,以及共同形成的精神文化。如在校园环境设计上考虑师生的需求,在学校管理中采用民主风格,保证教师拥有良好的心态去开展教学工作,去包容和接纳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程教授中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等,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当的教育[9]。因此,只有积极正向的学校文化和心理氛围才能为学校心育真正地做到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提供保障。

2.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顺应社会大环境的技能,对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设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思考,与学生多多交流,把握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削弱师生之间的界限感,做好高中生的学业发展指导。如教会学生正确看待测验,测试虽有着很多负面的含义,但它仍是强大的学习工具之一,比起简单地翻阅笔记,学生努力去回忆某个事实或概念时,就更能加强他们对某个知识的记忆和使用;同时测试还能帮助学生觉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让学生知道测验的成绩不是他们智力的标签。

学校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更多地关注怎么样培养健康的大脑发育,而不是太发愁考试的成绩。学校更多地去探索怎样让高强度学习带来的压力降下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通过增进自主感来最大化学生的自我激励水平,提高学生的成长内驱力[10]。

3.人员结构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员投入。学校领导应从观念到物质、从人力到财力支持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各部门都应有意识主动承担对学生进行心育的责任,共同营造学校心育环境。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标准的相关文件就有指出,学校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一般应有3 年以上心育发展规划,构建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建议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育教师为核心,建立有完善规章制度的健全工作机制[11]。学校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保障。首先是配齐配好教师并加强培养培训,同时保障教师待遇,即心育的人力建设。其次是加强心育阵地建设,有完备的心理辅导场所、设施,专人负责,运作正常,心育中心有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拓展训练等功能空间及相应的设备设施,并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报刊及图书等能满足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再次,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心育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低于10 元,只有当学校心育的物力财力得以保证时,学校心育工作的才能更好地开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1.创新心理活动课。教师重视教学计划、制定工作,不断创新、调整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让学生在更专业、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以及优化自身对于人生的心态。如教师可以借助心理电影中的教育功能,通过角色扮演、修改剧情,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的形式让学生主观体验、感悟,避免刻板的、固定的、模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力量。将积极心理学整合进学校心育课堂,课程设计可加入培养学生的乐观能力、激发学生的心流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弹性、发掘学生的美德优势等内容开展,因为所有的这些积极体验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将是 “防止心理障碍最好的武器”[12]。即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及评价体系需要发现学生的优势、天赋和积极情绪能力,激发学生内在兴趣、快乐感受和成功体验,建构学生的乐观态度、生活目标和积极自我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挑战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

3.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自主参与和投入活动更能让他们体验到胜任感和拥有积极的主观体验,所以除了心理活动课和个体心理咨询外这两个主要的心育途径外,一些有创意、灵活多样及生活化的活动,如心理涂鸦、心理剧、心理游戏、心灵阅读、职业体验等将会更受学生的欢迎。把心理教育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学生们不会感受到明显的“被教育”痕迹。这便是卢梭主张的“最自然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全员参与模式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就要通过系统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凸显学生学习发展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高校专业学习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奠定终身发展基础。这更需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可见学校每位教职工都应参与到学生工作中来[13]。心育工作也一样,不同教师的角色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专业心理教师通过专题课程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情绪调节和探索潜能,同时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还尽自己所能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更好地分析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共同找到最有效的帮助学生成长的方法;班主任积极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发现和锻炼每位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胜任感和价值感;学科老师也能掌握一些积极心理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看到学生的努力和改变,看到学生坚持、互助等的积极心理品质,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成就感[14]。

在日常教学中所有老师通力合作,以积极心理教育理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从积极的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用健康、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让学生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在能力。

四、结语

在高中阶段,如果学生的负担和心态不能被及时地调整或得到帮助,会给学生的后续学习乃至未来生活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学校强调的是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质量,而非解决学生实际存在或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现实上,就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言,积极心理学更类似于一种指引,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不断优化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心育教学,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掌握心理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以健康的心态更加从容的面对现实生活,让学生自身潜力得到更好的挖掘和开发,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起到基石作用。

猜你喜欢
心育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启事